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4得道国存失民而亡
题文诗:
君为无道,民之思兵,若旱望雨,渴而求饮.
夫有谁与,交兵接刃.故义兵至,不战而止.
晚世之兵,君虽无道,皆设渠堑,傅堞而守,
攻者非以,禁暴除害,欲以侵地,广其壤也.
是故至于,伏尸流血,相支以日,霸王之功,
不世出者,自为之故.为地战者,不能成其,
王道天下,王道公道;为身战者,不立其功.
举事为人,众人助之;举事自为,众人去之.
众之所助,虽弱必强;众之所去,虽大必亡.
失道兵弱,得道而强;失道将拙,得道而工;
得道国存,失道而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所谓道者,体圆法方,背阴抱阳,左柔右刚,
履幽戴明.变化无常,得一之原,以应无方,
是谓神明.至一至义,至义情真,真情自神,
神清气正,真情不变,兵法常变,变以适情.
【原文】
故君为无道,民之思兵也,若旱而望雨,渴而求饮。夫有谁与交兵接刃乎!故义兵之至也,至于不战而止。
晚世之兵,君虽无道,莫不设渠堑,傅堞而守,攻者非以禁暴除害也,欲以侵地广壤也。是故至于伏尸流血,相支以日,而霸王之功不世出者,自为之故也。夫为地战者,不能成其王;为身战者,不能立其功。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众之所助,虽弱必强;众之所去,虽大必亡。兵失道而弱,得道而强;将失道而拙,得道而工;国得道而存,失道而亡。所谓道者,体圆而法方,背阴而抱阳,左柔而右刚,履幽而戴明。变化无常,得一之原,以应无方,是谓神明。
【译文】
所以若一国君主无道暴虐,该国的民众就思念义军的到来,这就像旱天盼及时雨、口渴想饮水一样,又有谁拿着刀枪来抵抗呢!所以义军所到之处,往往不交战就可以达到制止动乱、取得胜利的目的。
后世用兵打仗,某国国君尽管无道,但民众还是开挖壕沟,依靠城墙来防守,为什么这样呢?这是因为来进攻的部队不是为了铲除无道废除暴君的,而是借除暴安良的名义来侵占该国的土地以扩大自己的领土。因此仗打得尸横血流、旷日持久,但是能称王称霸平天下的事业还是不能在世上出现,这是因为战争只是为了少数人利益的缘故。为了扩张领地而发起的战争是不能实现称王平天下的目标的;同样,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发起的战争是不能建立丰功伟绩的。发起战争是为人民的,人民就会帮助他;兴起战争是为自己的,人民就会抛弃他。得到民众的支持,尽管弱小也必定会强大;被民众唾弃,即使强大也必定会灭亡。
军队失去了道就会衰弱,军队得到了道就会强大;部队将领失去了道就会变得笨拙,得到了道就会变得灵巧;国家得到了道就能长存,国家失去了道就会衰败。所谓“道”,就是体现“圆”又取法“方”,背靠“阴”而怀抱“阳”,左手执“柔”而右手持“刚”,脚踩“幽”而头顶“明”。事物变化没有常规,掌握纯一的本原——“道”,就能应对无穷,这就叫做“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