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阳刚之气,不能杜绝“娘炮”,但可预防“巨婴”

最近,一则#教育部答复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的话题冲上热搜,也让“阳刚之气”成为2021年最新的网络热词。
庙堂之上的关注,对于体育健身行业,特别是针对从事青少年领域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则大大的利好。
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培养男孩子的阳刚之气,多参加体育运动显然是最直接的方法。
但阳刚之气的含义是什么?
很多人自然而然会想到,让男孩子不再女性化,但这个表述也许会牵涉到一点点性别歧视。
毕竟有担当、责任感、胸怀大义、明辨是非……这些传统形容“男子汉大丈夫”的词语,从来不依靠外表体现,也从来不是男性专属。
不管是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还是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李清照,不管是近代抗击外敌中的女英雄,还是如今抗疫前线的女性医护人员,虽然外表有刚有柔,但内在的阳刚之气,一点都逊色于男同胞。
再看我们生活中“女汉子”类型的朋友,她们好像也并不全是虎背熊腰张眉怒目。
显然,练就阳刚之气,并不能粗浅的等同于抵制“娘炮”或是“行为男性化”。
同理,当我们说让孩子通过体育运动塑造阳刚之气,我们希望塑造他们的什么?
发明奥林匹克运动的古希腊人认为,刻苦的体育训练,首要是为了培养公民坚韧不拔的品格和忍受巨大痛苦的能力,其次才是锻造强健的体格。
18世纪大英帝国崛起,英国的教育着眼于如何让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成为世界的统治者。当时剑桥大学就提出,体育能够给英国人提供痛苦的经验和耐久力,塑造坚强的人格和体魄,使他们有能力和意志完成上帝的使命,成就“雄赳赳的基督徒品格”。
这一份体育塑造精英的理念,也被美国人完美继承,比如现在美国人的全民运动——橄榄球,被引入之初,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忠诚、勇气、合作精神和男子汉气概,能够教他们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拼到最后一口气,同时懂得自我控制、遵守规则、保持荣誉和尊严、公平竞争。
不难看出,在过去千百年来的发展史上,体育扮演的角色,首要的是磨练人的心智,强调人格上的担当和责任感,是一种英雄主义教育。
而与这些特质相对的,不是“娘炮”,而是“巨婴”。
巨婴,用一句话来解释就是:心理滞留在婴儿水平的成年人。
他们在心智上还不够成熟,满足于自己的想象世界,严重脱离现实,却不能接受与自己预期不符的事物。在行为上表现为严重依赖他人,却又把自己的失败怪罪于他人,永远看不到自己的问题。
如果一个肌肉猛男自私自利、不思进取,如果一个运动员总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毫无团队精神,那他们也与体育精神背道而驰。
别的体育领域我不太清楚,但在健身行业,这样外表粗旷、内心巨婴的人并不少。
他们总是意淫一夜暴富,却没有脚踏实地的耐心;总在抱怨世界的不公,却从不正视自己的差距;总想着不劳而获,总是在嫉妒和眼红别人的成功,却从不付诸行动,最后注定碌碌无为。
当然这些人进入健身圈,可能也并非是因为热爱,只是当成一个混口饭吃的权宜之计。而当遭遇到挫折甚至被淘汰之后,这些人会把所有责任推脱给行业,诅咒一切人和事,仿佛自己是最大的受害者,进而继续停留在虚幻的自我安慰中虚度光阴。
国家鼓励阳刚之气,是绝对的好事,是为了孩子们能真正在运动中获取身体和心智一并的健康成长,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但与其把焦点放在女性化、娘炮上,不如多关心如何减少未来的巨婴。
并且,不仅青少年需要阳刚之气,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一样要多审视自己遇到迷茫、挫折甚至非议、误解时的表现。
就像网上流传的那句话:你要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做自己该做的事,说自己能说的话。守得住没有光的人,终究会闪闪发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