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座城,一段历史 ----抚顺新宾六祖城寻址
一个人,一座城,一段历史 ----抚顺新宾六祖城寻址
抚顺,是一座具有2000余年历史的古城。
公元前82年,西汉王朝把帝国的东北军事行政管理机构玄菟郡设在这里。
公元276—406年,高句丽政权同燕和后燕经历了百年战争后,新城(抚顺高尔山城)进入了百年和平时期。
随着隋唐复土,结束了高句丽政权,新城进入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统一和繁荣的时期—唐朝,这也是辽东文明得到空前辉煌时期,它也使得中原文化和辽东文化得以相互交融。
1384年,明朝在高尔山下兴建抚顺城,明成祖朱棣谕赐“抚绥边疆,顺导夷民”,“抚顺”一名由此得来。
抚顺新宾满族自治县,为全国第一个满族自治县。
战国时为燕国地。
秦时隶属辽东郡。
汉初仍属辽东郡。汉昭帝始元五年后属玄菟郡高句丽县地。汉末至三国仍属玄菟郡。
唐初贞观二十一年属南苏州、木底州地。唐高宗总章元年后,属安东都护府,后隶属渤海国地。
辽金时属沈州地。
元时隶属沈阳路的沈州。正统七年(1442年)二月,属建州右卫。
昨天对抚顺的了解是:抚顺是曾经的“煤都”,抚顺新宾佛阿拉城被后人称为大清朝的“肇兴之地”,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出生在赫图阿拉。
今天2016年4月10日星期日。随辽宁文保志愿者团队到抚顺新宾六祖城寻址。
六祖城满语称为宁古塔,意为六处的意思。
六祖是努尔哈赤曾祖福满所生的六个儿子,长子为德世库、次子刘阐、三子索长阿、四子即努力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五子宝朗阿、六子宝实。六子俗称六王,亦称六祖,他们各立城寨,分居六处,形成了军事拱卫上的倚角之势,对抗外来的侵袭。
六祖城是后来努尔哈赤命名的。
分别是:大爷,德世库,觉尔察城。二爷,刘阐,阿伙洛城。三爷,索长阿,伙洛格善城。爷爷(四爷)觉昌安,赫图阿拉。五爷,宝朗阿,尼玛兰城。六爷,宝实,章嘉城。
陈赫队长请来了李荣发老师带领我们寻址并讲解。李老师是清史专家,精通满语。今年71岁了,身体健硕。退休前在清永陵工作。
第一站:三爷,索长阿,伙洛格善城。我们走在还没种庄稼的地上,现在是寻址的最佳季节。进了小村子,远远地李老师指给我们看,前方有几个旧房子,房前趴着两支狗,在两棵树旁有一不太长的土堆。“那个就是城址,原先还有一口井。”这和我们的认知有点不同。李老师说:“伙洛”汉语的意思是“山沟”。城址基于两点认定:“一:参照《满洲实录》等文献的记载。二:出土的文物如瓷片等。”队友们在几百年的城址上开始寻找瓷片,这项内容一直延续在后面的城址上,队里的小美女收获颇丰。从伙洛格善城能远远地看到烟筒山。烟筒山海拔814.6米,在一座高耸雄伟的山峰一侧,有一约十几米高的“巨型”石柱,酷似“烟筒”而得此名。
第二站:五爷,宝朗阿,尼玛兰城。尼玛兰汉译为桑树。车在公路边停下,李老师说眼前陡峭的小山和山旁的平地构成了尼玛兰城。嘉河在山下自北向南流去,穿越公路汇入苏子河。眼前的城池是典型的女真人风格,他们的生活习惯是择高而居。山城高于河面约五六十米,高峻陡险,在军事上易守难攻。城内陆势平坦。山前的嘉河即起到了防御的功能,又解决了生活用水。可也难住了我们。河水中间只有几块石头,我们想通过河去,难上又难。这时活动组组长李涛毫不犹豫地跑进了河里,他犹如一棵定海神针,不但给了我们勇气,更扶着我们每个人过去。先前过去的队友也往河里放入一些砖石,就这样40余人的队伍安全地通过了,返回时,李涛还是站在河里一直把我们扶过去。4月的天还是很凉,天也阴阴的。我叫李涛“雷锋”,他还不好意思了,说没什么。有个队友把今天我们铺的路称作“文保路”。
尼玛兰城出土了一些明代青花瓷片,这些瓷片均为明代民窑生产,较官窑瓷器粗糙。该城没有发现砖类建筑,这说明当时宝朗阿等居住的皆为泥草房。
第三站:六爷,宝实,章嘉城。我们爬上土夯的城墙,内有一圈壕沟。远处是波罗密城。下城后我们走到远处回看章嘉城,像一座孤岛矗立在田间,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第四站:波罗密城。努尔哈赤18岁结婚后居住在此,1583年25岁的努尔哈赤为报祖、父被杀之仇,用祖、父所遗的十三副甲胄在此起兵。波罗密城下流淌着章嘉河,水流很小。山的裸露处都是石头,山势陡峭,山顶是斜坡型。李老师指给我们努尔哈赤的居住地,我们在那拍照留念。李老师说努尔哈赤曾多次躲过暗杀。俗说话上山容易,下山难。李涛在山中间等我们,我们顺利,安全地下山了。
第五站:觉昌安,赫图阿拉城。又称老城。努尔哈赤出生地。1603年努尔哈赤从佛阿拉迁都到这,两年后,又增修外城。内城周2千米,努尔哈赤及其亲族居住。外城周4.5千米,居住精悍部卒。外城北门外,铁匠、弓匠分区居住。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称兴京,后金政权第一个都城。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为由对明宣战。1619年取得萨尔浒大捷。在日俄战争中城已被炸坏,现是后修建的,今仅内、外城城墙有部分残存,城门遗迹尚清晰可辨,其余建筑已荡然无存。城中现无居民,都已异地安置。
第六站:佛阿拉城。称旧老城。1587年努尔哈赤在“建州老营”的基础上创建了他的政治中心。佛阿拉城建有外城、内城、栅城,木栅内居所主要有两处。一处是努尔哈赤居址,一处是舒尔哈齐居址。努尔哈赤的居地处在佛阿拉台地正中最高处。内城有百余户,都是努尔哈赤的亲属,外城住着贵族,城外有400多户居民,是兵丁。内、外两道城墙的基础都按山形地势走向建筑,均呈不规则形。内城墙采用土石垒筑,外城墙上建有巡城小路。努尔哈赤在此居住了十六年,努尔哈赤以佛阿拉城为根据地,一面东征西讨,统一诸部,一面又充分利用这里良好的自然条件优势,修武备,重农耕,立四旗,创满语,为建立后金政权,并为以后进军辽沈打下基础。
走在田间的小路上,老牛在路旁吃着玉米杆,小牛依偎在妈妈脚下,李老师指着前面一段遗址告诉我们,那就是外城墙遗址。我们走近处看,断面处是碎石。我们跟随着李老师从北门外城走进内城,穿过树林,本没有路,被我们踩出一条路来,两旁的树枝有些刺人,队友美女摘下一松塔让我看,漂亮的花型好似玫瑰。我们低头走着,偶尔抬头,看到高高的松树指插天空,不知什么时候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天空很美。终于穿过这片树林了,眼前一亮,豁然开朗。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山下的松树林笔直美丽。爬上一小山坡,李老师说这是一马厩的遗址。再往前走,遇到了一堆400多年前的石头,里面还有一大块400多年前的青砖。李老师指着旁边说是汗王殿的遗址。我们在从内城走出外城的过程中,看到了多处城墙遗址,但没有老师指点,我们自己是看不出来的。路上和李老师聊天:“我们来看老汗王了,老天都放晴了。”
第七站:大爷,德世库,觉尔察城。该城北临苏子河,东依陡峭的山崖,南对险峻的陡坡,西连山岗。山城可控制南、东、西三路交通要道。努尔哈赤的文臣,满族文字的创始人,满族大圣人,大学士达海诞生地。六城彼此相距远者不过二十里,近者不过五里。
第八站:二爷,刘阐,阿伙洛城。阿伙洛即阿哈伙洛的简称,,村因城得名。汉意为“奴隶小沟”或“穷山沟”位于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哈伙洛村南山岗台地上。我们做车过下房子村,李老师介绍,下房子村在当地算是比较富裕的村子,马路平整,路两旁围墙刷上了绿色,农家院落收拾的整齐,干净。跟着李老师沿山路而上,看见一土残墙城址。
第九站:后金三道关。是后金为防御明朝及其他部族进犯而建筑的工事。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建州成了后金内陆,三关失去了防卫作用。如今这古老的三关,历经四百余年沧桑,遗迹尚存。
马尔墩岭是新宾满族自治县通向抚顺、沈阳的咽喉要道,前邻萨尔浒古战场,后接清王朝发祥地赫图阿拉。这道岭上有三道关隘:第一关雅尔哈、第二关玳珉、第三关扎喀。雅尔哈在满语是“豹子”的意思,玳珉满语为“鹰”,扎喀满语为“边”。三关修建时间不详,修建人不详,因此蒙上一抹神秘色彩。李老师介绍说:“女真人挖壕沟是挖两条,土堆在中间。边关也有延用高句丽时期的,区别是高句丽建在大山上,女真人建在小山上。高句丽用的石头成规整的形状,中间有倒梯型楔状的石头,为了牢固。女真人用的石头均无处理,直接摆放在一起。明修长城为了防御女真人的进犯,女真人修边关。
女真人从白山黑水间走来,15世纪中叶,建州女真南迁浑河,苏子河上游赫图阿拉一带定居,由于这里土地肥沃,适合农耕,又接近内陆,可以和汉人互市,获得耕牛和铁制牛具。使得建州女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我们行走在老城中,和先人对话,穿越百年历史,探究一个神秘家族。在寻址过程中或艰辛、或快乐、或温暖、或感动的瞬间都已是美好的回忆。关于努尔哈赤,抚顺,大清。还有太多的未知期待着明天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