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可阅读 | 1933老场坊,这座宛若迷宫的老建筑已成沪上网红打卡点
这个宰牲场在当时是东亚第一、世界第三的大规模宰牲场,场内现代化程度较高,有一条2.25英里长悬挂式屠宰作业传送带,每天可以宰杀牛、羊等牲畜共计1300头(只),1934年,又配套建立病畜化制场与冷库,规模和实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2007年,这个老工业遗址功能重新定位,在保留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布局、修缮改造后,再次焕发青春——华丽转身为1933老场坊创意产业园区。
转型之后,独特的建筑魅力、深厚的历史底蕴,使这里受到了国内外各类知名品牌厂商的青睐,诸多高端时尚活动在这里举行,国际美食购物、戏剧音乐演出、主题狂欢派对……如今的1933老场坊,俨然已成为上海集旅游、文化、时尚、品味于一体的又一个创意地标。
例如,四楼的空中舞台全部用钢化玻璃制成,挑高8米,悬空而设,总面积超过1500平方米,圆形穹顶大气魔幻。众多特色元素在这里融会贯通,而光影和空间的无穷变幻更赋予了其独特的魅力。
十九世纪初,上海还没有现代化的大规模的宰牲场地,只有民间的小作坊,设施简陋,卫生状况较差。1843年之后,随着外来人口的持续迁入,上海人口猛增,对肉制品的需求也急剧扩大。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特别是民众的健康,当时管理部门决定设立都市宰牲场。1891年,先在斐伦路买了一块地建造了一个规模不大的宰牲场,后又在虹口沙泾路购了一块地,开始建造大规模的现代宰牲场。由建造过“邮政大楼”的余洪记营造厂承建,于1933年11月竣工落成。
后虽历经战火,但建筑有幸得以保全。新中国成立之后,这里仍然是肉类食品的加工厂,至1970年改为一家制药厂。
1、伞形柱
2、中心圆
主楼的内圈也叫“中心圆”,共三层,是以前屠宰牲口的车间。这里有数目众多、宽窄各不相同的的廊桥,体型不同的牛依次从这里通过。
3、旋梯
廊桥边的台阶异常狭窄,并且盘旋而上,是工人的逃生通道。这些通道仅一人宽,牲口是进不去的,专为避免牲口伤人而建造。如今,廊桥和逃生通道都已演变成一道景观,而中心圆的功能也已演变为为创意项目活动专区。
4、镂空水泥花格窗
窗格由方格和圆圈相间排列,除了造型美观之外,更具有必要的通风功能。今天,作为创意园区的老场坊,人们更青睐大面积镂空水泥花格窗造成的光影效果,巴西利卡厅也因此成为婚礼、派对的热门选地。
开放时间:8:00-21:00
门票:免费
1933老场坊→沈尹默故居→溧阳路音乐谷→鲁迅故居→上海外滩美术馆
来源:乐游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