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言文赏析 | 张齐贤易产息讼
原文
张齐贤真宗时为相,戚①里有争分财不均者,更相②诉讼。后又入宫诉于上前,久不决。齐贤曰:“是非台府所能决也,臣请自治之。”上许之。
齐贤坐相府,召讼者曰:“汝非以彼所分财多,汝所分财少乎?”皆曰:“然③。”即命各供状④结实,乃召吏趣⑤徙其家,令甲家入乙舍,乙家入甲舍,货财皆案堵如故⑥,文书则交易之,讼者乃止。
明日,奏上,上大悦:“朕固⑦知非卿莫能定者。”
注释
- 戚:指外戚,即皇帝的母族或妻族。
- 更相:相互。
- 然:表示肯定的答语。
- 供状:书面供词。
- 趣:同“促”,督促。
- 案堵如故:像原来一样。
- 固:原来,本来。
译文
张齐贤在宋真宗时期担任宰相,皇帝的外戚中有人因财产分配不均而相互告状。后来又进入宫中在皇帝面前告状,很长时间没有得到解决。张齐贤说:“这个案子不是官府所能判决的,我请求让我来审理这个案子。”皇帝同意了。
张齐贤坐在相府里,召集来诉讼的人说:“你们不是认为对方分到的财产多,自己分到的财产少吗?”诉讼双方都说:“是。”张齐贤就让他们写下供词并签字画押,然后召来官吏督促诉讼双方搬家,命令甲家搬入乙家,乙家搬入甲家,两家的财物都原封不动,文书则让他们互相交换,双方于是停止了诉讼。
第二天,张齐贤把这事禀告给了皇帝,皇帝非常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不是你就没有人能平定这场诉讼。”
人物故事
张齐贤少年时遭遇后晋战乱,家中贫困,但他却用功学习,志向远大。因为敬慕唐初名臣李大亮的为人,因此取字为师亮。
张齐贤出将入相,曾率领边军与辽军作战,颇有战绩。他担任宰相时间长达二十一年,为北宋初期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张齐贤有一个特点,就是饭量特大,曾被人称为“饭桶宰相”。
接下来就通过史书记载,了解一下他的趣事。
求—醉饱
张齐贤还是布衣平民时,有一次,有一伙强盗十多人,在旅店里大吃大喝,旁若无人,住店的人吓得连跑带躲。
此时张齐贤正饥肠辘辘,就直接走过去做了个揖,说:“我穷人一个,想和各位一起吃个酒足饭饱,可以么?”
强盗们很诧异,说:“秀才你肯委屈自己,有什么不可以?我们都是粗人,还怕你笑话呢。”
说完就给他让座,张齐贤也不客气,直接拿了个大碗倒酒喝,又拿了个猪肘子,吃得像虎狼一样,把这群盗贼都看傻了。
饭后临走时,强盗们还送上值钱的东西。张齐贤都收下了,满载而归。
——出自《涑水记闻》
酒浆浸渍,涨溢满桶
张齐贤在安州任知州时,当地人早就听说他是个大胃王,很想看看张齐贤一顿到底能吃多少。
一次宴席,厨子专门准备了一个金漆大桶。
然后,张齐贤吃一只鸡,厨子就往大桶里投一只鸡;张齐贤喝一杯酒,厨子就往桶里倒一杯酒;张齐贤吃一盘子肉,厨子同样往大桶里放一盘肉……
张齐贤吃得酣畅淋漓,而厨子却倒得胆战心惊。
最后一看,“酒浆浸渍,涨溢满桶”,一个大桶被装满啦。惊得吃瓜群众连连咂舌!
——出自《宋稗类钞》
出处
北宋·司马光《涑水记闻》
启发与借鉴
这桩别人看来颇为棘手的案件,张齐贤却看到了背后的实质,从而巧妙化解,让双方无话可说,的确是个足智多谋之人。
面对复杂的问题,首先要透过复杂的表象,了解清楚问题的根源,将问题简单化、明确化,这样才能知道如何去解决。否则核心问题得不到解决,只会是治标不治本。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