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该不该走标准化之路

有“标准化”的食材,才能做出标准化菜品

这些年来,餐饮业发展迅猛。很多国外快餐品牌也相继进入中国市场,并充分展现出其标准化管理与生产的优势。一时间,如何实现中餐“标准化”问题,成为业内外热议的话题。

于是,国内不少地区的相关部门与机构,希望通过制定统一标准,来规范当地的特色菜品和传统小吃。“馒头”“拉面”“烩面”便是典型的案例。

河南省商务厅透露,将加强烩面文化特色的保护和宣传,认真研究烩面产品标准化、标准店等问题,并适时制定“烩面标准”。对此,郑州当地一位餐饮经营者认为:没有标准化的原材料,就不可能有标准化成品。在小麦与羊肉的品质,以及烩面配料品质都难以统一的情况下,硬生生地出台一个《烩面标准》,只能是自欺欺人。

那么,标准化能否成为餐饮业唯一的生存之道?我看未必!上世纪80年代初,我到美国考察时,第一次接触到麦当劳、肯德基这些快餐品牌。其管理与生产高度的标准化,让人大开眼界。

而让我触动最大的是,这些快餐餐厅里面的服务员就是出品人员,没有厨师一样能开餐厅。厨师往往是一家餐厅技术含量最高、工资待遇最好的人员。而且,越是优秀的厨师,其薪酬待遇也越高。其实,大家都很清楚,开餐饮连锁店,每家餐厅都使用好厨师是行不通的。谁能用更少的厨师,做出更稳定、更优质的出品,谁就能够掌握市场的主动权。

洋快餐的产品为什么能实现标准化生产?我们往往将注意力放在其制作工艺与流程上。其实,没有标准化的食材,就没有标准化的产品。比如薯条,在进入中国前,先要由美国的马铃薯协会在我们国内挑选一个土壤与气候都与美国差不多的地方种马铃薯。而且,种出来的马铃薯必须风干到一定程度,才能用来制作薯条(整个种植、风干过程由美方派出的技术人员把握);再比如汉堡包所用的肉饼,也是由麦当劳的美国工作人员亲自监控养殖、加工全过程,加工成半成品后,才分发到各地各店。

所以,麦当劳也好,肯德基也罢,其产品的标准化,是一个相互衔接的链条,贯穿于“源头”与“终端”。在店面里,这些标准化的产品只需经过简单的烹饪加工,就能够快速地提供给客人。当然,其产品的供应种类和数量是有限的。

反观我们的中餐,菜式品种繁多,不但每个季节的食材不同,而且每一种食材在不同季节呈现的品质也不同。因此,哪怕你的制作标准做得再好、再严格,出来的效果也很难“达标”。比如粤菜里少不了的鸡肴,就至少有上百种做法。而且,每一种做法对鸡的品种和鸡的部位要求也不一样。你可以对每一种鸡肴都制定一个标准,但你能保证每一种鸡都能“标准化养殖”吗?

此外,“标准化”必须以牺牲“个性化”为代价。每家餐厅,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高招。如果弄成千篇一律、千店一面,那还有什么特色和个性?

话说回来,中餐不是不能搞“标准化”,关键是从何下手。比如,一个例牌的“郊菜炒牛肉”,菜心与牛肉的比例是多少?味型特点是怎么样的?这些“标准”是可以制定的。这样,消费者在点菜的时候才能心中有数;但郊菜用什么样的菜心,剪切郊菜的尺度长短,用什么样的牛肉,怎么腌制,却往往是各师各法,各店各例了。没有“标准化”的食材,“标准化”的菜肴出品只能是“浮云”。

▼点击进入直播回看▼
实体店爆品钵钵鸡(特色红油+清香藤椒)技术
底汤、红油(香料配方)+汤底对制

▼点击进入4种风味冷吃爆品技术直播回看▼

真正的西餐从来没有搞标准化

其实中餐的标准化是个“大题目”,似乎总有一种说不完的感觉。有一些“学院派”的人一直在强调:没有标准化,中餐永远做不大,而且只会越做越差。其立论的一个依据是,西餐之所以风靡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标准化。西餐可以搞标准化,中餐为什么不行?

果真如此吗?其实,真正好吃的西餐(包括日本餐),一直都非常强调个性,从来就没有搞过什么“标准化”。当然,“洋快餐”就另当别论了。

为什么“标准化”行不通?通常,我们所说的“标准”有四个,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家标准。这四个标准,层次与内涵完全不一样。

所以,大家平常说得最多的是企业内部的标准。但内部标准,有时涉及到商业秘密和核心竞争力,根本就不可能无保留地和盘托出。那么,这样的“标准”,对于行业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以湘菜的“小炒肉”为例,究竟以什么地方出产的辣椒为“标”?又以什么地方出产的猪肉为“准”?还有,在不同的季节,即便是同一个产地,辣椒的品质也不一样。在不同的产地,同一个季节,辣椒的风味也千差万别。那么,这个“小炒肉”的标准怎么定?

所以说,对于单个企业出品而言,绝对不能没有标准。因为只有这样,出品质量才会有保证;而对于整个菜系或者行业来说,共用一个产品的“标准”,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中餐标准化和必胜客去标准化

湘菜搞不了“标准”,其他菜系也一样。比如粤菜,从来都以食材为优先,以清炒菜心为例,既有本地菜心,也有宁夏、云南等地的菜心(本地菜心也有几十个不同的品种),究竟哪个产地的菜心才算标准?更不要说是用生盐还是熟盐?用植物油还是猪油?

粤菜有一句话:“有传统,冇正宗。”所谓“冇正宗”,不是不讲“正宗”与“标准”,而是不要拘泥于“正宗”与“标准”。

在标准化面前,必胜客就将其放到一边,推出了自己的首家个性化的餐厅。

其实,麦当劳的“黑金麦当劳”,也在尝试一种不同于标准化生产的现场制作快餐。所以,标准化能够走多远?如何在标准化与个性化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洋快餐似乎也在犯嘀咕。

现在,有些人对标准化非常热心,甚至认为,没有标准化就没有产业化;没有标准化,一个菜系就得不到持续的发展。我看,首先要搞清楚“标准”和“标准化”之间的区别。

一个餐饮企业,对各自的出品,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格,甚至某些经典菜,制定一个传统标准,这都无可非议。但制定这些“标准”来进行经营管理,并非就是“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就是所有的产品都要按照同一个标准量化来进行工业化的生产,每一个步骤和细节,都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偏差。这种按“标准化”生产的出品,在麦当劳和肯德基都早已实现。

但是,全世界最好的餐厅,包括法国菜、日本菜,人家从来就没有提出过要搞什么“标准化”,也没有一个标榜自己是标准化生产的餐厅。

根据我个人对美食的领悟,每一位厨师、每一家餐厅,在对同一道菜的理解都有所不同。不但每一家餐厅的定位不一样,售价不一样,而且,每一个餐厅老板的品位与要求也不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谈什么标准化,无异于痴人说梦。

【作者简介

彭树挺
广州白天鹅宾馆原总经理
广州西餐行业协会永久会长
(0)

相关推荐

  • 中餐配酒:伪命题还是新浪潮?

    几乎每一个对中国市场不太了解,但又有志于开拓中国市场的酒农/酒商,都在中餐配酒的话题上无法自拔,并坚信他们的酒可以配中国的菜.记得刚刚认识我家程序员时,他一往情深地认为卡奥的酒特别配四川菜. 很多对配 ...

  • 你点的外卖,可能是几个月前工厂做好的

    很多人去餐厅吃饭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这家餐厅本来味道非常好,但是一旦变成连锁店之后,再去吃,就完全不是那个味儿了,背后的原因其实就是他们用上了中央厨房的标准化体系. 西餐全球连锁几万家店,味道 ...

  • 专家呼吁小龙虾产业要走标准化之路

    近些年,随着小龙虾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大.龙虾产品的不断丰富以及网络直播带货.电商物流等销售渠道的不断拓展,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小龙虾生产国.据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发现,小龙虾的火爆产品也催生了一大批销售 ...

  • 美团被调查,反垄断步步紧逼!中国反垄断走哪条路?

    点击上方"蓝字" 带你"透过表象看真相" 国家又一次出手了. 4月2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表示: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举报,依法对美团实施"二选一&qu ...

  • 云课堂 | 重走创立之路 传承党的精神

    云课堂 | 重走创立之路 传承党的精神

  •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

    珍惜的命运,错过的情,失去唯一的读懂,多少伤害,藏着一个人的心,是爱情的简单,是思念的温暖,故事是一种伤害,唯一是一种错觉,孤独开始蔓延. 等一个人的错,错过一个人的心,爱情是一种折煞,冷风吹散,读懂 ...

  • 走自己的路,让他们去说吧,写的真好

    最好的心,是最好的明白,最大的努力,是人生的常态,学会改变自己的成长,学会建造人生的感恩,每一个责任,都是经历,每一个感动,都是人生的奇迹. 风景和时间,真情和斑斓,一个是时间的造化,一个是自己的情缘 ...

  • 长大了,每只鸡只能陪你走一段路

    奇遇高原系列往期回顾 第一期:吃完烤肉,我终于忍不住去看看洞里到底是什么 第二期:背包空了,应付吃点填饱肚子 第三期:天天吃吃吃吃吃,吃个头 长大了才明白 有的鸡只能陪你走一段路 有的只能陪你一晚上 ...

  • 走好人间路,一靠“守”,二靠“惜”

    守口 古人说:"群处守嘴."公众场合,或者与人相处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语言. 有的人和别人相处夸夸其谈,显得自己眼界开阔,知识渊博,积淀丰厚,岂不知他给人的感觉是轻薄.肤浅和狂妄: ...

  • 每日一悟|走自己的路 看自己的景

    人生的路上,我们都在奔跑,我们总在赶超一些人,也总在被一些人超越.人生的秘诀,就是寻找一种最适合自己的速度,莫因疾进而不堪重荷,莫因迟缓而空耗生命.人生的快乐,是去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景.

  • 杭州终极拜佛攻略|走这条路,一天解锁灵隐法喜7大宝藏寺庙

    人间四月天,杭州春光乍泄的好时节,最适合闯进绿色的世界去踏春. 春雨虽绵绵,但杭州一下雨,便有了山水江南的意境美,晴西湖不如雨西湖. 其实杭州有一种隐藏的逛法,那就是跟着寺庙走.寺庙多坐落在杭州景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