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林:中国儒学剖析(2)

中国儒学剖析(2)
刘晓林
二、儒学真谛
1、儒学与宗教
随着岁月的延伸,我越来越主张、坚持在治学上用“混沌法”。儒学究竟是什么?科学究竟是什么?人生究竟是什么?文化究竟是什么?诸如此类的无穷究竟为什么能追问到尽头吗?即使追问到尽头了,能有统一的不二之论吗?尤其是人类思想深处的“趋向与取向”问题,哪有什么一致的说法!(最伟大的学说也只不过是得到了一部分人的理解与认同而已。)
我在开篇中提到儒学是宗教,原因没有提及。究竟儒学是不是宗教?这一问题困扰了哲人们相当长的时间,众说纷纭。为什么?我想前贤和时贤可能受到了以下认识的误导而导致出现了理解“偏口”,从而争论不休。
主要认识误导有:1、“是”表达对等关系还是从属关系?如果把是理解为对等关系则陷入了自我设置的陷阱中。宇宙间任何事物不可能与其他事物对等(完全一致、相互替代),儒学与宗教也是如此。若把是理解为从属关系则许多问题便迎仞而解:白菜是蔬菜,它拥有蔬菜所具备的许多特征。但蔬菜还包括其他,萝卜、豇豆等。也就是说,我们在分析讨论儒学是不是宗教问题上应把“关键与重心”放在儒学是不是在宗教的范畴之内而不是宗教的所有特征儒学都具备吗?2、我们在谈宗教时是将宗教置于广义还是狭义?或者说将宗教泛论还只确论?对于宗教、文化等而言,如果狭义化、精确化是不可能深入其核心的。
宗教作为整个人类出现不久后就诞生的思想与行为,其并非只属于世界的某个“角落”,比如西欧。(此问题在儒学是世界性的章节中将会论述,宗教同儒学都是人类共享的“特殊物”。)换言,宗教一定要按照所谓的西方严格意义上的标准衡量吗?如果这样,儒学与宗教的问题也没有丝毫讨论的必要:儒学就是儒学,宗教就是宗教。
综上我认为我们在分析研究儒学与宗教时要在“两点”基础上来展开。“两点”即:1、儒学是不是宗教的等价命题。即儒学属于宗教的范畴而非作等;2、宗教要“全球性”来看而非将其仅视为西方国家的产物。如果我们不遵循“两点”这样来讨论,儒学是不是宗教的问题本身已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在中国哲学界、思想界有不少人在对待类似问题上仍处在表象层面。比如,宗教、哲学是从西方翻译过来的,于是我们在探讨时应“唯西方马首是瞻”,甚至有人进而提出中国有哲学吗?天大的笑话!对于已经存在的某物(哲学、宗教等),因为没有冠其名就不存在吗?
宗教究竟是什么?我在《易经对人类文化的贡献》中提到:“宗教究竟是什么?唯物主义者认为:宗教是一种社会行为,它包括信仰,宗教组织,祭礼,文化(宗教建筑,宗教绘画,宗教音乐)等等方面的内容。宗教是一种对社群所认知的主宰的崇拜和文化风俗的教化,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人根据中国汉字、字母文字的意思作出了如下解释:有创始人、有崇拜对象为“宗”;有追随者,有一定的仪式为“教”;西方的宗教religion是从拉丁词“re”和“legere”演变来的,表示是“再”和“聚集”。即人们为了某个目的聚集在一起,发展到有同一信仰,为了这一信仰而活着。
宗教如同其他“无形”事物一样是不可能被明确定义的,但有一点被大家所共认:无论无神教还是有神教都是依赖人们内心深处的“信仰”来维系其在根本上被称之为宗教的。
儒家文化有深信者的“信仰”寄托其中吗?我认为无疑是有的。只要信仰存在,宗教便不会消失。只要人类存在,宗教便不会消失。伟大的马克思者认为当社会发展到共产主义时宗教将会消失,这是“理想化”、“道理化”的结果。只要人类自身存在思维、对宇宙的认识仍然存在未知,宗教会永远伴随人类直至人类在宇宙中消失的那一天。”
(0)

相关推荐

  • 赵吉惠:论儒学既是哲学又是道德宗教

    论儒学既是哲学又是道德宗教 赵吉惠 儒学是在继承.发挥殷周礼仪文化的基础上,由孔子创立.孔孟发挥的政治伦理文化,包含丰富的人生哲学与道德哲学,其要旨是对人的关照,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探究,是对人生的终极 ...

  • 刘晓林:中国儒学剖析(4)

    中国儒学剖析(4) 刘晓林 儒学是"清醒之学",它在经验合理性里面进一步提取了客观合理性,它始终明确人定胜天是痴妄的.宇宙间的一切存在未必都是合理的,存在即存在而已. 存在即合理貌 ...

  • 刘晓林:中国儒学剖析(3)

    中国儒学剖析(3) 刘晓林 无论就存在论还是本体论,无论从个体的心理和精神体验还是从社会现象和社会功能分析来看宗教都是片面的. 诚然宗教是世间一特殊的复合物,对于复合物而言特征很多.如此我们研究时会非 ...

  • 刘晓林:中国儒学剖析(1)

    中国儒学剖析(1) 刘晓林 一.开篇 一门学说属于学问(非仅限于知识)的范畴,这似乎是毋需论证的.毫无疑问的常识而已:同时,有的学说也可纳入宗教的范畴.这样来讲,于此持不理解.未置可否.甚至认为荒唐至 ...

  • 刘晓林:中国文化符号在哭泣

    中国文化符号在哭泣 刘晓林 相关媒体称:1."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王一川教授.文学院董晓萍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qu ...

  • 刘晓林:中国人少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合理性

    中国人少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合理性 刘晓林 1.诺贝尔文学奖的18位终身评委,除马跃然先生外,几乎无人精通汉语.不懂汉语的人,如何来评汉语. 2.作品只有译为英语.法语.瑞典语等语种,才会最大限度地被评委 ...

  • 刘晓林:告中国美术理论界和自己

    告中国美术理论界和自己 --因<中国美术现代性的起源>一文而起 刘晓林 从来没认为自己属于美术理论界,故另列.提醒中国美术理论界的同时也提醒自己,不要因"混沌"(包括职 ...

  • 刘晓林:蔡元培与中国近现代美术

    蔡元培与中国近现代美术 刘晓林 上 140年前的1868年,中国诞生了一位胸襟豁达.学识精博的大人物,他便是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

  • 刘晓林:学却无术的中国评论界

    学却无术的中国评论界 刘晓林 整体而言,我认为中国评论界处于一种学却无术的状态.不学无术好理解,学却无术则令人不免有些迷惑.为什么这样讲,主要原因如下: 1.对"二手西方理论"的极 ...

  • 刘晓林:回望中国文人画

    回望中国文人画     刘晓林         回望文人画?为什么要回望?当代中国的文人已不多,文人画更是乏善可陈.即使是同一时代的文人也存在差异,不同时代的文人差异更大:也就是说,我们通常认为的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