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只读一本书 · 如何逃离“贫穷陷阱”
真实的苟且需要理解
中国古代有个晋惠帝。有一年发生饥荒,许多百姓活活饿死。晋惠帝听完奏报,便问:“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天下无人不说晋惠帝荒唐。然而读完《贫穷的本质》一书,也许会觉得我们人人都是晋惠帝。穷人很难,理解和消除贫穷似乎更难。该书聚焦的是全世界上最贫穷的人,平均贫穷线为每人每天16印度卢比,根据汇率标准当于36美分。通过物价折算,则相当于在美国一个人每天最多只有99美分生活。这些人基本上是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据说全球有10亿这样的人。
为了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贫穷的本质》一书的两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个国家的穷人世界,从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到创业、援助、政府、NGO等多个方面。历时十五年深入研究,为什么穷人很难在一两代人之间成功的实现阶层跨越。
通过研究,作者得出之所以贫穷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教育。父母穷,一定是受到的教育不多,也无法送孩子去接受教育,这就陷入了一个贫穷陷阱,穷人的孩子很难从这个陷阱里拔出来。能从这个陷阱里拔出来的穷人的孩子,一定是智商超群,才有可能拥有改变命运的机会。而这样的机会对穷人的孩子是少之又少。因为贫穷,穷人的孩子从形象上就会低人一等,因为营养不足,身高会受到限制,气色会欠佳,因为贫穷而缺乏自信会使得形象上更显委琐。而富人的孩子,即使资质平庸,由于有父辈的财富后盾,可以接受精英教育,拥有很多走向成功的路径,即使不成功,也能靠父辈的积累过上不错的生活。而穷人的孩子,考虑得最多的不是成功,而是如何能生存下去,他们甚至对自己没有期望,也无法有期望。
作者列举了很多穷人是如何做选择的案例,比如在治病上,穷人选择打抗生素会好得快,不去想这样的后果是产生抗药性。因为贫穷,穷人缺乏信息,见的世面少,从而在有机会改变命运时却常常会坐失良机。
世界卫生组织称2008年疟疾造成约100万人丧生,其中大多数来自非洲儿童。研究表明,在疟疾严重地区,人们睡在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中,可将疟疾感染减少一半。只要拿出10美元,一家就可得到一顶这样蚊帐。于是出现争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或者为这些家庭免费提供这些蚊帐,或者按优惠价卖给他们,或者让他们自己去市场上按全价购买。
一般人可能会认为那些自己花钱购买蚊帐的人比较富有,受过良好教育,知道为什么需要这种蚊帐。那些免费得到蚊帐的人可能因为贫穷,才会被非政府组织选中。然而该书引用的调查结果恰恰相反,免费得到蚊帐的人社会关系优越,而穷人由于封闭只好以全价购买。
穷人的世界更加枯燥乏味,相对于长远利益,他们更迫切满足眼前的新鲜刺激,同时深陷生活的琐碎,也没有更多的注意力和心思,去想象与规划未来的生活。其次便是环境壁垒,在一个很差劲的环境里,即使一个人勤奋又努力,聪明又乐观,他可能还是很难摆脱贫穷的命运,生活环境和个人经历,会对人格动机以及思维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当贫穷揭开面纱以真面目示人的时候,对于穷人而言,真相无疑是残酷的。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副标题: 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修订版
译者: 景芳
ISBN: 9787508687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