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之光】特色技术辨“良恶”——乳腺超声造影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明显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故乳腺癌早期确诊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美国放射学会于2003年出版了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其中乳腺超声分级标准化使乳腺肿块的超声诊断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但是BI-RADS分类根据恶性的可能性将4类分为4a、4b、4c三个亚型,其恶性风险跨度为3%一94%,在常规声像图中表现不典型,存在一定的交叉,是常规超声诊断的难点。超声造影技术对乳腺肿瘤的定性诊断有很大帮助。通过BI-RADS分级诊断联合超声造影技术可提高对4类结节的诊断符合率。
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超声造影特点:
恶性病灶典型表现:早期向心性不均匀增强,增强水平高于周围腺体(高增强),较大病灶内部有时可见灌注缺损区,造影后病灶范围较造影前明显增大,边界不清,有时周边可见放射状增强,且大部分病灶可见滋养动脉。在造影剂排出过程中,恶性病灶可能出现造影剂滞留现象。
良性病灶:
一般为离心性均匀增强,增强水平与周围腺体相同或高于周围腺体,较少出现灌注缺损,造影后病灶范围无明显增大,边界清晰,无周边放射状增强,且造影剂排出过程中,很少出现造影剂滞留。完全无增强也多提示良性结节。
检查方法:
经患者肘静脉快速注入造影剂声诺维4.8mI后,观察病灶的边界,强化方向,强化程度等内容。
榆林市第二医院于2019年开展乳腺超声造影技术,进一步提升了乳腺包块诊断的准确性。
病例分享:
例1:患者,女性,35岁,在外院体检时,通过常规超声检查发现右乳低回声结节,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BI-RADS分类4a。于2020年5月14日来我科检查,我们给她做了右乳超声造影,其CEUS表现均匀等增强,增强后结节范围无增大,符合良性结节造影表现,降为3类结节(下图),穿刺病理:乳腺组织增生。
例2:患者,女,43岁,以触及左锁骨上窝包块2月余(病检为转移淋巴结癌)来我院就诊,门诊大夫全面给患者做检查未发现任何原发病灶,最后常规二维检查乳腺发现左乳可见10×8mm均匀低回声结节,形态规则,无明显血流信号,BI-RADS分4a类。为了最后一线希望找原发病灶,做超声造影显示左乳结节为快进不均匀高增强,周边呈毛刺状,范围增大,考虑5类结节(下图),最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浸润性导管癌。
病例3:患者女,33岁,发现乳腺包块,外院考虑为恶性病变来我院就诊,二维超声右乳见一不规则低回声结节,BI-RADS分4a类,超声造影:病灶呈尚均匀高增强,无明确边界,考虑为良性病灶可能性大(下图)。行穿刺活检,病理:慢性组织炎。
病例4,患者女38岁,二维超声发现右乳导管明显增宽并导管内结节,考虑1.导管内占位 乳头状瘤?2.陈旧性潴留物不排除。超声造影示:导管内结节造影全程始终呈无增强,排除乳头状瘤,诊断陈旧性潴留物。
下面4个图分别代表4个病例,超声造影特点:呈不均匀高增强,部分内可见灌注缺损区,造影后范围扩大,形态不规则,部分呈蟹足状,并可见滋养动脉,穿刺病理结果均为浸润性导管癌。
乳腺超声造影的适应症:
1.良恶性乳腺病变的定性诊断,明确恶性肿瘤的范围。
2.乳腺癌术后复发病灶与术后疤痕组织的鉴别。
3.乳腺肿块穿刺活检术对于乳腺肿块造影增强区进行活检有助于提高活检阳性率。
4.乳腺肿块非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估。
5.乳腺所属区转移性淋巴结和前哨淋巴结的诊断。
总之,超声造影技术——进一步提升了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