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得不像话的一片民国建筑,却开什么倒什么
------从苏纶厂到苏纶场
不论是苏纶厂还是苏纶场,苏州人提起来难免心情沉重。
百年老厂的标志:雕龙柱体和展翅的老鹰。“大鹏”曾经是本厂的商标
十九世纪末的甲午战争,中国以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为结束,除割地赔款外,苏州也沦为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
时任湖广总督的洋务派代表张之洞,急奏朝廷,要赶在城南租界上的日本人之前,开办国计民生的重头产业-----丝厂、纱厂。苏纶厂应运而生。
筹建者是苏州的最后一个状元陆润庠(xiang),这座占地约43亩,工人2200人,历时两年,于1897年投产的大厂,在当时可谓名噪一时。
1925年,民族资本家严裕棠买下了苏纶厂,他的儿子严庆祥出任厂长。留学归来的严庆祥,励精图治,把苏纶厂规模和效益不断扩大,在当时的市场上独领风骚,成为产值最高的新兴纺织企业,推动了苏州的工业发展。
建国后的苏纶厂持续发展壮大,1958年,除了本身的纺织厂外,还先后开办了水泥厂,机械厂等十几个工厂。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苏纶厂每年的利润都可以再造一个同等的苏纶厂。
女工宿舍
那时候的苏纶厂,职工过万,福利待遇好:医院,宿舍,幼儿园,小学,活动室 俱乐部,应有尽有。是名副其实的苏州第一厂。
90年代,各种原因,苏纶厂走向没落。1998年宣告破产,挣扎了几年,在2004年正式倒闭。
苏州历史上最老、最大的一个工厂,最终成为了一个历史符号。
人去楼空,产权易主,苏纶厂变成了苏纶场。
七年又八年,号称要打造“姑苏区最大的城市综合体项目”的苏纶场,从始至终的萧条。不论从城市的区位,还是本地段的文脉,购物环境,都找不出不火的理由。
严庆祥办公楼
和近旁热闹的人民路相比,象一片天地下的两个世界。除了商业的没落,街道凄清无人,我自己是非常喜欢这里的。
在护城河边,盘门对岸,站在人民桥上看,便如临花照水一般秀丽。
临近人民路,是几排清水砖的老房子,西式平瓦、人字形屋顶盖。里面错落有致,古希腊罗马式的巨柱,拱形门,小洋楼上秀丽的老虎窗和壁炉烟囱,浓浓的民国风情。
下沉式商业广场
捐款修的桥
车间
最近又去了一次,看见工人在装修施工,不知道这次是花落有魄力的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