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 | 李寻欢 ☞ 《地盘》特邀撰稿人
近段时间,黄河北岸的新项目频频亮相,再一次牵动郑州人的神经。无论是袁家村的流连忘返,还是融创文旅城的欲罢不能,都代表着人们对于生活的一种向往,这也是环郑的好去处。实际上,随着《郑州大都市区空间发展规划》的正式发布,已经标示着中原城市群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的涅槃转身,郑州向北跨河发展,就要成为一种触手可及的可能?
1
跨河发展呼声渐高
从本质上来看,实现郑州大都市区的战略发展,与跨黄河文化底蕴高度契合,是实现泛黄河文化城市圈的必由之路。
璀璨的黄河文化是郑州大都市区的生存底蕴,作为中华民族公认的人文初祖炎黄二帝,就曾经在黄河流域这个大舞台上,演绎着民族的起源和成长史诗。在之后夏商西周乃至秦汉以后的历代王朝,无论这些王朝如何更替变迁,但归于一点,那就是这些王朝的国都几乎都建立在黄河流域,如此一来,黄河文明便成为每个时代的最高文明。
©黄河文化代表着人文精神、发明创造及公序良俗
即使是有至高无上的荣耀,桀骜不驯的黄河在历史上也没少给中原带来灾难,尤其是中下游,变成泽国的事情偶有发生,也因此,距离黄河最近的郑州、开封、济南等城市,均没有将黄河作为城市内河,黄河滩涂变天堑,成为城市发展不可逾越的屏障。直到近代,人类驯服了黄河,滩涂变沃土,黄河已经成为造福百姓的福地,诸如郑州、济南这样的城市,将黄河变成城市内河,才成为一种可能,这也是历史赋予的一种机会。说到底,我们今天所说的“1+4”的架构,并不仅仅是想当然的大都市融合,而是母亲河发给我们的邀请函。毋庸置疑,大都市区是建立在郑州+开封、新乡、焦作、许昌的高度融合之上,这种高度的融合对于迅速提高郑州的首位度至关重要。
©郑州大都市区“1+4”发展示意
而作为郑新融合“桥头堡”的平原新区,可以说是郑州“北联跨河”首站之举,其模范作用和引导作用不言而喻。随着郑州地铁直通新乡(规划),平原新区与郑州核心区的距离突然被拉近,把平原新区划入郑州的呼声越来越高。
2
跨河发展的关键之举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实际上是郑州跨河发展的最强大支撑,但跨河发展,在行政规划、产业对接、交通融合等方面,都有较大挑战。
黄河北岸的沿黄产业带与郑州隔河相望,构建“十二纵十三横”大都市区快速通道网,已经成为中原城市群建设的重要交通支撑。
©郑新一体化交通对接示意图
据规划,未来在这个区域,公路快速通道将由3条增至7条,铁路通道有望由2条增至5条,可以想见的是,12条大通道将为郑新融合奠定坚实的交通基础。近日,河南省政府印发的《河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21-2035)》中显示,规划新增线路35条,共计3750公里。其中,郑州都市圈辐射线路4条,315公里。分别是郑州至洛阳、郑州至焦作、郑州至新乡和长垣至修武。值得提出的是,作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平原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置,是以中等城市标准来配置的。
©平原新区新貌
作为郑州的“桥头堡”,平原新区经过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区位交通、生态环境以及后发优势日益明显,成为郑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尤其是在凸显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区位价值上,平原示范区有承南启北的重要作用。
跨河发展模式,在黄河流域没有成功案例,但在长江之滨,却有太多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武汉、南京、重庆等城市,都为跨河发展作出了极好榜样。
而郑州大都市核心城市与河北岸地区的互动,还兼有带动经济发展的重任,因此不能照搬照抄,况且也炒不来。
©跨河发展交通是关键
位于黄河北的焦作和新乡都与郑州一河之隔,可以说黄河已经成为两岸联动最大的制约。黄河天堑变为通途,在硬件是无非是两条,一是路,二是桥。
3
跨河发展的核心支撑
▽
随着郑州的东三环已经华丽北延,是郑州新乡、许昌,搭建与平原新区的黄金中轴线,正在成为郑州大都市的脊梁。
从郑州鸟瞰图上不难看出,东三环是辐射区域最多的一条路,比如北龙湖、龙子湖、高铁站、CBD、金水科教园区、滨河国际新城等郑州重量级区域。
©平原新区空间区位示意图
值得提出的是,随着新郑中华路贯通,东三环也成为郑州南北城市连接的一条交通大动脉,向北直通新乡,向南延伸直通新郑、许昌等地。而平原新区借助东三环,可随意切换北龙湖等郑州重量级区域。
如果沿着东三环继续向南,可直达郑州高铁东站、滨河国际新城。经中华路可直达新郑。东三环的沟通价值立马凸显,实际上已经把郑州的优质资源都纳进了平原新区的半小时生活圈以及经济圈。
说罢路再说桥,新乡和郑州连接的5座黄河大桥,分别是:新晋高速南延公铁两用黄河特大桥,原阳县官渡黄河大桥,郑济公铁两用桥,安罗高速原阳黄河大桥和封丘黄河大桥。
©东三环中华路连接处实景
饶有趣味的是,这几座横跨黄河的大桥的走向均是直插郑东新区。
这就保证了平原新区与郑州未来城市中心的发展保持同频,更宏观的说,平原新区作为郑新融城的桥头堡,一直与郑州大都市区的布局步调一致,为郑州大都市区的建设增力加分。
从大局的眼光来看,郑州向北跨过黄河发展,以产业疏散转移为主,目前已经建有金水—获嘉产业园、原阳中央厨房产业园和位于平原新区的中原印刷产业园。
统计数据显示,新乡市5年来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1个,其中来自郑州的项目49个,占比达到53.8%。
©郑新融城需要产业先行
同样可喜的是,在黄河对岸的焦作、新乡两地早已出击,通过产城融合发展,构建出与郑州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经济通道,只待与郑州“深度融合”。
新乡市近两年崛起的获嘉县等新兴战略融合区域,也构建起了打通郑州向豫北辐射的经济通道,并初步形成了诸多郑新融合协作配套区,我们也欣喜的看到正弘、泰禾、盛澳等企业入驻,为片区平添活力。
再加上平原新区引进的恒大汽车、融创文旅城等相关产业,对于周边地区的经济拉动立竿见影。
©郑新一体化发展规划
作为郑焦融合桥头堡的武陟县联手华夏幸福打造的武陟产业新城,聚焦了高端装备、新材料、都市消费三大重点产业方向,产业集群初显规模,华夏幸福坐稳郑北。目前,焦作、新乡也都在向南对接郑州发展,产业集群向郑州靠拢,这种南北相向而行,无疑会加快郑州跨黄河发展战略意图的实现。说到底,如果有了产业上的深度融合,黄河南北两岸的联动将更加紧密,黄河郑州城市段,也才有机会成为大家期望和喜爱的城市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