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选择姜维做接班人
姜维初次见到诸葛亮时是27岁,当年诸葛亮在隆中初次见到刘备也正好是这个年龄。
诸葛亮跟姜维交谈后大为惊异,认为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诸葛亮在写给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的信中对姜维作了专门评价:“姜伯约此人忠于职守,勤于理事,思虑周密,这些都是他的长处,永南、季常等人都不如他,堪称凉州一带的一流人才。”
永南是李邵,曾担任诸葛亮的丞相西曹掾,季常即马谡的大哥马良,他们都是蜀汉的一流人才,但在诸葛亮眼中姜维比他们都强,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诸葛亮任命姜维为丞相府仓曹掾,主管府库仓房等,但很快便升其为奉义将军,并奏请后主,封姜维为当阳亭侯。
奉义将军属于高级将领,品秩与九卿相当,又封侯爵,一向用人讲求法度的诸葛亮在姜维身上一再破例。还不止于此,诸葛亮不久便派姜维回了成都,对于他的工作诸葛亮也进行了细心安排,他再次给张裔、蒋琬写信:“可以把虎步监的兵士五、六千人交给他带领,姜伯约很有军事才干,他胆略过人,又深通兵法,心存汉室,才能超过众人,等他全面掌握了军事本领后,就让他进宫朝见主上。”
从以上这些安排来看,诸葛亮的确视姜维为自己的军事接班人,在诸葛亮的安排里,未来蜀汉军政权力分开,蒋琬等人总负责,但倾向于行政,而姜维负责军事。
魏延是荆州人氏,在入川之前战便已投奔了刘备,而且表现非常卓越——先是屡立功勋,被提拔为牙门将军,之后一跃成为了汉中太守。由此,我们不难得知,魏延资历较深,能力也有过人之外,除此之外他还非常有魄力,曾提出过子午谷奇谋,对北伐也非常执著,曾在诸葛亮去世之后,直言:“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司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死废天下之事邪?”
反观姜维,仅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时收服的降将,可信度和资历都不及魏延,在诸葛亮生前,他也没有什么出彩的战绩,根本无法与战功赫赫的魏延相提并论。那么为什么最终成为诸葛亮接班人的人是他而非魏延呢?对此,小编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诸葛亮与魏延的北伐理念不和
诸葛亮和魏延虽然都有北定中原的决心,但是诸葛亮的北伐建立在求稳的基础上,他不敢也不能拿整个蜀汉去赌。可是魏延不一样,魏延虽然更有魄力,却也敢于犯险,如果依他之见,蜀汉入主中原的机会更大,却也很容易迅速灭亡。正是因为这样,诸葛亮虽然倚重他的骁勇,却不采纳他的谋略,更不敢让他成为自己的接班人。
二、姜维的用兵理念符合诸葛亮的心思
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难得知,诸葛亮虽然不任人唯亲,但是想要得到他的重用,必须得到他的认可,例如曾“好论军计”的马谡。姜维也是一个受到他认可的人,《三国志·姜维传》记载,诸葛亮曾在写给蒋琬等人的书信中提到,“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并称赞姜维为“凉州上士也”。姜维既然能够得到他的认可,自然在用兵理念等事务上,与他的想法一致,成为他的接班人,理所当然。
三、诸葛亮害怕皇权受到威胁
蜀汉的五虎将相继去世之后,魏延成为了军方第一人,而且此人刚愎自用,且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再加上他骁勇善战,善养士卒,一旦萌生反心,恐怕无人能制。而姜维不一样,姜维只是一个降将,就算心怀不轨,也很难找到支持者,不会对蜀汉政权产生巨大的威胁。
四、他不想蜀汉穷兵黩武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诸葛亮如此选择,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不想让蜀汉穷兵黩武。毕竟自公元228年开始,到公元234年,7年的时间里他出兵五次,已经对蜀汉的士卒和战略物资造成了极大的消耗,接下来需要的是休养生息。如果他选择魏延做接班人,却只能使蜀汉陷入无休止的战争。另外,他的接班人并不直接是姜维,他与姜维之间,还有蒋琬、董允、费祎,纵使姜维与魏延一样,对北伐充满了执念,他想率军出征,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攀上高位,不像魏延一样毫无阻拦。这一点从“(姜维)每欲兴兵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的记载,便可以看出。
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也没有辜负诸葛亮对他的期望,在回到汉中的时候,姜维也重整了一下军队,也在研究诸葛亮的真传。之后就开始了九次讨伐中原,虽然其中有胜也有败但是姜维重来没有放弃,还越战越勇。虽然最后邓艾偷渡阴山,直取了成都,刘禅投降,但是姜维还没有放弃,还想着反转局面。
不过却没有成功,姜维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了退路,既然怎样都是一个死还不如自杀殉国。这个时候魏国大将才发现,这一切都是姜维安排了。也知道为什么诸葛亮当初为何会选中姜维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原来姜维一直都对汉室非常的衷心,历史诸葛亮死去了,也不忘他的嘱托,而且他还有那种不服输的毅力。也让人钦佩。
廖化,字元俭,曾经是关羽的主簿,在关羽战败之后,便诈死回到蜀中,而且被刘备重用,后来成为蜀中大将。不过在三国之中,像廖化这样命好的名将,确实不多,就连诸葛亮的北伐继承人姜维,他都没有这样的幸运。
众所周知,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在其临死之前,将其兵法,尽数传授于姜维,其意思很明显,就是提拔姜维为自己之后,北伐之接班人。公元253年,费祎被刺身亡,而后姜维开始在军事上慢慢有所作为。趁着吴国进攻曹魏淮南之际,姜维也率领数万人包围南安,不过此次北伐因为粮草问题而告终。
而后,254-262,姜维连年进行北伐。虽然在此期间打败王经,包围南安,但最终却被曹魏大将邓艾所打败。对于姜维连年北伐,蜀后主刘禅及蜀中各位大臣包括诸葛瞻都是持反对态度的。
或许有些人方会蜀主后不懂兵法,不通军事,但有一人确是纵横沙场数十年,他便是老将廖化,他也不赞成姜维连年北伐。不仅如此,就在姜维准备最后一次北伐之时,廖化还单独给姜维一个警告,不过姜维仍然没有采纳。否则,很有可能改变历史。
廖化这个警告到底是什么?为何姜维又没有听取呢?当年,姜维连年北伐引起朝廷大臣不满,廖化分析此情景也对姜维发出警告,并且道出:“兵不戢,必自焚”这样的言论,这六个字是什么意思,就是指姜维长年北伐,必定自食其果。而后又指出姜维智不超过敌人,而蜀中兵力少于曹魏,用之无厌,何以能立?廖化实诚之言,只可惜姜维并没有当一回事儿。仍然继续率兵北伐,不过最终却被邓艾打败,而后又遭到司马昭的围剿,姜维最终也死于混战之中。倘若姜维听取廖化意见,“以守为拒”先做好蜀中防御,再伺机进攻,或许历史真还会改写!
《三国演义》中,尊刘贬曹,稍稍拔高姜维。而《三国志》正史中,却略为贬低姜维。三国前期,名将云集,刘关张勇猛无敌,吕布、马超都是亘古难寻的猛将,而三国后期,英雄已老,刘皇叔、曹孟德这些当世豪杰都已作古,演义显得十分寂寞。
但,寂寞之中,姜维是将星中最闪烁的。
论执着,诸葛亮六出祁山,而《三国演义》姜维九次北伐,《三国志》姜维十一次北伐。诸葛亮为蜀汉战斗到最后一刻,姜维何尝不是呢?而邓艾,借助魏国强盛国力灭蜀,而姜维以卵击石,不过万人兵将,依然屡屡讨伐魏国,邓艾,则能与姜维比执着。
论忠心,姜维是降将,投降蜀国之后受到猜忌,但忠心耿耿,刘禅降魏,姜维不降,继续忠于汉室。
论胆识,《三国志》中记载,魏灭蜀后,姜维诈降魏国,煽动钟会谋反,钟会手下不从,姜维趁机杀死钟会,之后顿觉大势已去,遂拔剑自刎。魏国士兵恨死姜维,北伐十一次,杀死魏国兵将无数,破开姜维尸体,发现姜维的胆像鸡蛋一样大。《三国演义》有诗赞之曰:“大胆应无惧,雄心誓不回。”
论智慧,姜维虽然不如诸葛亮,但在三国末期,也是第一流的人物。诸葛亮死后,姜维一个降将,周旋在蜀国各个势力之间,还能十一次北伐魏国,不可谓不智慧超群。而姜维临终一计害三贤,钟会,邓艾,最然在军事上打败了姜维,但是被姜维的计策杀死。论智慧,邓艾不善自保,怎是姜维的对手?论品德,姜维无欲无求,生活简朴,只求理想,是一个十分纯粹的人。姜维这种人,如果活在现在,肯定是坚守理想,至死方休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