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门穴:通窍络、清神志、散风熄风、开窍醒神
哑门为经穴名。出《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名瘖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始称哑门。《千金翼方》又作痖门,近作哑门。别名舌横、舌厌。属督脉。哑门是阳维脉、督脉的交会穴。哑即音哑,门即门户,此穴可治哑,但针刺不当也可致哑,故名哑门。
【腧穴释义】
哑门穴别名:舌厌穴,横舌穴,舌黄穴,舌肿穴
哑门。哑:发不出声也,此指阳气在此开始衰败。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督阳气在此散热冷缩。本穴物质为大椎穴传来的阳热之气,至本穴后因其热散而收引,阳气的散热收引太过则使人不能发声,故名。(病音)门名意与哑门同,(病音)为失语之意。
舌厌。舌,至柔之物也,其所能柔软自如是因为阳气充盛使然也。厌,厌恶也。舌厌名意指督脉的阳气在此散热冷缩为舌所厌恶。本穴物质为大椎穴传来的阳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人体的阳气不足则至柔之地的舌部阳气先衰,舌部阳气衰败则舌不能运动自如,故名舌厌。舌肿名意与舌厌近同,肿指阳气太过阴不足则舌为之肿。
横舌。横,横向也。舌,口中之舌也。横舌名意指穴内阳气充盛则舌能活动自如。舌黄名意与横舌同,黄通横。
【取穴位置】
哑门穴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一颈椎下。
【穴位解剖】
哑门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左右斜方肌之间,颈韧带(左、右头半棘肌之间)。浅层有第三枕神经和皮下静脉。深层有第二、第三颈神经后支的分支,椎外(后)静脉丛和枕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功能主治】
功能:收引阳气。哑门穴有通窍络、清神志、散风熄风、开窍醒神作用。
主治:哑门穴主要治疗口舌、头项、神志疾患等:如音哑、重舌、言语涩滞、舌缓不语、咽喉肿痛、头风头痛、颈项强急、项后痛、脊强反折及癫痫、癔病、精神分裂症、中风、脑性瘫痪、大脑发育不全等。
【穴位配伍】
哑门穴配人中穴、廉泉穴治舌强不语、暴喑、咽喉炎;
哑门穴配百会穴、人中穴、丰隆穴、后溪穴治癫狂、癫痫;
哑门穴配风池穴、风府穴治中风失语、不省人事;
哑门穴配劳宫穴、三阴交穴、涌泉穴等九穴为回阳九针,可以开窍醒神治昏厥;
哑门穴配脑户穴、百会穴、风池穴、太溪穴、昆仑穴、肾俞穴治大脑发育不全;
针哑门穴、肾俞穴、太溪穴治疗贫血。
【刺灸法】
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行针时不宜大幅度捻转、提插,禁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舌强不语,暴喑,颈项强急,脊强反折,癫痫,脑性瘫痪,舌骨肌麻痹,脑膜炎,脊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