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经验』周斌从寒湿入络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思路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作为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当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尤其伴有不完全性结肠型肠化生和中、重度异型增生时,被视为胃癌的癌前病变。现代医学对CAG的治疗以对症处理、定期随访监测为主,对胃黏膜的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逆转尚无特殊的应对措施。CAG属中医“胃痞”范畴。笔者导师周斌从事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工作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其从寒湿入络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思路整理如下。
1  脾胃虚弱是胃痞形成的禀赋特质
    CAG常由慢性浅表性胃炎演变而来,其发生发展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因其常发于50岁以上老龄人,常被视为一种半生理的“退行性”病变。生理上,脾主升清,喜燥而恶湿,胃主降浊,喜湿而恶燥。脾胃同居中焦,以膜相连,若脾胃健运,升降相宜,则水谷精气得以转输并营养四肢百骸;若脾胃功能失常,脾不升清,被湿邪所困,胃不降浊,被燥邪所伤,运化传输障碍,则水谷不化,精气不输,留而阻滞脾胃,积滞不通而生胀满、疼痛。若年高、失治或误治,日久脾胃受损,纳运不复,稍感外邪或内伤饮食,甚者未有明显诱因,即出现痞闷、隐痛、泄泻、形瘦等血脉不荣之象。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所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胰胀。”
    胃痞病位在胃,与脾密切相关。《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认为“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表明痞满的特点是自觉胃脘部堵闷不舒、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不痛。临床上,本病患者多数并无明显胃痛症状,常以胃脘部胀闷喜按为首症。虽“胀满”但“无形”,而“喜按”,说明病性非实而属虚,是脾胃虚弱的表现。胃属腑而脾属脏,胃主受纳腐熟,外感或内伤饮食,胃则首当其冲,病初邪实多犯胃,日久则传脾,输精不利,经络失养而成虚,即所谓“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临床中,“胃痞”患者常存在大便不成形且次数多,甚者出现五更泻、消瘦等表现,可见脾胃虚弱是胃痞形成的内因,且以脾虚为主,病久及肾,致脾肾两虚。
2寒湿之邪是胃痞形成的影响因素
    寒、湿两邪的共同之处在于皆为阴邪,易伤人阳气。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古人感受寒湿之邪常因“冒雨涉水”而成。现代人则因贪凉,风扇、空调成为夏日必需品,又因供暖设备的完善,秋冬季节食用冷饮、凉菜也不在少数,违背了“顺时养生”的法则,加之精神压力大,疲乏成为常态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使寒、湿之邪有机可乘,寒湿交杂,缠绵难愈,更加速了阳气的消耗与损伤。胃痞患者常有受凉、贪凉史,而畏食生冷、喜热饮的症状几乎人人具备,且患者舌体多胖大、边有齿印,舌色淡黯,舌苔多白且厚腻,脉象沉细弱者占多数,这表明胃痞患者体质多虚多寒湿的特点。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胃痞而言,脾胃虚弱是内因,也是禀赋特质,寒湿之邪为外因,是促使胃痞形成的影响因素。
3久病入络是胃痞发展必然趋势
    《灵枢·脉度》云:“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可见,络脉是从经脉支横别出后,越分越多,越分越细,网络全身部分的统称。络与血的关系,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认为“以经主气,络主血”。《素问·调经论篇》云:“病在血,调之络。”推断络与血关系密切,络可为血之载体,通过治疗络脉能达到治疗血证的目的。“胃络”与“络”的关系,《灵枢·玉版》云:“胃之所出气血者,经隧也。经隧者,五脏六腑之大络也。”表明胃络是“五脏六腑之大络”的汇聚及延续之所,胃络之气血来源于“五脏六腑之大络”,这也是胃常被认为是多气多血之腑的原因。东垣认为“脾胃不足,皆为血病”,可见,胃痞日久,由气及血,是发生在脾胃虚弱基础上的胃络瘀血之证。
    周师认为,胃痞病初在气分,久则入血分,常可气血同病。这是对叶天士“初病气结在经,久病血伤入络”观点的继承,和在消化系统疾病上的深入与发展。叶天士用“卫分、气分、营分、血分”4个病程概括了外感热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发展传变特点,而周师巧借其中“由气及血”来揭示胃痞发展传变过程中病位渐深、病情渐重、病机渐趋复杂多变的重要特点。胃痞病在中焦,初受寒湿之邪困阻而致脾胃阳气虚乏,“气为血之帅”,气虚无力推动血行,久则留而成瘀;脾胃阳气已虚,温运失司,寒湿之邪直陷胃络,胃络气血停滞而致瘀,由气虚向血瘀传变,则病情逐渐加重。近年来,有学者从血液流变学方面进行研究,发现CAG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与正常人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全血黏度升高后可致血液内摩擦力上升,血流减慢,致腺体萎缩…。周师发现,胃痞患者常表现出面色晦黯,舌黯淡、舌边尖可见瘀斑或瘀点,且以病史长、病理显示有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者更为明显,均为“久病入络”的体现。    
4典型病例
    患者,男,51岁,退休工人。2012年2月24日就诊。6年前,患者着凉后出现胃脘隐痛,伴嗳气,胃脘灼热,吞酸。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并糜烂。病理活检胃窦黏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度)。曾先后服用“气滞胃痛颗粒”、“枳术宽中胶囊”等中成药治疗,症状可缓解,但仍间断发作。近1年来,患者自觉胃脘痞闷胀满加重,纳后明显,嗳气频作,无烧心、反酸症状,畏寒喜热饮,纳减,乏力气短,大便溏泻不爽、日行1~2次,小便可,舌淡黯、胖大、边有齿印,舌苔白腻,脉沉弱。2012年1月13日胃镜检查示:黏膜花斑状,部分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变薄,血管影隐现。胃窦大弯和胃角各取2块病理组织示:胃(窦大弯)交界型黏膜慢性炎,局部中度萎缩,固有层内多量淋巴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胃(角)幽门型黏膜慢性炎,局部中一重度萎缩,固有层内多量淋巴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辨证属脾胃虚弱,寒湿入络。治以健脾益胃、散寒化湿、通络祛瘀。予健脾消痞汤:党参15 g,茯苓20 g,炒白术20 g,甘草6 g,法半夏15 g,砂仁6 g,甘松15 g,高良姜15 g,枳壳20 g,厚朴10 g,薏苡仁20 g,蒲公英15 g,丹参20 g,刺猬皮6 g,浙贝母15 g,乌贼骨20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饭后各200 mL。复诊时依上方辨证加减,1个月后,患者诸症消失,偶有食后脘闷、嗳气,二便调,纳眠佳,舌色转红,苔薄白稍腻,脉和缓,为求病理上的痊愈,守方继服2个月,共
84剂。
    2012年5月21日复查胃镜及病理,活检取胃窦2块、胃角1块、胃体2块,结果显示均为黏膜慢性炎症,固有层内少量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5结语
    CAG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疑难病。周师从寒湿入络诊治此病常收到很好的疗效,不仅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且对胃黏膜的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皆有一定的逆转作用,为胃痞在中医药论治方面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

(0)

相关推荐

  • 朱良春经验方胃安散化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2例_毛玉安.pdf-2021-02-22-16-34-05-418

    朱良春经验方胃安散化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2例 ★ 毛玉安(海安县肿瘤医院 江苏 海安 226681) 摘要:目的:观察以朱良春先生"胃安散"化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2 例的临床疗 ...

  • 杨晋翔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

    ·名医心鉴· 邱岳李志钢苏琳潘雪 [摘要]文章介绍了杨晋翔教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的临证经验以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调摄等方面的认识.杨教授指出气阴亏虚.胃络瘀毒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

  • 『名医经验』益气通窍化浊 治慢性过敏性鼻炎

    辨治方药 天气渐凉,慢性过敏性鼻炎患者逐日增多. 过敏性鼻炎以突然或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及鼻塞为主要特征,是因全身.局部炎症或职业环境等因素引起的以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多由急性鼻炎失 ...

  • 『名医经验』桃红四物汤合桂枝汤加减治慢性湿疹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夏克春 湿疹是由多种复杂的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多形性皮损和易有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性反应.本病病因复杂,自觉瘙痒剧烈,病情易反复,可迁延多年不愈.笔者近日用桃红四物汤合桂枝 ...

  • 『名医经验』施杞运用膏方治慢性筋骨病经验(下)

    膝骨关节炎 主要临床表现为肿胀.疼痛.酸楚,应注重三期辨证.早期以肿胀疼痛.关节僵直为主,滑膜炎病变所致,治疗宜活血利水通络,方用益元舒筋煎合防己黄芪汤.三妙丸加减.中期以关节酸痛为主,疼痛肿胀减轻, ...

  • 『名医经验』施杞用膏方治慢性筋骨病经验(上)

    人物链接 施杞,男,汉族,1937年生于江苏东台市.196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 ...

  • 『名医经验』刘沈林运用温法治疗慢性胃病经验

    刘沈林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江苏吴门学派学术继承人及带头人之一.江苏省"135医学重点学科"中医消化临床医学中心学术带头人,师从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吴门医 ...

  • 『名医经验』热入营血紫斑案

    黄某,女,60岁,长沙人,门诊病例. 2008年10月4日初诊:诉前天四肢.腹部皮肤突发大量斑疹,兼牙龈出血.鼻出血.急往长沙市中心医院.湘雅医院医治,经各项检测,诊断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给予口服 ...

  • 『名医经验』直肠滴入中药巧治小儿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可发生于一年四季,以夏秋季多见.本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本病虽属自限性疾病,但也可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特别是EV71感染,有 ...

  • 『名医经验』治溃疡当重疏肝散瘀

    阮士怡是天津的著名老中医,临床建树颇丰.除善治心血管疾病外,他运用中药治疗消化道溃疡病,疗效显著.笔者现简要介绍一二. 现代医学认为,情志不遂.饮食失调等因素,可使胃黏膜分泌功能发生紊乱,胃酸和胃蛋白 ...

  • 『名医经验』桂枝加黄芪汤消晨汗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刘签兴 患者张某,女,35岁.于2013年7月9日初诊. 主诉:每日清晨睡醒后约三四分钟,便觉自身闷热,心中烦乱,随即遍身汗出,但汗出量不多,仅周身贴身衣物微湿而已,汗出之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