观点连载‖我们为什么要批驳刘心武
其实从刘心武的“秦学”理论出炉开始,批评的声音就没断过,只不过由于“秦学”一开始影响太小,所以支持也好批评也好,在社会上没形成什么效应。自从“秦学”登上了《百家讲坛》,情况发生了突变,全国爱看《百家讲坛》的人开始“不得不”听了。我们也是那个时候才真正了解“秦学”的,当然从我们第一次知道那个“神奇”的故事起,从来没觉得那是真的。我们周围的同事和朋友,还有网友,也有相当多的人知道那不是真的,并且有的人相当愤慨。至于大多红学家们对“秦学”持否定态度,我们也是从媒体上知道的,因为平时也接触不上。所以有人说好像是刘心武代表平民挑战权威,这样的说法非常荒谬。平民批评刘心武的多了,研究《红楼梦》也不是红学家的专利。所以说,批评刘心武并不是什么身份和地位的问题,是对知识的真实与虚假的探求问题。
下面我们来探求一下基于什么原因批评刘心武。
1、对《红楼梦》创作背景的熟识
刘心武的理论中用了大量的康雍乾三朝的历史背景和江宁织造曹家的家族背景作铺陈,对于并不太熟悉《红楼梦》的人来说,听一听确实可以长长见识。但是对于对《红楼梦》有一定研究和了解的人来说,这些东西太熟悉了,所以就没有获取这些知识的需求,更谈不上长见识了。并且这些历史知识有的是正史,有的是野史,还有很多是100多年来一些专家学者经过辛苦考证出来的,这些历史知识并不是刘心武原创的,刘心武只是为了他的需要用了一些,然后讲给了大家。这些史料并不是刘心武有意为大家传播知识的,是为他后面的论点作铺陈的,当然了,听完后面的论点才知道与史料根本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这些史料充其量只算是一种烟雾弹而已。
2、对《红楼梦》文本和批语有一定的了解
刘心武的理论中当然用了很多原文和批语,所以你要判断刘心武的理论有没有道理,就要对红楼梦文本及批语有相当的了解,如果了解不够,或者根本不了解,那么不论是刘心武还是别人,你的感觉就像是听讲天书似的。引文出自哪回,批语出自哪回,前后关联的故事背景是什么,批语的意思是什么,批语是谁写的,哪一年写的,等等问题都需要知道一些。你只有对文本及批语有了相当的了解,你才能形成自己的思路,你才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判断能力,不必跟着别人走。
3、对《红楼梦》的研究历史有比较清醒地认识
关于《红楼梦》的研究文章很早就有了,可以说随着《红楼梦》文本的传世,研究文章就随之而生,尤其近100年来,研究文章多如牛毛,形成一种“红学”。但如何认识这些文章,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在刚开始看红楼梦研究文章时,也是今天信这个,明天信那个,今天在这儿好像找到了突破口,明天又在那儿发现了新大陆,头脑一直是晕晕的,但又极度亢奋。在读了大量的研究文章后,最后形成了许多的疑问和谜团,如果想解开疑问和谜团,就得自己回到最初的基本点(红楼梦文本和批语)去寻求答案。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更需要一定的文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可能真正的答案很难找到,但是对于一些基本问题自己就会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自己也会形成一种清晰的思路,对于其他人的观点才会有一个比较理智的判断。
像上面讲的,只要有了一定厚度的关于《红楼梦》的知识储备的人,就很容易知道刘心武讲的故事是猜的、是编的、是假的,既然是假的,当然要批评了。就像对卖假货的,不能用商量的口吻,当然是义正词严地揭穿他。总不能让一个假的东西在光天化日之下大摇大摆、冠冕堂皇地招摇过市,这也太滑稽了。
4、必须反对像“秦学”这样的伪学术
其实,老舍先生早就在他的《红楼梦并不是梦》中写道:“我反对'无中生有’的考证方法:一部文学作品的思想、人物和其他的一切,都清楚地写在作品里。作品中写了多少人物,就有多少人物,别人不应硬给添上一个,或用考证的幻术硬给减少一个。作品里的张三,就是张三,不许别人硬改为李四。同样地,作品中的思想是什么,也不准别人代为诡辩,说什么那本是指东说西,根本是另一种思想,更不许强词夺理说它没有任何思想。”“谁都绝对不该顺着自己的趣味,去'证明’作品是另一个东西,作品中的一切都是假的,只有考证者所考证出来的才是真的。这是破坏民族遗产!这 么考来考去,势必最后说出:作品原是一个谜,永远猜它不透!想想看,一部伟大的作品,像《红楼梦》,竟自变成了一个谜!荒唐!”
不少刘心武观点的支持者认为,刘心武为推广《红楼梦》立下了功劳,起到了学术与民间的交流作用,但事实上,在当前不少青少年乃至成年人对《红楼梦》不甚了了的情况下,身为一个著名作家的刘心武,在央视这个权威的话语平台上发表言论,一定要慎之又慎,否则,会造成广大观众和读者对于《红楼梦》和历史的误读,以讹传讹,遗毒无穷!
我们注意到,刘心武最近在媒体上辩称:“红学是一座'富矿’,人人都有开采的自由。”我们感到,这颇有些像阿Q对小尼姑的想法:为什么和尚碰得,我却碰不得?当然,人人都可以研究“红学”,无论红学家,还是平民,但一切研究都应该建立在有根有据、认真治学的基础上,否则,就不是研究“红学”,而是在玩弄“红学了”。
当老资格的红学家批评刘心武的时候,刘心武说:须知红学研究是一个公众共享的话语空间,不是个别“学阀”所能垄断的;当青年学者批评刘心武时,刘心武又说:看我老了,便拿来当靶子射。其实,从刘心武对于批评的态度和他所作出的反应,我们便可以看出其是一个不善于理性思考的人,别人批评你是因为不同意你的见解,与你岁数大小有什么关系,难道你岁数大了别人就批评不得?那你岂不是也在以势压人吗?如果你觉得别人的批评不对,可以指出他在哪点说的不对,而不要在年龄大小、职务高低、身份有无,甚至对方称没称呼自己先生这些与学术无关的问题上纠缠不休嘛!
如果与刘心武相比,那我们更是一介“平民”,我们对于《红楼梦》,也只能算是一个爱好者而已,而我们也仅仅是从对《红楼梦》的一些粗浅了解,和世态常理的角度出发,针对刘心武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未必正确,但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只是希望能够让一些不了解《红楼梦》人知道,刘心武的说法不过是一种说法而已,姑妄听之,但不能轻易信之。
我们之所以批驳刘心武,并不是我们做人不“厚道”,而是想说明,以这样一种草率的态度来治学,又怎么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呢?而刘心武打出了“平民红学”的幌子,其实是“挟平民以令红学”。平民可不可以研究《红楼梦》,当然可以!但问题是,一切研究都应该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在想象的基础之上,刘心武是一位优秀的作家,想象力有余,可却欠缺治学的严谨。所以,听刘心武解说红楼,让我们颇有些听韩乔生解说足球之感。
其实,批驳刘心武本不必耗费这样大量的笔墨,因为他的立论打根上起就是错误的,如果说曹雪芹按照刘心武这样的写法写下去,估计曹雪芹不用到八十回,写十回就累死了。你说《红楼梦》中有曹雪芹的身世之感,讥刺之言,这我相信,你说《红楼梦》在小说之中再套一个小说,打死我也不信!所以说曹雪芹说自己“满纸荒唐言”未必是真,但刘心武“满嘴荒唐言”却肯定不假。刘心武说他的研究方法是“探轶学中的考证派”,可是探轶也好,考证也罢,都必须是“有中证无”,而不能是“无中生有”。在自然科学领域我们要防范伪科学的侵袭,在社会科学领域我们也同样要防范像刘心武所谓的“秦学”这样的伪学术。
也许,你还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