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一个人命运如何,其实早就注定了,只需看一件事【一点资讯】

插图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贾平凹和路遥、陈忠实并称为西北三杰,是一位具有叛逆性和创造精神的当代作家,其代表作《废都》《秦腔》和《黑式》等有着广泛的传播和影响力,并先后五次获得了国家级文学奖和诸多国内外奖项。

一般情况下,我们喜欢一个作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作品有怎样的魅力,更是因为他实际上是一个怎样的人。对于我来说,贾平凹便是这样一位具有人格魅力的人。

没有了解他的时候,只是觉得他的作品引人深思,了解他以后,会发现他的整个人生历程,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和警醒的地方。

可以说,他在某些地方活成了我们的精神标杆,他的出生、经历和生平等,无不在告诉我们,一个人该如何改变看似无法改变的命运。

即便你无法选择出生在一个怎样的年代,怎样的家庭,有着怎样的父母,但是你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去决定往后的路。

如果你知道贾平凹是如何一步步逆袭的,一定会对于自己的命运,有全新的解读。

插图:电影《风雨哈佛路》剧照

散文集《自在独行》收录了贾平凹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其中第一章节的第一篇便谈到了他的母亲,正是母亲的坚持,让他坚定了往后要走的道路。

这篇名叫《纺车声声》的散文,凝聚了她对于母亲的爱和感激,也让书外的我们深深动容,终于明白:一个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命运的。

贾平凹的母亲没有文化,那个年代不识字的女性太多了,但她们都不像贾平凹的母亲那样,有着如此大的远见。

她知道,自己一辈子吃了没有文化的苦,所以只能做一些体力活贴补家用,正因自己亲身经历过,所以才无比重视对于孩子们的教育。无论日子多苦,多难,她都坚持让几个孩子好好读书,毕竟,这是改变命运唯一的一条路。

一个母亲的格局,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命运,贾平凹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坚定了好好读书,去往更大的世界的决心。

贾平凹生于1952年,他的童年和少年刚好处于文革时期,母亲虽然不识字,但父亲却是一位小学校长,所以他因此而受牵连,被拉到深山里改造。这一改造便是七年的时间,这七年,也是他们一家人最艰难的七年。

父亲走了,唯一的收入来源断了,贾平凹和母亲、弟弟以及两个妹妹一家五口的生活,便没了着落,这时候所有的压力都落到了母亲一个人身上。

母亲是一个小脚女人,身体不好,根本做不了什么重活,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她的那辆破旧的纺车,她靠替人纺线赚钱,供养几个孩子生活和读书。

贾平凹不忍心看着母亲如此辛苦,便跟母亲说,自己不上学了,没想到母亲因此生了很大的气,跟贾平凹说:“你说这话,就等于拿刀子扎妈的心。”

说完便开始哭起来,贾平凹吓坏了,没想到母亲对于孩子们读书这件事如此看重。

对于她来说,只有读书能改变原有的命运,如果不读了,这辈子也就基本固定了,只能走他们走过的老路,这岂不是害了他们?

那时候贾平凹兄妹四人的学费一共是22块钱,有一年无论母亲怎么拼凑,还是差了五块,就因为这五块,母亲急得眼泪直掉,后来卖了家里的一个盆,才将钱凑过。

有一年突遇冰雹,临近丰收的庄稼全被毁了,他们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了,贾平凹放学就去捡柴,挖野菜。

五六十年代前后,连吃得都没有,日子过得极其艰辛,偏偏有一年赶上母亲的纺车坏了,买一辆新的需要15块钱,可那时候谁家会有那么多钱呢?

走投无路之下,贾平凹直接把父亲的几大包书偷了出来,想当废纸卖掉,母亲见状直接甩手给了他一个耳光,他顶嘴,母亲又直接拎起棍子继续往他身上打去。

印象中,这是贾平凹和母亲最大的一次冲突,也是母亲第一次动手打他,她气得浑身颤抖,大声骂道:

“把书卖掉,我们都那么贱的活,还不如全死了。你爸一辈子就这一捆书,他看得比命都重,我跟了他三十年,只有这一包袱书跟着走,你爸拼了命才把它们留下来,你却要卖掉,你这不是要杀你爸吗?”

每每读到这一段,我总是忍不住鼻头一酸,很难相信一个连吃都吃不饱的年代,还有人将读书这件事看得如此重要。

也正因母亲对于读书这件事足够坚持,贾平凹才发奋读书,即便后来他还是退学去砍柴了,但一天也没有将功课松懈下来。他小学的后几年、初中、以及高中的全部课程,都是自学的,即便这样还是考上了大学。

离开家乡以后,他脑海里一直回响着母亲纺车的嗡嗡声,她摇着的不是纺车,而是孩子们的未来。

即便时代发展到今天,依然会有人觉得读书是没用的,经常会听到有人说:上那么多学有什么用?有那么高的学历有什么用?到最后不还是给人打工。说不定,工资还没有那些没上学的人高,没上学的很早出去混,有的也当老板了。

每次听到这样的说法,我基本不会反驳,因为反驳没有用。永远不要试图跟不同层次的人争辩,没有站在同一个思想高度上,不会有任何的共同语言。

读书,不是为了挣多少钱,而是为了改变你看世界的角度、宽度和广度,你的见识多了,眼界宽了,格局大了,认知模式和思维模式自然就改变了。

这时候,你眼中看到的世界和旁人是不一样的。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不会告诉孩子读书没用,只会告诉孩子好好读书,就像贾平凹的母亲一样,不管自己多么辛苦,都会让孩子走上一条读书的路。

一个人对读书的态度藏着生命的高度,命运如何,早已命中注定。

关于母亲对于自己的影响和自己年轻少的一些经历,都被写到了散文里,而这些散文收录在贾平凹《自在独行》这本书里,多读书,少玩手机,你的生活慢慢就会变得不一样的。

毕竟,你若一直玩手机,你的孩子也很难踏踏实实去看书,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END.

(0)

相关推荐

  • 原创|“屎尿诗”汇总

    原创|"屎尿诗"汇总 文/欢爸 时间/2021-02-04 00:58 [引言]听高娃老师读<写给母亲>(作者:贾平凹),每听,都会被感动到泪流满面,可能,真的是老了. ...

  • 《命运》连载四

    <命运>连载  文/萧薇 四.堕落 燕子的姐姐离世,妈妈受双重打击,一病不起,燕子也一直被留在了奶奶身边,直到一岁前,燕子也没有个正式的名字,只是奶奶觉得小家伙总是嗷嗷待哺样子,像极了梁上 ...

  • 母亲节特辑:《写给母亲》作者:贾平凹 朗读:阿雷

    猜您也许需要--统编小学语文电子版教材和电子版教参(合集)寒假预习:部编版语文1-6年级下册<教材全解>全彩版电子书38节名师课堂教学高清视频,带您领略名师课堂风采统编版语文1-6年级(下 ...

  • 父母,是山,是河,更是孩子的天

    文/高英         [首发原创文章] 为人父母,堪称人生的重大机遇.无论再普通的人,成为父母之后,都要变得比单身生活时更为坚强勇敢,因而在年幼的孩子心里,父母的形象完美无缺,格外高大伟岸. 于是 ...

  • 母亲,今夜为您送去寒衣

    萍子      小时候上学的时候,我和母亲并不感到亲近.那时候整天只知道玩耍,而母亲总是在地里劳动.大些了是除了上学,唯一的兴趣就是看书,母亲依然家里地里总有忙不完的事.再大些上了高中,在皋兰县城里住 ...

  • 读书 ‖ 听见内心

    点击关注,获取更多精彩-- 张绍山 听 见 内 心 --2020年跨年读书笔记   一年又一年.唯有读书,可以让人静下来,就像给你带上了一个听诊器,听见内心那块秒表发出的吧嗒吧嗒声. 李玫瑾在< ...

  • “鬼才”贾平凹说女人,真的是一针见血。贾平凹曾言:那些年轻貌美的女人,看上去光鲜亮丽,可精致的包包里...

    文坛"鬼才"贾平凹说女人,真的是一针见血.贾平凹曾言:"那些年轻貌美的女人,看上去光鲜亮丽,可精致的包包里塞满了卫生纸,脱了华丽的外套,是洗得泛黄的内衣,锃亮的高跟皮鞋不 ...

  • 贾平凹:一个人有怎样的命运,早已命中注定,看一件事就知道

    点击加载图片 插图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贾平凹和路遥.陈忠实并称为西北三杰,是一位具有叛逆性和创造精神的当代作家,其代表作<废都><秦腔>和<黑式>等有着广泛的 ...

  • 无能的滋味,被贾平凹的《美穴地》讲透了,命运的现实比想象残酷

    柳子言说:"今日暖和没风,遮那么严干吗?"妇人说:"不遮,难看呢."柳子言端详她,脸上那四条伤痕虽是发红,他却看到了往昔的美艳,说:"你一点不难看.你 ...

  • ​【三秦文学】鹏鸣:【关注人类命运的史诗——论贾平凹长篇小说创作的转折点和成熟性标志】

    关注人类命运的史诗 --论贾平凹长篇小说创作的转折点和成熟性标志  作者:鹏鸣 贾平凹是小说大家,他的作品总是令人抚卷赞叹,给人启迪.现在距贾平凹先生发表长篇小说<浮躁>的时间过去了整整2 ...

  • 【豆芽荐读】贾平凹:远瞻

    远瞻 贾平凹 这是一位老者,满脸沧桑,望着远方.他或许看着那条路,他是从路上一步步走过来的:或许看着那条河,逝去的岁月像河水一样流过去了:或许看着那一片家园,家园里花红草绿,炊烟直长,鸡鸣狗叫,孩子们 ...

  • 贾平凹:心上有个人,才能活下去

    大凡世上,做愚人易,做聪明人难,做小聪明易,做聪明到愚人更难. 当五十岁的时候,不,在四十岁之后,你会明白人的一生其实干不了几样事情,而且所干的事情都是在寻找自己的位置.性格为生命密码排列了定数,所以 ...

  • '流氓作家'贾平凹参加复旦大学的讲座时,...

    '流氓作家'贾平凹参加复旦大学的讲座时,一位女学生毫无顾忌地问他:'你们这些知名作家,为什么写来写去都喜欢写那些男欢女爱的事?难道不可以写点别的东西吗?'瞬时全场寂静.面对女学生的'坦率',贾平凹微微 ...

  • 流氓作家”贾平凹

    "流氓作家"贾平凹说:"女人保持忠诚,只是因为别人给的筹码还不够:男人看着正直,只是因为外面的诱惑不够.建议男人都不要跟女人提孩子,女人是上天派来管男人的,女人若像泥鳅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