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风景:耍猴儿栗子

老北京走街串巷的杂耍中,有一种俗称“耍猴儿栗子”的,这其实跟猴儿没关系,是表演木偶戏的。

那时,在四合院里玩得正起劲儿的我,只要一听到胡同里传来“呔哐、呔呔、呔哐”的铜锣声,就知道是耍猴儿栗子的来了,撒丫子就往门外跑,那可是看热闹的好机会。至于为什么这么称呼他们,我始终也搞不懂,但老北京人都这么称呼,奶奶说,可能是“耍苟利子”的谐音吧。

艺人挑着担子,边走边敲锣,担子的一头由几个笼屉相叠而成,里面放着戏装小木偶和其他表演用的道具。另一头是个小木屋,小木屋的前面是小戏台,左右还挂有上场门“出将”和下场门“入相”,门上还有门帘儿,完全模仿的是真实舞台的样貌。在胡同里找一空旷的地方,用扁担支起小木屋,足有一人多高,木屋下面是一直拖到地的蓝布幕。艺人钻入布幕中,敲击铜锣,口中含有用芦苇或竹子做成的哨子,用力一吹,就振动发声,用嘴控制哨子音量、音高、音色的变化,吹出的旋律很好听。见人都围拢过来观看,他开始双手耍布袋木偶,又称“掌中木偶”,这木偶有一尺多高,由头、身躯和服装组成,头是用木头雕出来的,内设机关,可以控制表情和肌肉的运动。

艺人躲在布幕里,让木偶从台上露出来,他的手伸入布袋中,食指插入偶人的头颈,中指、拇指操控偶人的双手。他的动作敏捷,准确丰富,有时艺人用一根小竹扦伸入偶人的袖口里,不断捻动,竟然就丰富了手臂细腻的小动作。而且他凭借精巧的技艺,能让偶人做出换衣、舞剑、搏杀等高难动作,博得围观的大人孩子一片掌声。再配上口中苇哨吹出的嘹亮乐曲,铜锣敲打的“呔呔呔”的锣鼓点儿——这些表演均出自他一个人,真是好热闹的一台戏啊!

他演的都是一些动作感很强的滑稽小戏,例如《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招亲”,《水浒传》中的“武大郎诈尸”等。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出戏叫“王小打虎”,在戏中王小眼看要被老虎叼走,他在前头跑,还不断地惊恐回头看,老虎在后面张牙舞爪地追,中间不断加入一些惊险滑稽动作。周围观众不断随着剧情发出笑声和同情的叹息,往往在演出正当中,表演者会从布幕中走出来,向观众收钱,多少随意,大人们纷纷掏出零钱扔进钱盒里,然后他又钻进布幕中接着演。王小的媳妇发现丈夫被老虎叼走,抄起菜刀紧追,两个人一只虎,不停地跑圆场,最后追上老虎,挥刀砍死,救出丈夫。艺人嘴里的苇哨忽紧忽慢,配合剧情,烘托气氛。周围人头攒动,大人小孩伸着脖子不眨眼地看,故事圆满结束,一片喝彩声。

由于随着剧情的起伏,哨声不断地有顿挫、高低的变化,“呜呜嘟嘟”地不绝于耳,这就给老北京留下一个俗语,形容一个人口齿不清楚,叫“呜呜嘟嘟的”,后变成说这个人说话“乌丢丢的”。于是,就有人把耍木偶的叫作“耍乌丢丢的”了。(何大齐)

(0)

相关推荐

  • 泉州提线木偶艺人:与木偶打40年交道

    泉州提线木偶艺人:与木偶打40年交道

  • 老北京风景:耍猴的

    七十多年前的老北京,每到秋收以后的农闲季节,周边河北省一带的农民,就会带着他们自制的家伙什儿进北京,在街头表演一些自编的杂技杂耍,招揽市民围观,挣一点儿小钱贴补家用.例如耍猴,就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一种人 ...

  • 老北京风景:耍耗子

    我小时候常唱一首儿歌:"小耗子,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吱吱吱儿,叫奶奶,奶奶抱猫来."这首十分有趣的儿歌,把小耗子偷食的特点和可笑的结局,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小耗子又馋嘴又可爱的 ...

  • 老北京风景:照相

    摄影技术是西方人十九世纪中叶发明的.在这之前,人要想留下身影容貌,只能求助画师,那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所以中国历史留下的肖像很少,能画得如本人真貌的就更少了.清代末期,照相开始逐渐传入中国,在广州. ...

  • 老北京风景:放话匣子的

    我小时候,胡同里时有来"放话匣子的".这个人背上背个大喇叭,前面包袱里是个方形的大盒子,这就是木制的"话匣子",他手上还提一个小包,里面是胶木唱片儿.有人招呼的 ...

  • 老北京风景:端午节吃粽子

      包粽子 卖粽子 我出生在北京,小时候端午节是家家要自己动手包粽子的.我家是个大家庭,人口多,每到端午节前一两天,妈妈就去买上好的糯米,再到菜市场买芦苇叶子.小枣儿. 粽子叶在南方是用竹叶,北方一般 ...

  • 老北京风景:湃西瓜

    老北京的夏天酷热难耐.一入夏,品种多样的西瓜就陆续上市了.西瓜性温凉,有很好的清热解暑的作用,在高温时日,吃一块凉凉的西瓜,那真是"甜汁入口清肺腑,玉液琼浆逊此公". 我小时候,市 ...

  • 老北京风景:荷叶粥

    时间进入农历六月."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宋朝杨万里的诗句,表现的是夏季荷花盛开的美丽景象. 宋朝的理学家周敦颐<爱莲说&g ...

  • 老北京风景:打冰盏儿

    北京的夏季酷热难耐,在过去没有电冰箱的年代,能使人入囗暑消的饮品,也当属冰镇酸梅汤了.于是,伴随夏天的来临,"打冰盏儿"的也在街头胡同,庙会闹市活跃起来了. "冰盏儿&q ...

  • 老北京风景:鹅毛扇

    在老北京有一首戏谑流传的民谣:"扇子有风,拿在手中,有人来借,等到立冬."虽是玩笑话,从中却也可以看到旧时京城百姓,在酷暑难耐的夏天对扇子的依赖了.那时没有空调.电扇等降温设备,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