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勇:论千古风流人物,还是要看苏东坡

祝勇 | “东坡雅集——东坡诗词诵读会

作为中华文明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苏东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几年苏东坡成了网红,我也参与到对苏东坡阐释和讲述的进程中。除了纪录片《苏东坡》以外,我还写了《在故宫寻找苏东坡》,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今年9月份,为纪念紫禁城600周年,故宫博物院要举行一个非常重要的展览,就是“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在这个展览上我们将直接领略到苏东坡艺术的风采。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6月版

苏东坡一生经历非常坎坷。如我在书里所说,千古风流人物中很少有像苏东坡经历这么坎坷的一个文人艺术家。同时他又缔造了中国文人文化的最高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论是从广度,还是从高度,都达到了高峰。

从广度上来讲,苏东坡的艺术成就涉及方方面面。我们知道在宋代出现了很多百科全书式的艺术大师,任何一个文人跟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相比,都毫不逊色,比如说王安石、司马光、欧阳修等等,他们涉及的领域都非常广泛。但是没有一个文人能像苏东坡这样涉及不同的文化和艺术门类,而且在每个艺术门类当中都取得非常巨大的成就。比如说在文学方面,我们非常熟悉他的诗、词、赋、散文。而除了文学以外,苏东坡的书法作品《寒食贴》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三,他的绘画引领了中国未来一千年的艺术潮流。另外他在佛学、道学、哲学,乃至于历史学等等各个领域,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成就。

因为苏东坡的诗词,大家都比较熟悉,我想先介绍一下他的诗词。

苏东坡是宋代最代表性的词人,跟辛弃疾并称苏辛。苏东坡的词到底好在哪里?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这个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有不同的看法。简单说,我想主要有两点:

第一,真情。在苏东坡之前,词已经在宋代开始兴起。但是这个词跟刚才我讲的那些文化大师们没有太大关系。有一种说法是“词为小道”,为什么是“小道”呢?当时词是交往唱和的一种载体,因为词有词牌,它是要唱的。简单说,词很像我们今天的流行歌曲,没有上升到文人创作或者是文学的高度上。

在苏东坡之前已经有一些文人、大的学者逐渐把词纳入到文学表现的范畴当中,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晏殊,包括苏东坡的老师欧阳修等等,他们在词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词只有当苏东坡出现的时候,它才真正上升到文人自觉的创作,一种生命表达的高度上。苏东坡写词突破了花间派一直到柳永早期的虚浮艳丽的阶段。他把个人的生命体验都真挚地通过词来表达,大大拓展了词的表现空间。词,成为他生命律动的一个外在的体现。

举个例子。我非常喜欢苏东坡的一首词《江城子》,《江城子》是苏东坡写给他的结发妻子王弗的。这首词是这样的: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我们知道苏东坡一生颠沛流离非常艰难,但是苏东坡有一点是幸福的,就是他的家庭。他的结发妻子王弗,是他的眉山同乡,十七八岁嫁给苏东坡,但是在一起生活了十年后,不幸英年早逝,所以苏东坡对他的亡妻王弗怀有很深的感情。大约在十年以后,也就是大约在苏东坡人到中年的时候,有一天夜里,苏东坡晚上做梦,突然梦见王弗,那时候他已经不断被贬谪,越走越远,所以他突然在梦里回到自己从前的那个家,推开门,看见自己的亡妻王弗还坐在镜子前面,在梳妆打扮,像从前一样年轻和美丽,但是王弗看见他时,他却颠沛流离,已经“尘满面,鬓如霜”,所以两个人再见面只能是“相故无言,惟有泪千行”。

给老婆写词,在苏东坡之前几乎没有,此前大都是文人之间相互唱和、附庸风雅,给歌妓写词的倒很多。词是用来风花雪月的,而且歌妓永远是年轻的,在词里的“她”永远以一种青春的、亮丽的形象去呈现。但对苏东坡而言,词没有这样一个界限。而且苏东坡他从不伪装,他的豪放、气魄,他的脆弱、伤感,他的所有真情都可以通过词来表达。所以这一点是苏东坡的词可以跨越千年仍然让我们感动的最根本原因。

第二点,就是浅白晓畅。苏东坡对世界的认识,对内心世界的探寻,他不用深奥的话语体系体现,反而很平易近人。我们看《苏轼全集校注》中,他对历史、对哲学的分析解读十分深刻,但是他的艺术呈现方式却是非常浅白。比如,他的词到今天不需要任何翻译,比如“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整个一气呵成,没有一句需要翻译。他是用看上去很简单的方式表达自己深刻的情感和对世界深入的认识,这是苏东坡艺术创作非常重要的特点。

这一点贯穿了苏东坡的整个创作。我们现在来看一下苏东坡著名的书法作品,就是《寒食贴》。这个《寒食贴》是苏东坡被贬到黄州的所写的一幅书法作品。苏东坡到黄州第三年是他人生中最惨的时候,他通过《寒食贴》来表达自己那种孤苦无依的心境。那年寒食节,正好赶上那一天黄州下雨,凄风苦雨。寒食节一天不能吃饭,苏东坡躲在他的房间里百无聊赖,无事可做,他经过了“乌台诗案”,经历了到黄州三年没有饭吃自己种地的艰难岁月,他的内心里有很多的凄苦,有很多想倾诉的情感,没有办法去表达,也没有人去倾诉。终于,他拿起纸笔写下《寒食贴》,表达自己对世界的一种诉说。

苏轼《寒食帖》卷

他的情感,在这幅书法作品里得到了集中的抒发,他把宋代文人的写意书法,通过《寒食贴》表现到极致,所以他在挥洒当中是没有顾忌的。我们看到《寒食贴》里面字的节奏感非常强,就好像一首小提琴曲,非常有节奏感。小的地方非常小,一个点就是一个字,比如“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里的“年”字。他不知道那天是寒食节,但是寒食节有一个风俗要烧纸,纸被乌鸦用嘴叼起来在天空中飞行,他看到才想起来原来今天是寒食节,所以他写“哪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其中一竖拉得很长,就好像是一声悠长的叹息。

苏轼《枯木怪石图》

我们再看苏东坡的绘画——《枯木怪石图》。《枯木怪石图》看上去也很简单,但是就这么简单的一张画,它是宋代文人画的高峰。它是水墨画。我们经常讲水墨丹青,其实水墨和丹青是两回事,丹青我们叫青绿,从隋代、唐代比较流行的是青绿绘画,宋代也有,比如我们特别熟悉的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那就是青绿绘画。但是在苏东坡的绘画作品里面去掉了所有颜色,只有水墨。古人讲墨分五彩,把大千世界的万象、五色,全部归纳为黑白。这一点跟我刚才讲的苏东坡的《江城子》是一个道理,用一种最简单的方式来表达他对世界复杂的、深入的认识,所以苏东坡所创造的这种文人画或者是这种水墨方式,通过苏东坡的塑造,成为宋代绘画的主流,一直到今天,主宰了中国艺术的发展方向。这点是苏东坡非常了不起的地方,大师的价值就在这个地方。他不是处处体现自己的厉害、自己的色彩。相反,他是非常质朴,非常简单,用一种极简的方式来表达他对世界的深刻认识。

前不久我读到格非的作品,其中有一段是讲到他对托尔斯泰的认识。我在读到这一段的时候突然发现,人类的艺术大师,在达到一个最辉煌的顶点的时候,他们的境界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在最后我想读一下格非先生对托尔斯泰的这段描述,也用这段话来献给我所热爱的苏东坡。

杰作犹如大动物,他们通常都有平静的外貌,这个说法用于列夫托尔斯泰似乎是再也合适不过了。我感到托尔斯泰的作品仿佛一头大象,显得安静而笨拙,沉稳而有力。托尔斯泰从不屑于玩弄叙事上的小花招,也不热衷所谓的形式感,更不会去追求什么别出心裁的叙述风格。他的形式自然而优美,叙事有雍容大度,气派不凡,即便他很少人为地设置什么叙事圈套、情节的悬念,但他的作品自始至终都充满了紧张感,他的语言不是雕琢,简洁、朴实但却优雅而不失分寸,所有上述这些特征都是伟大才华的标志,说它是浑然天成也不为过。

我们完全可以用相同的话来理解苏东坡。

(0)

相关推荐

  • 苏轼有墨宝《寒食帖》,还有那么多流传千古...

    苏轼有墨宝<寒食帖>,还有那么多流传千古的名篇,确实强于李白一筹!苏轼的词作唯有稼轩可以一较短长!

  • 珍藏版: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原创:首发于牛虻公众号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提起苏轼总会让人想起清人张鹏翮为苏姓宗祠所写的这幅对联.苏轼,中国历史上最富才气的大文豪.诗词书画,样样精通,且是各自领 ...

  • 钱伟:读懂苏轼 爱上草木清欢

    我借着你的光 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也借着喜欢你 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江城子>被称为天下第一悼亡词,是苏轼为纪念原配夫人王弗所写. 宋仁宗时,四川有个青神 ...

  • 祝勇 | 在故宫这所“大学”里回望千古书法风流

    <故宫的书法风流>人民文学出版社 祝勇 汉字是国家民族聚合的纽带,还是世界上最具造型感的文字,而软笔书写,又使汉字呈现出变幻无尽的线条之美.中国人写字,不只是为了传递信息,也是一种美的表达 ...

  • 祝勇:他的世界里没有边境丨新刊

    导 读 苏黄米蔡,米芾被世人称为米颠.颠的性格困扰着米芾的人生,也成就了米芾的艺术. 他的世界里没有边境 祝勇 一 苏东坡书法,代表了宋代写意书法的最高峰,在中国书法史上有里程碑意义,但在当时,很多人 ...

  • 刘禹锡晚年写下一首千古名作, 将生死看得很通透, 读后豁然开朗

    人生自古谁无死?无论是在哪个时代,生死一直是人们用一生去思考的人生问题.历史上,有的帝王为了追求长生不老,寻求民间秘方,为此付出了无数的代价,而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就是怕死. 那么一直活着就是人生追求的 ...

  • 祝勇:闯王李自成在北京的42天

    祝勇:闯王李自成在北京的42天 节选自<故宫的隐秘角落> 中信出版社2016年出版 作者:祝勇         世人常将紫禁城看作明清两代皇宫,却忽略了其间还楔着李自成的王朝--大顺王朝. ...

  • 白先勇小说评介|《我们看菊花去》:流年,一道紫红的伤

    文/王沐雨 (作品:<我们看菊花去>,白先勇 著,收录于<寂寞的十七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 "姊姊的微笑总是那么温柔的",温柔中浮现一片 ...

  • 分享天山的荣光 ——纪录片《天山脚下》拍摄手记 祝勇

    作者:祝勇 时间:2018-06-29 |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天山的荣光 --纪录片<天山脚下>拍摄手记 祝勇  . 吐鲁番老艺人演唱木卡姆 天山春季转场的牧民 海报设计:祝苇杭 . ...

  •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 ...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盖世英雄的容颜恍惚, 哀鸣肃杀万马奔腾的浩渺千古, 谁人以倾吞天下霸占沃野之势遥指沉浮, 江山败落山河哀啸的序幕, 延展开烽火乱世之中凄怆的荒芜, 血染江山的陌路,谁仗剑,怅望江湖, 忠肝义胆侠义柔情 ...

  • 祝勇:过敏煎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

    作者简介 祝勇,出身中医世家,四大名医施今墨之曾外孙,协和名医祝谌予之长孙,博士研究生.现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在三甲医院临床工作10余年,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王莒生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