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记后的钱塘许氏有很多故事(转载)
老底子的“横湖桥”不仅是远在台湾的叶老先生心上的挂念,也是众多钱塘许氏后人深藏的一段记忆。昨天一早,记者意外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一位女士激动地说,我也是许家后代,我很想说说许家的故事。见面后,这位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排行许家第十六代的“以”字辈。她说,许家从1480年的始祖算起,已延续500多年。许家前五世皆单传,第五世起以五行排行,第十世起以“学及身之宝,儒以道得民,延世唯仁厚,承家在孝慈”排行。关于许家的历史,父亲很少提及,许女士只能从后来年迈的姑妈那里零零星星知道一点。“许家非常大,有七进之多。里面有花园,有小桥流水,还有很多石狮石虎。许家门前还有一条河,时常有船摇过。”许女士边说,边拿出堂弟影画的一张横河桥许家积厚轩老屋的图纸。从图上看,许家东临大学路,西倚建国路,南靠京杭大运河,北至华藏寺巷。老屋格局森严,宅内有一条巷子,旁设天香楼、四桂轩、花厅、大厅、祖宗堂、天井等等。记者细数了一下,仅大门就有五处,一字排开,天井有8个,有大有小,大小厨房共三间,屋西北角还设有一家米店。据说,高阳就出身许家老屋,住在第五进四桂轩。许女士说自己亲身经历的关于老宅的记忆只有义庄。抗日战争结束后,她随着母亲回到杭州,住在小营巷的母亲亲戚家。那时父亲生死未卜,一家老小经济拮据。当时就有族人告诉她们,许家有义庄,会帮他们渡过难关。后来,哥哥每月就会上义庄领取米粮,一家人总算撑到父亲回来。最后记者还翻了翻修订后的许家家谱,许家真是香火绵绵,五六张白纸上写满了支系下的一串串名字,就像一棵亭亭如盖的大树,枝繁叶茂。由于十二世后族支繁浩,无法细载,所以目前许家家谱只记下了许氏郡望高阳一支,许晏骈取笔名“高阳”意就在此,他在许家属第十五世,属儒字辈。有族人认为,高阳善写历史小说,跟许氏几百年来任朝中要职,众多许家姑奶奶外嫁高官及名人很有关系。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 实习生 沈盈舟 本报记者 李蔚3楼浙江钱塘许氏元代的孔齐曾经在《至正直记》里写道:“和睦宗族,置义庄广宅,是最一件好事。”钱塘许姓一族显宦至多,嘉庆、道光、同治间最盛,从乾隆三年许家出了第一位举人许钺后,直到光绪二十九年,共出了34位贡生、举人,其中9人中进士。许氏共有140多人次出任清代的大小官员,除江西省没有外,分布全国各省,名震朝野。以前文武官员路过横河桥一带时,“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就是因为许家有许多大官。 然而到了光绪朝才有了义庄。盐大使许宝莲在西临金鸡岭,东通相国寺,宋代所建的淳佑桥和临东河小粉墙(建国中路)一带,于光绪八年(1882),建了横河桥许家的“许氏义庄”,置义田2000余亩,以赡族中贫者。今天的杭州人对解放路的义庄可能还有印象,那就是是许氏为仿效范仲淹而设的,许氏义庄老屋遭火灾或拆除外,在建国中路119号仍留有部分旧屋。徐珂说,许家的后人中有任军机大臣的,曾上疏朝廷,为许氏义庄请得御赐牌。我查了一下资料,据杭州日报记者陈昌旭《许氏,见证历史之家》一文的记述,知道这位军机大臣叫许宝蘅,是光绪二十七年的举人。他任军机章京时,记了许多日记,现在已经成为研究清末衰亡的重要史料。“在光绪、慈禧死亡时,他记载了他忙碌的一天。早上五时,他至西苑门吉祥桥时,知道光绪于昨天酉时死了。进内宫后知道,昨天已颁发遗诏,传位于醇亲王之子,由摄政王监国。等到其他大官到场后,由他拟旨尊慈禧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皇太后。然后是拟各种皇太后的谕旨。不料,11点慈禧病危。又拟旨由摄政王面请皇太后掌管大事。下午2点,慈禧换衣,随即死亡。他在日记中说'十一时中两遘大丧,亘古所未有,所谓奇变。’就是说,在11个钟头里,皇室死了两人,真是前所未有的大变故,他说在写各种旨章时,'心震手颤,莫知所主’。可见当时朝廷的慌乱。 根据许宝蘅日记,在选择新皇帝的纪元年号时,最初拟出四个:宪昌、宪治、宣统、圣宪。一般按清惯例,应首选排在前面的'宪昌’,但不知何故,皇太后圈了'宣统’,在临抄写时,重新把'宣统’列在第一位。” 1920年最后一次修订的许氏家谱现在还在。由曾任《团结报》总编辑、社长等职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许宝骙协调在许氏老屋基址上建立、1993年5月9日落成的横河桥“钱塘许积厚轩老屋原址纪念碑”,由许家十六世外孙婿孙钊书刻,碑文则由著名历史小说家、钱塘许氏后人许儒鸿,也就是高阳撰写。高阳名许儒鸿,字晏骈,高阳二字,是用了《高阳许氏家谱》上的郡望。作者:许多钱钱塘许姓一族显宦至多,嘉庆、道光、同治间最盛,从乾隆三年许家出了第一位举人许钺后,直到光绪二十九年,共出了34位贡生、举人,其中9人中进士。许氏共有140多人次出任清代的大小官员,除江西省没有外,分布全国各省,名震朝野。以前在网上看到有的宗亲提到许氏在清朝的辉煌,不甚明了。看到这些,才知道原来出处在这里。回复作者:许英后人(留言) 回复时间:2007-5-30 13: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