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保定钟楼
保定钟楼又叫鸣霜楼,原名宣德楼、干云楼, 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裕华西路233号北侧,紧邻大慈阁,始建于明宣德年间。
保定钟楼,属大型木式建筑,坐北朝南,建筑格局仿辽金形式,建于高台之上,底层一大间,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布瓦顶,出檐平缓,角檐起翘,檐下施宏达的斗拱,台基周围砌女儿墙,四面有12根八角花岗岩廊柱,墙内施12根檐柱,清水砌墙,明间南北辟对穿门,室内施金柱两根。上层梁架为六椽三柱,檩枋系两件作法,阑额普柏枋断面呈"T"形,保留了早期形状,六椽袱全檩下纵向置枋两根,为悬挂铁钟之用。钟楼下檐施三彩单昂斗拱,明间两朵,次间两朵,山面明次间各一朵。上层檐用单昂单翘五彩斗拱,明间一朵,次间斗拱与转角斗拱连在一起。
保定钟楼里的大钟悬于二层楼上,两根高8.5米,直径0.45米的擎天柱支撑着大钟,在柱的顶端有八根横梁搭成框架,钟挂在最上方的双坊上,这样每根横梁均匀受力,既减轻了柱子的压力,又起到了固定支架的作用,具有抗震功能,使钟体保持平衡,悬挂科学。
保定钟楼整个建筑外观秀美玲珑,体现了古建筑的典雅与庄重。
保定钟楼里的大钟铸成于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据《中国名胜词典》:该钟早于西安钟楼大钟203年,早于北京大钟寺钟王552年。大钟悬于二层楼上,高2.55米,门径2米,唇厚17厘米,重约8吨。 大钟造型庄重,比例科学,选料考究,以生铁为原料,采用中国传统工艺--无模铸造法浇铸而成。钟钮蒲牢,紧啃钟首。钟体宏大,设钟带三层,每层设八个开光窗,第一层窗内铸有阳文楷书"皇帝万岁重臣千秋"。第二层窗内记载着金国重臣名讳和铸钟时间,第一行:武略将军观察与宫大达;第二行:定远大将军同知完颜豪;第三行:镇国将军顺天节度使;第四行:驸马都尉唐括贡;第五行:吴国公(下泐);第六行:大定廿一年岁辛丑辰日;第七行:丙子日戊子时钟成。第三层钟带内铸有座式佛像32尊。钟体下部是按方位排列的八卦纹。底部由重弧纹将钟口分为八瓣。钟身共有佛像176尊,乳钉纹136颗及其它纹饰,文化内涵丰富,在钟文化史上独树一帜。
大钟的顶部设有八个洞眼,是为铸钟时不致于使钟体破裂,还可以起到共鸣的作用,不仅能使钟声好听,而且使钟声宏远,回首悠长。大钟上下可发出不同的声音,能从声音中分辨多种音符,音波起伏,尾音长达五分钟之久。说明当时古人对铸造学、声学掌握已有较高的水平。
保定钟楼存有一碑碣,碑首刻"万古流芳",碑刻楷书"郡守罗公重建",此碑应是重建,郡守罗公指的是奉天监生出身的时任保定知府罗纶。
保定钟楼是保定古城中可以将保州城和保定路、保定府的历史文化连接起来的重要文物之一,从金、元、明、清、民国一直到新中国,记录了不同朝代、不同民族、历代政事的历史变迁。保定钟楼大钟的铸造工艺,楼的建筑工艺都比较精细。大钟体现了中国古代铸造学、声学的高超水平,同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楼体的建筑也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