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故宫,别忘看文人大咖在陆机李白杜牧范仲淹墨宝后抢沙发!

晋·陆机 平复帖

“法帖之祖”——第一件流传有绪的法帖墨迹

唐·李白 上阳台帖

“诗仙”的唯一传世墨迹

唐·杜牧 张好好诗帖

流传后世 难得一觅的晚唐法书

宋·范仲淹 道服赞

范仲淹的唯一传世小楷墨迹

这么多大牛的作品,

就不多BB了,直接上图!

3

晋·陆机 平复帖

“法帖之祖”——第一件流传有绪的法帖墨迹

彦先羸瘵 ,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庆。承使唯男,幸为复失前忧耳。吴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尽。临西复来,威仪详跱。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思识□量之迈前,势所恒有,宜□称之。夏伯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陆机《平复帖》

左右滑动,查看全图

陆机 《平复帖》

章草,牙色麻纸本墨迹,纵23.7cm,横20.6cm,故宫博物院藏

陆机,

是第一位已知的文士书法家。

《平复帖》,

是第一件流传有绪的法帖墨迹。

陆机之前,

书法家不少,

但都没有墨迹留存;

留存在世的墨迹,

在陆机之前的也不少,

可那些书迹的主人,

做不了东晋开国的元勋,

写不出“来不可遏,去不可止”的《文赋》。

这,是《平复帖》在专业上的高度。

张伯驹的收藏故事,

则让《平复帖》更具盛名,

被大众所熟知。

4

唐·李白 上阳台帖

“诗仙”的唯一传世墨迹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
上阳台贴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李白《上阳台帖》

左右滑动,查看全图

唐·李白 《上阳台帖》

纸本草书,纵28.5cm,横38.1cm,故宫博物院藏

李太白只会斗酒诗百篇么?

恐怕不是!

他的草书,写得也是非常不错滴。

《上阳台帖》,

是李白存世的唯一书翰。

所喷发的精神气韵,

狂放,而不轻浮;

傲岸,却不骄横。

5

唐·杜牧 张好好诗帖

流传后世 难得一觅的晚唐法书

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门馆恸哭后,水云愁景初。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杜牧 《张好好诗》(节选)

唐·杜牧 《张好好诗卷》(全图在文末)
行书纸本,纵28.2cm,横16.2cm,故宫博物院藏

晚唐书法,

存世作品数量少,

质量参差不齐。

杜牧的《张好好诗卷》,

大王风范、魏晋雅韵

间架的右欹而平和,

笔法的时出翻侧,

很多字形的处理,

都可以从王氏书法中找到端倪。

宋·范仲淹 道服赞

范仲淹的唯一传世小楷墨迹

道家者流,衣裳楚楚。君子服之,逍遥是与。虚白之室,可以居住。华骨之庭,可以步武。岂无青紫,宠为辱主。岂无狐貉,骄为祸府。重此如师,畏彼如虎。旌阳之孙,无忝于祖。

——范仲淹 《道服赞》

宋·范仲淹 《道服赞》
小楷纸本,纵34.8cm,横47.9cm,故宫博物院藏

范仲淹,

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被后世广为传颂。

他的书法,

落笔痛快而沉著,

字形端劲而秀丽。

你以为,这就看完了?

恐怕没有吧!

陆机李白杜牧范仲淹发帖后,

宋徽宗 黄庭坚 吾丘衍 董其昌

王世贞 傅增湘 张伯驹……

这些宋元明清近现代大咖,

个个都不拉下,

急吼吼来抢沙发,

篆书 隶书 行书 小楷……

各种书体

品评 鉴赏 考证 记事……

说啥的都有

文采荟萃 笔墨传神

抢出了一个高逼格的中国文人圈

这么有范的沙发,

大家千万仔细

瞅一瞅 学一学

以后抢沙发的时候,

用一用,

瞬间高大上 秒杀好基友!

1

跋文

1

晋·陆机 平复帖

后面的跋文很多,

以近现代的名家小楷居多。

明·董其昌跋

张伯驹跋

溥伟跋

溥伟跋

傅增湘跋

赵椿年跋

唐·李白 上阳台帖

引首有乾隆题字,

正文右上宋徽宗瘦金书题签,

后纸有宋徽宗赵佶,

元张晏、杜本、欧阳玄等人的跋文和观款。

乾隆题字“青莲逸翰”

清·乾隆跋

宋·赵佶跋

元·张晏跋

元·杜本跋

元·欧阳玄跋

王馀庆、危素跋

唐·杜牧 张好好诗卷

后纸有张伯驹的题的《扬州慢》,

还有众多观款。

张伯驹跋

吾丘衍跋

汪鹏升跋

钱佑、吴伯颜、班惟志跋

宋·范仲淹 道服赞

卷后题跋的牛人更多,

文同、吴立礼、戴蒙、柳贯

黄庭坚、胡助、刘魁、戴仁

司马垔、吴宽、卢濬、王世贞

……

董浩题识

文同跋

吴立礼跋

戴蒙跋

柳贯跋

黄庭坚跋(疑伪)

胡助跋

刘魁跋

戴仁跋

司马垔跋

吴宽跋

卢濬跋

王世贞跋

1

书心

1

张好好诗卷》的长图来了,

屏幕横过来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