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在美国找到一纸条,国人却热泪盈眶:失踪百年的英雄找到了

1995年,中国籍哥伦比亚大学学者王海龙,无意间听说了一名中国华工在美国的传奇事迹,他对这名中国华工的事迹很感兴趣,但是相关于这名华工的资料太过稀少,根本找不到详细的资料。

为了让这位海外华工的传奇事迹得到发扬,王海龙决心要将这位无名英雄的事迹彻底挖掘出来,然而有关这位华工的资料实在是太少了,王海龙更是因此多次受挫。

直到王海龙在哥伦比亚大学汉学系的档案室中,发现了一张写给哥伦比亚大学曾经一位校长的纸条时,王海龙才彻底地揭开了这名传奇华工的所有秘密。

纸片上这样写道:

先生,我再次记上12,000美元的支票,作为贵校汉学研究的资助

丁龙

一个中国人

丁龙写给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纸条

王海龙通过这张纸条,将丁龙这位传奇中国华工的事迹彻底挖掘了出来,正是因为丁龙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才会出现享誉世界的西方汉学研究成果,并成为西方汉学研究的重镇。

许多国人在了解到这位传奇华工的事迹后,都流下了激动地热泪,这位失踪了近百年的英雄终于被找到了。

那么今天就带您了解一下这位传奇华工的传奇事迹,而要讲述他的事迹,就离不开19世纪中期的那股华工潮。

远渡重洋的美国华工

19世纪中期,英国人通过鸦片战争强行用大炮打开了当时中国的大门,这也是近代中国屈辱史的开端,而我们今天所要讲的主人公丁龙就出生在这一社会大背景下。

1857年丁龙出生在中国广东的一个贫困家庭中,还有一说是出生于山东地区,但因历史资料缺失,不能完全证明其到底是山东人还是广东人,后根据但是华工社会情况调查是广东人的可能性更大。

当时在英国的逼迫下,清政府签下了南京条约,中国已经开始沦为半半封建社会,英国的大量商品倾销中国,对中国当时的小农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在这种商品经济对小农经济的冲击下,无数的平民和贫民纷纷破产。

南京条约的签订

丁龙的家庭也未能逃过这种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东南地区的浙江省和广东省由于人口稠密,许多人都走上了出海经商的道路,这时他们主要前往的地方还是距离较近的东南亚地区。

后来随着英国殖民者和法国殖民者对东南亚地区的占领,两国殖民统治当局都开始对影响当地的华人劳工和华人商人进行驱逐,甚至还派人找到光绪和慈禧反映这件事情,清廷也为此颁布了禁止老公私自出海的禁令,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清政府已经开始沦为西方列强获取在华利益的工具。

不过英国法国殖民者对于华人劳工的看法,也因华人劳工吃苦耐劳且工作效率较高而发生了变化,他们开始大量雇佣这些劳工,更是通过欺骗的方式将许多劳工诱骗出海,到夏威夷、秘鲁和巴西等地参加劳动。

逐渐的演变成了与当地同乡会、会馆、黑帮势力相合作的方式,通过向这些势力支付人头费的方式,请他们帮助各招领华工,逐渐的美国也参与到了这种行动中来。

在逼迫和诱拐下到达的华人劳工

只不过当时的美国所使用的手段比起英法两国的殖民统治当局来说要温柔得多,他们所使用的方式便是赊单工方式,即由商行替老公垫付去美国的船票以及航行期间的一切所需费用,劳工开始工作后,则从他们的每月工资里按比例扣除一定的工资。

而商行其实在垫付资费上就动了手脚,当时按照华人劳工从香港到旧金山的航运成本每人只需要5元,票价也只不过是在10元左右,但是上号却将公开出来的票价列为50元以上,这便已经是赚了劳工的钱。

而在美国向劳工制服的廉价工资中,也是由这些劳工的包工头领取和发放,这些包工头除了会扣除一定的垫款本息外,还会从生活消费上剥削华工,还会引诱这些华工抽烟和赌博,从而继续剥削这些老公的利益。

而为了防止这些劳工逃跑,他们还与轮船公司口头协定,劳工如果想要乘轮船回国,则必须持有会馆的证明,否则不受给这些劳工船票。

丁龙唯一一张照片

1875年,18岁的丁龙也在当地会馆的诱拐下坐上了前往美国的轮船,成为了大量被剥削劳工的一员,只不过丁龙比大多数劳工幸运得多,在参加美国对西部进行建设的修建太平洋铁路时,得到了负伤贺拉斯·沃尔普·卡朋蒂埃的赏识,成为了他的一名男仆。

建立与美国大亨的深厚友谊

卡朋蒂埃并不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反而是一个十分狡诈的敛财商人,更是曾一度掌控整个美国的铁路体系,就比如在修建连接美国东西海岸的太平洋铁路时,他就曾以一己之力建造了一座全新的城市。

而在他敛财结束后更是毫无要求地将这座城市交给美国联邦政府治理,这座城市就是奥克兰市,就是这样一位美国西部的传奇人物,却惊人的被一位来自中国的贫穷的仆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卡朋蒂埃对丁龙这个华人劳工很感兴趣,因为这与他经常接触的那些会馆头人不一样,丁龙的身上充满了中国人所独有的朴实、勤恳和吃苦耐劳的特性。

于是对丁龙十分欣赏的卡朋蒂埃,让丁龙告别了辛苦且危险的铁路修建工作,任命丁龙为自己的贴身男仆,不过此时的卡彭蒂安对丁龙的感情还仅限于欣赏,直到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才让卡朋蒂埃对丁龙彻底改观。

那是卡朋蒂埃一次大醉之后,原本就脾气暴躁喜欢打骂仆人的卡朋蒂埃在这次大醉之后,将所有的仆人叫到一起挨个打骂,然后将他们全部赶走,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丁龙。

卡朋蒂埃

卡朋蒂埃酒醒之后,对着空荡荡的别墅发呆,回忆自己醉酒之后的种种行为懊悔不已,然而就在此时丁龙却像往常一样端着早餐来叫他吃早饭。

卡朋蒂埃十分疑惑的问丁龙:“你为什么还留在这里?没有像其他仆人那样离开我?”

丁龙如实回答道:“中国先贤孔子曾说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既然接受了你的聘请和任命,就必须要完成约定,要对你尽职尽责,所以我不能走。”

卡朋蒂埃是第一次听到孔子的名字,也是第一次从一个中国劳工口中听到如此有道理的话,便追问丁龙:“你曾是读书人吗?孔子这个名字是我第一次听到。”

丁龙同样如实回答道:“并不是这些都是我的父亲告诉我的。”

卡朋蒂埃点了点头说道:“请让我向您的父亲致以崇高的敬意,我没有想到你的父亲会是读书人。”

丁龙再次摇头:“我的父亲也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孔子所说的道理在中国的土地上很多不识字的人都知道,因为他的事迹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在中国谁都知道。”

卡朋蒂埃对孔子更感兴趣了,因为仅是孔子所流传下来的几句话,便能够使一名大字不识的中国华工拥有高贵的气质和思想,如果去深切的研究孔子的思想恐怕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就此丁龙以一己之力改变了一个美国大亨对于中国劳工的看法,更是使他对中国的看法发生了改观,也因此而赢得了这个美国大亨的尊重,此后卡朋蒂埃不再以主仆的关系对待丁龙,而是将丁龙视作自己的朋友,并任命丁龙为自己的管家。

美国加州奥克兰市发展时期

1889年,在奥克兰市敛财结束的卡朋蒂埃决定回纽约,也带上了丁龙,并且在乘车途中为丁龙订了与自己同样的包厢,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中两人踏上了前往纽约的路途。

当时的美国人对于华工存在普遍的偏见,认为华工与黑人奴隶无异,甚至还有人要求卡朋蒂埃将丁龙赶到下人居住的行车厢中去,但是卡朋蒂埃却和这些人说明丁龙并不是下人而是自己的朋友和伙伴,因为这些对中国劳工具有偏见的人讲述了中国人的真实情况。

美国人对中国劳工的偏见

实际上当时的美国对中国劳工的歧视和偏见是非常严重的,即便是中国劳工,在美国期间为美国的西部大开发和许多城市的建设,都有着十分突出的贡献。

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美国至今仍然在使用的太平洋铁路,如果没有中国劳工这样不怕苦不怕累冒着生命危险修建这条铁路,美国西部的贫穷估计还会持续很多年。

然而当时的美国政府却在利用了这些中国劳工的劳动力之后,突然选择了翻脸,于1882年颁布了著名的《排华法案》,这是美国自建立之初通过的第一个禁限外来移民的法案。

排华法案封面

这是因为美国政府将因易连续的经济危机所造成的政府赤字和美国社会经济的不景气,全部归咎到了这批中国劳工身上,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量华工涌入美国,造成了美国工人就业紧张的状态。

但是美国的许多资本家是并不支持这一法案的,倒不是这些资本家有什么良知,而是因为华人劳工相比于美国工人来说,所需的工资更低,而工作效率却是美国工人的数倍甚至数十倍,最重要的是这些活儿劳工十分聪明,几乎什么活都能干。

然而资本家的抵制并没有阻止这一法案的通过,美国国会还是以多数票的支持通过了这项法案,并将国内经济压力的产生原因全部归罪到了这批华人劳工身上。

因此许多美国人对于华人劳工产生了巨大的误解和偏见,全国的报刊在政府的操纵下都开始大家抹黑和指责华人导致白人失业等诸多问题,甚至因此还产生了一个白人至上的组织,这个组织就是美国至今还存在的最大的种族歧视组织。

当时美国报刊上刊载的排华活动信息

在政府和媒体的误导之下,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开始对华人劳工产生了厌恶情绪,多个城市都曾举行过支持排华法案的大规模游行,就连美国当时最大的华人劳工聚集地加利福尼亚州都宣布将1881年的3月6日作为假日,用来组织大规模游行支持排华法案。

数百万计的华人劳工就这样陷入了是走是留的困境之中,但是有一些决定回家的劳工,却因为会馆和头人的剥削,连买回家的船票的钱都没有,只能留在当地承受着美国人的谩骂和误解。

这些无法回家的华人劳工最终都埋在了异乡,而因为当时鲜有中国女性选择到美国去,而美国当地政府有严格限制当地的女子嫁给华人劳工,这些留在美国的华人几乎都是孤独终老,老年时更是连子女都没有。

原本他们远渡重洋只是想要挣钱还债或是挣到足够的钱之后回家赡养父母孩子,然而最终却永远地留在了异国他乡,甚至有些人的名字都被历史所遗忘。

这项排华法案直至1943年12月17日,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了能够要进美国与国民政府之间的关系,才废除了这项对待中国劳工极为不平等的法案。

但是那时第一批到达美国的中国劳工,已经化为了美国的一捧泥土,彻底成为了美国的一部分,同样也成为美国资本家罪恶书上的浓厚的一笔。

而当时的丁龙也深受这种歧视的毒害,即便他是一名美国金融界大亨的私人管家,也正是因此让丁龙的心理产生了一个梦想,就是让美国人能够正确的认识中国人和中国文化。

美国第一个研究中国文化的学校院系

丁龙跟随卡朋蒂埃来到纽约后,正式开始了他作为一名管家的生活,根据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籍学者王海龙从高尔威历史协会收集到的资料,得到了丁龙在纽约的生活状态。

美国纽约乡村

丁龙在卡朋蒂埃周围邻居们的印象中是一个非常安静的人,对待周围的邻居和孩子非常友善,也因此得到了周围邻居的尊重,接触时间长了之后,人们不再以异样的眼光看待丁龙,甚至有时会在闲暇时与丁龙攀谈,从这位与政府和媒体描述不同的中国人口中了解中国的文化。

丁龙在卡朋蒂埃的安排下,经常去附近的火车站接卡朋蒂埃的朋友,途中还会在村里的商店中逗留,买一些牡蛎和蛤蜊,为卡朋蒂埃和他的朋友做一顿地道美味的中国菜。

原本周围的邻居们认为丁龙会留在当地与他们一同生活下去,但是在1901年,44岁的丁龙决定要远渡重洋回家,卡朋蒂埃虽然舍不得这个管家、朋友、伙伴,但是他也不能阻止自己的朋友回到家乡去。

丁龙临行前卡朋蒂埃特意询问丁龙在他手下尽心尽职这么多年,想要得到什么样的回报,实际上卡朋蒂埃已经准备了一大笔钱作为丁龙的退休费,然而丁龙的回答却出乎了卡朋蒂埃的意料。

丁龙说道:“先生,我希望您能帮我在美国最好的大学之一的哥伦比亚大学建立汉学系,能够让更多的美国人了解真正的中国和中国的文明,减少一些对华人的误解和排斥。”

随后丁龙又掏出了多年积蓄中的一万两千美元,请自己的老板将钱一并寄给哥伦比亚大学,卡朋蒂埃答应了丁龙的请求,并让丁龙写下了那张后来哥伦比亚中国籍学者王海龙所发现的纸条。

发现丁龙事迹的学者王海龙

当时的一万两千美元,足可以购买16.5千克黄金,相当于现在的630万人民币,这是丁龙在美国26年的积蓄中的一大部分,足以见得这个英雄华人为了自己的梦想付出了多少。

卡朋蒂埃也没有辜负丁龙的信任,于1901年6月向哥伦比亚大学校长赛斯洛捐了10万美元,并致信道:“这是我50多年来从喝威士忌与抽烟草的账单里一点一点省出来的钱,我以诚悦之心献给您筹建一座中国语言、文学、宗教和法律的院系,并请您以丁龙汉学讲座教授为主命名,这个捐赠是无条件唯一的条件,便是不必提及我的名字,但我要保持今后追加赠款的权利。”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同时卡朋蒂埃也以丁龙的名义将1.2万美元的支票和纸条寄给了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塞斯洛校长虽然对卡朋蒂埃的举动十分感动,但是对于以中国仆佣的名字来命名一个教席令他非常犹豫,便将自己的顾虑写在信中回复了卡朋蒂埃。

卡朋蒂埃却直截了当地回复道:

他本该在这片自由的土地上安家,为家人提供教育而感到高兴,然而没有任何值得或适合的原因,他被剥夺了再次定居的权利,并被当地居民动用特权而驱逐,而这个特权是如此不值钱,常常在对付蜂拥而入的流浪者、来自南欧和西亚的杀人犯以及非洲的难民是使用,虽然他是个异教徒,但这是一个正直、温和、谨慎、勇敢和友善的人。

丁龙的身份没有任何的问题,他不是一个神话而是真人真事,而且我可以这样说,在我有幸遇到的出生寒微却生性高贵的绅士中,丁龙是一个生性善良又从不伤害别人的人。”

丁龙回国之后便如石沉大海一样再无音讯,现在唯一能够证明他存在过的,就是哥伦比亚大学历史上曾经开办过的丁龙讲座,以及持续至今的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

中国史学发微封面

还有就是近代中国史界泰斗钱穆在《中国史学发微》《略论中国历史人物之一例》272页至273页中对丁龙的记载。

就是这样一个被骗到美国的中国劳工,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同胞不再受到歧视,用自己的精神和行动,建立了近代历史上西方第一个对中国文化正式进行研究的高级学校院系。

他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劳工,却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英雄之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