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英廉的清热达郁汤 偏头痛。
1990年9月,我以吉林省名老中医段英廉的清热达郁汤(干姜10g,桂枝10g,远志10g,知母20g,黄芩10g,蒲公英10g,生地35g,公丁香10g,甘草10g)加味,治愈一顽固头痛病,即属较杂之方。
患者吴某,男,16岁,患偏头痛2年,因头痛辍学。其疼痛特点,每日上午10点到11点发病,痛作时,有时见风即止,有时得暖则缓;但又有时见风即发或见阳光即痛,到处求治,曾贴膏药及用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著。我先以疏风清热法治之,效果也不好。细思此证,久治无效,非一般方药所能攻克,改投清热达郁汤加蔓荆子、羌活、僵蚕以治之。以此方略有加减,共服15剂,疼痛全止。后相继参加2个学习班,未再发生头痛,追访至1991年5月,健康如常。杂法是临床经常使用的,只要用之合理得当,的确效果不错,切勿杂而不用。当代已故著名中医岳美中曾用《千金方》耆婆万病丸治愈一例女性小腹膨亨证,就是一个比较杂的方子。耆婆万病丸主治痞块,五脏滞气,积聚壅闭,心腹胀满等证。岳美中在用诸多方法无效后,才选用此方。服药2月,腹围完全正常,服药期间,大便只有些溏薄,小便正常,从未见有下血块及排气或脓样物。按原服法要求,常以微溏利为度。若吐利不止,即以酢(醋)饮两三口止之。清·张璐对此方有比较详细地分析,并曰:“凡系实证,便可谅用,不必拘以方剂等治也。余尝用治十年二十年痼疾,如伏痰悬饮,当背恶寒,无不神应;肢体沉重,腰腿酸痛,服之即捷;而坚积痞块,虽未全瘳,势亦大减,惜乎世罕用耳。”(见《岳美中医案集》197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鉴于诸多原因,我至今未能用此方获得亲身体验,但我相信前贤之不欺我也。通过此例,可以进一步说明以杂治杂的意义。医者在临床上遇到一些治疗效果不好的疑难杂症,也不妨从宝库中去搜寻一下有效方药,岳美中用此方,就是在“我固辞乏术再治”的情况下广查医籍,才获得此方的。
四、以简治杂
内科杂病,有些病固然复杂,但绝非是一概使用复杂之方去治疗,更多的则是执简以驭繁,澄源以清流,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治病求本,是医者必须遵守的原则。我曾治一老年女患者,集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关节炎、白内障、膀胱炎等病于一身,异常痛苦,通过辨证,从瘀(郁)为主进行治疗,结果痛苦减轻。内科杂病,病情多复杂,病情多绵长,治疗也往往棘手,除注意多虚,多瘀,多郁,多痰外,还必须注意脾胃的调理。《慎斋遗书》曰:“诸病不愈,必寻到脾胃之中,方无一失。何以言之,脾胃一伤,四脏皆无生气,故疾病日多矣。万物从土而生,亦从土而归,补肾不若补脾,此之谓也。治病不愈,寻到脾胃而愈者甚多。”我治肝病球白倒置者,多从脾胃着手治疗,效果较好,此正是“治肝不应,求之阴阳”之理也。所以说在治疗内科杂病中,不可忽视脾胃这一重要方面。临床上常有心病从脾胃治,肝病从脾胃治,肾病从脾胃治。正如清·黄宫绣曰:“土有长养万物之能,脾有安和脏腑之德。”又曰:“脾气安和,则百病不生;脾土缺陷,则诸病丛起。”脾胃往往统称,二者关系非常密切,但在属性上,功能上又当区分,当遇到脾胃病时,一定要求其性之所伤。1976年1月,予曾治一比较典型的脾肾阳虚腹泻病,患者张某,男,55岁,工人。腹泻半年多,每夜半至天明,腹鸣腹胀,微痛,泻4~5次(无脓血),纳差,每天约吃200g主食,体重减少15kg多。经胃镜,肝功及其他多方面检查,未见异常。去了不少医院,吃了不少中西药物,均无效果。诊见形体消瘦,舌质淡苔少,脉象沉弱,并有肢冷之象。药用党参24g,焦白术12g,炒白扁豆12g,草果3g,炒神曲9g,制附子9g(先煎),盐故纸9g,吴茱萸9g,煨肉豆蔻9g,干姜9g,赤石脂30g,五味子9g,大枣5枚。水煎服,3剂。上方服1剂,即食欲大增,当天就吃了一顿羊肉面,服完3剂,上症大轻,又照原方继服3剂,每天能吃0.5kg主食,大便1次/日,腹胀腹痛已无。上方去扁豆,加炙甘草9g,制附子12g(先煎),又服6剂,纳食及大便均正常,唯夜间小便6~7次,清长(前次就诊,未曾问及)。方中加桑螵鞘15g,菟丝子15g,益智仁9g,水煎服。又连服9剂,每天可食0.75kg主食,大便1次/日,小便次数减少,嘱其慎起居,调饮食,勿再服药。此病所用之方,系健脾散、四神丸、桃花汤加减化裁而成。此脾肾两虚,水寒土冷,以致上不能纳,下失禁固。又有一夏季贪凉饮冷而致泄泻患者,也曾服许多中西药无效,予以桂附理中丸加桃花汤而愈。若此患者,只健脾止泻,而不温补脾阳,有画龙而未点睛也。
五、以守治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