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牡丹泡出春寿眉的滋味,都是沸水惹得祸?白茶背后有什么秘密?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你很难猜到,自己会听到什么样出乎意料的话。
也不得不感叹,现在有些茶友的脑洞实在太大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前两天,后台收到了一条留言。
对方说,我们平时所提到的沸水泡白茶,没有现实意义。
“我用了沸水泡白牡丹,前几泡把芽头烫没了,后面和春寿眉一样的滋味。温度还是得低一些,才能泡出本味。”
初次听闻时,觉得匪夷所思。
好好的白牡丹,为什么会泡出春寿眉的味道?
更何况沸水泡白茶滋味好,是经过了长期检验,从来没有出现把芽头烫坏这一现象。
只听见李麻花在一旁默默地说:他买到的根本就是西贝货吧。
而这句话,一下子就点醒了自己。
真者真之,伪者伪也,真者不伪,伪者不真。
即便白牡丹少了芽头,也不会出现和春寿眉一样的滋味。
毕竟,仿品做得再像,也只是A货,永远成不了正品,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以沸水作为幌子,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2》
这条留言中,有两处明显的漏洞。
第一,沸水冲泡白茶,会把芽头烫坏?
此话纯属无稽之谈。
优质的白茶,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般娇弱。
在一部分茶友眼中,认为白毫银针和白牡丹的采摘时间较早,芽叶细嫩,所以经不起沸水的打击;而寿眉的梗长叶大,则可以用沸水冲泡。
但事实是,不论白毫银针、白牡丹还是寿眉,都需要用沸水来冲泡。
泡白茶,不应该想当然,而是以实践为证。
以大家眼中最“娇贵”的白毫银针为例,芽头饱满、肥壮,用沸水冲泡难道真的会被烫坏吗?
恰恰相反,当沸水浇注在白毫银针身上时,鲜爽的毫香便扑鼻而来,馥郁芬芳。
快速出汤以后,揭开盖子观察茶叶,依然有银针未被沸水彻底打湿。
白毫干干的,翘立在盖碗里,并没有出现被烫坏的情况。
再接着第二冲、第三冲、第四冲,白毫银针逐渐被浸润,想要完全将它打湿,则要到第4冲左右。
从第一冲到第十冲,坚持用沸水来冲泡白毫银针,也未见芽头被烫坏。
这是因为芽头表面上覆盖着浓密的白毫,而白毫有着很好的防水性。
当沸水浇注在芽头上时,白毫能够像一层层屏障一样,起到缓冲效果。
况且,白毫银针的芽头能够剥开5-7层,每一层上都有白毫,沸水冲破了第1层后,还有第2层,第3层……
如此一来,又怎么会有被烫坏一说?
再说到白牡丹,它的芽头虽然不如白毫银针肥壮,但依然饱满,同样覆盖着浓密的白毫。
有芽有叶的白牡丹,沸水能够彻底激发出其中高、中、低沸点的香气,变幻莫测的花香尤为惊艳。
而原本芽叶相连的状态,也不会因为沸水的冲泡而被改变。
由此看来,种种现象都表明了沸水对于优质白茶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沸水冲泡将芽头烫掉,甚至烫坏的说法,没有事实依据,站不住脚。
《3》
第二个漏洞,则是白牡丹没了芽头,就成了春寿眉?
可以看出,此人对白茶一窍不通,甚至于连最基础的品类划分都尚未知晓。
白茶的三大品类,白毫银针、白牡丹和春寿眉,是按照采摘时间及标准不同划分。
在春茶季中,最早采摘的是白毫银针,一旗一枪,芽头饱满。
其次,则是白牡丹,一芽一、二叶,叶片细嫩,形似柳叶。
而最后采摘的春寿眉,常见的长相是一芽三、四叶。
没错,春寿眉也是要有芽头的,没有芽头的不能算作春寿眉,至少它不是品质优越的春寿眉。
而那些全部以叶片为原料,随便采摘所制成的“春寿眉”,品质定然不高。
在不了解的前提下,贸然说出“白牡丹去掉芽头就是寿眉”,可能是对白茶的了解不深,也有可能是从未喝过好的春寿眉。
毕竟,一个人的眼界决定了他看世界的角度,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
况且,白牡丹和春寿眉之间的区别,不仅仅是在芽头上。
外观、香气、滋味皆有不同,差别巨大。
白牡丹是一芽一、二叶,由于生长的时节温度较低,所以茶梗短且嫩,叶片也只是刚刚舒展,并不算宽阔。
芽头饱满秀丽,上面覆盖着浓密的白毫,毛茸茸的,看起来娇俏可人。
不仅是在芽头上,叶背上的白毫数量也很丰富,数量之多。
因此决定了白牡丹的毫香足,花香淡雅,整体风格是清新、清雅、细幽,汤水鲜爽柔润。
春寿眉是一芽三、四叶,生长在阳光明媚、雨水充沛的暮春时节。
在此条件下,发育速度快,茶梗也就随之变长、变粗,叶片宽阔、舒展。
比起白牡丹来说,春寿眉的芽头略显细瘦,清新灵动,搭配着一截细茶梗,宛若一朵含苞待放的兰花。
所以,白牡丹与春寿眉根本无法混为一谈。
即使把白牡丹的芽头摘掉,也不可能变为春寿眉,这是既定的事实。
《4》
既然与沸水冲泡无关,那为什么从白牡丹中喝出了春寿眉的滋味?
真正的原因,是这款“白牡丹”,本就是春寿眉伪装而来。
对白茶品类了解尚浅的茶友,还只停留在最表面的认识:白牡丹一芽一二叶、春寿眉一芽三四叶。
所以,买到了一芽一、二叶的白茶以后,理所当然地认为它就是白牡丹。
却不曾想过,它的真实面目是春寿眉。
先前有位茶友带着一张照片,来询问自己,“为什么我的白牡丹叶片这么大?茶梗也很粗。”
仔细一看才发现,比起正常的白牡丹来说,茶友所买到的白牡丹叶片不正常的宽阔,茶梗粗壮,更接近于春寿眉。
但是却惊人地符合了“一芽一、二叶”的标准。
想必是一些“有心”的茶掌柜,将春寿眉多余的茶梗和叶片刻意摘取以后,将它冒充白牡丹。
背后的原因,自然是和利益相挂钩。
在品质相同的前提下,白牡丹的价格比春寿眉略高一些。
这与牡丹王剥针成为白毫银针,如出一辙,都是为了将手中的白茶卖出更高的价格,而耍得一些花招罢了。
至于为什么泡到后几冲之后,发现芽头被烫掉了,实际上它并没有掉,而是吸水膨胀后舒展开了。
沸水能够在3至4冲之内,将白茶彻底打湿。
而春寿眉的芽头略细瘦,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白毫大部分落入汤水中。
芽头渐渐舒展,叶片也更加的宽大。
泡开以后,不再是原本清晰可辨的绿白二色,而是以绿色居多。
若是没有仔细观察,便会觉得叶底中找不到芽头的身影,实际上它只是被泡开了而已。
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从花骨朵时期,渐渐长开。
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而白茶在冲泡后模样会发生变化,也是自然规律,不足为奇。
《5》
一桩悬案,终于落幕。
原来不是沸水的问题,也不是白茶的问题,而是出现了“伪装者”。
李麻花问,“你是不是福尔摩斯附体了?”
仔细想来,自己在茶圈中破获的“案子”,不在少数。
碰到棘手的问题,甚至会让自己陷入好几天的沉思。
好在,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才得以让一个个问题迎刃而解。
由此,也让众多茶友收获了真相,离喝懂白茶更近了一步。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