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这么多次的庑殿推山法则,就这一篇讲清楚了

获取文物保护工程专业人员资格考试最新信息

在文物保护知识复习中,庑殿屋顶应用“推山法则”,歇山屋顶应用“收山法则”,很多人已经是烂熟于心了,但什么是推山,什么是收山呢,本期推送就先为大家讲解庑殿建筑的推山法则。

1

庑殿建筑的屋面只有四坡,又叫四阿殿、四注殿或五脊殿。推山是处理庑殿顶脊部弧度的一种营造方法,宋式叫增出。做法是将四条垂脊一步架一步架从正面向山面推出,达到增出约半椽的总量,《营造法式》有记“如八椽五间至十椽七间,增出三尺”。这样做目的是将庑殿顶四条垂脊投影由直线改为曲线,拉长正脊视觉,使屋顶线条富于曲线美。

了解推山,首先要了解屋顶的步架、举高和举架,檩与檩之间的横向宽度为步架,纵向高差为举高,二者之比为举架。

庑殿推山法则,当每山步架相同时,第一步(檐步)方角不动,从下金步起至脊步每步递减上一步架尺寸的一成(1/10)。当每山步架不相同时,第一步(檐步)方角不变,由下金步开始,递减自身步架尺寸的一成(1/10),再依下金步推山后向上按(中或上)金步自身步架尺寸递减一成(1/10),直至脊步。

庑殿两山木构架步架相同时的推山方法

庑殿两山木构架步架不相同时的推山方法

图中编号为1、2、3、4的线分别为角梁、下金由戗、上金由戗、脊步由戗四根(段)构件的平面位置线。从这四条线的重合交集可以看出山面每步梁架的“推山”。

推山建筑清代紫禁城使用广泛,以太和殿和太庙为典范。

太和殿

太庙,上图摘自梁思成《梁思成全集第六卷 · 清式营造则例》

2

庑殿推山明清后常用,宋辽虽然有“推山”的说法,但基本不用,建筑是否用应用了推山,最直观地反映在正脊的长度上。推山法则加大了屋面的坡度,有利于排水并减轻积雪的压力,所以正脊会更长。

没有应用推山的庑殿建筑,以辽代善化寺三圣殿和大雄宝殿为代表,正脊较短,垂脊向外撇出很长。

三圣殿大殿通面宽32.68米,当心间宽7.68米,次间宽7.31米,梢间宽5.16米。总进深19.70米。檐柱高6.18米,角柱高6.59米,升起0.4米。殿内供奉着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华严三圣”。

三圣殿剖面图

善化寺大雄宝殿屋顶经过了后代的改造,加大了屋顶高度并更换了鸱吻,从而屋面坡度更加明显。

大殿内莲台上五方佛结跏趺坐一字排开,居中是毗卢舍那佛,两侧为东方阿閦佛(香积世界)、南方宝生佛(欢喜世界)、西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北方微妙生佛(莲花庄严世界)。据《菩提心论》载,毗卢舍那佛为教化众生,将其自身具备的五种智慧化现为五方五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