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殿堂 | 有关古代天然树脂仿宝石饰品的探讨
留言(一)
成化掐绞丝的瓷器也接触了几件,嵌宝确实硬度不高,填彩部分非珐琅质,指甲可以刮动可以掐出印记,疑似树脂,树干树枝等金属部件疑似铸造,掐绞丝部分,外黄内白,质地较软,腐蚀处现灰白色(铝腐蚀生锈的特征),因此疑似“电化铝”,铝丝镀膜(明代可以把铝拉成毫米以下的丝并且镀膜吗,但是银是可以拉成细丝的),不知道我接触的这几件是新仿个例还是普遍现象!注:结合胎釉特征本体有成化瓷,也有宋瓷。另外成化掐铜丝宝石彩的我也藏有几件,掐丝为紫铜(符合明用铜材质),填彩为各色宝色碎末为釉低温烧制,宝石釉上另罩上一层“透明釉”用刀可轻易活动……。
这位读者留言中有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镶嵌宝石的金属件疑似“铸造”,的确,看起来像是铸造或模具压制成形的。手里有实物的藏家可以仔细观察,愿意分享给大家的请并提出见解。
(2)镶嵌宝石的金属件疑似“电化铝”,那么首先需要确认到底是不是铝合金?的确是铝合金的话,有冶金史知识的读者可以提出见解,铝合金的起源是什么时候?
(3)“填彩部分非珐琅质,指甲可以刮动可以掐出印记,疑似树脂”,手里有实物的藏家可以仔细观察这类现象,愿意分享给大家的请提出见解。
图片供参考:
留言(二)
首先谢谢作者分享!我收藏的一件元青花八棱松竹梅辅首纹罐,上面有镶嵌红绿宝石,底足有卢芹斋字样棉纸贴,还有英文贴,火漆印。绿宝石像翡翠,经鉴定是东陵玉。但是不知道是否民国所嵌制。
这位读者留言中有两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以古代瓷器为例,瓷器上的镶嵌宝石,笔者见得最多的就是东陵玉或石英岩猫眼效果石,一般都是到代的,笔者认为和民国没关系。类似本文涉及的天然树脂仿宝石的似乎并不多见。也有宋瓷镶嵌红宝石的,应该是清代官方镶嵌的,但国商检系统的检测机构都给鉴定成合成红宝石,如下图:
(2)至于“底足有卢芹斋字样棉纸贴,还有英文贴,火漆印”,这个现象近年来比较多见,笔者认为应当持谨慎态度鉴别器物本身的真伪,不要被卢芹斋字样的棉纸贴、英文贴或火漆印干扰了判断力。
图片供参考:
留言(三)
这就是清早期的赛璐璐合成饰品,有些宋元早期的瓷器传世到了清代也被镶嵌上了这类装饰物…。
根据百度百科:赛璐珞(celluloid)是指塑料(PLASTIC)所用的旧有商标名称,是商业上最早生产的合成塑料。赛璐璐是1846年(道光26年)由瑞士发现的虫胶代用品。1908年,日本三井开始了生产。1990年,日本和意大利合资在上海设立工厂。2003年,国内温州商人在江西九江市武宁县成立赛璐珞公司。有熟悉塑料工业史的读者可否做一些指导吗?清朝早期中国就有赛璐璐了吗?根据照片和文字描述看,是否疑似赛璐璐?
据说,乒乓球就是赛璐璐制作的。
留言(四)
这篇文章在收藏圈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对于古代的胶水我就是搞不明白(因为我也碰到过这种情况),现在终于明白了。
是的,从远古文明到商周战国汉代的不少物证,既有青铜器镶嵌宝玉石的、也有玉器镶嵌宝玉石的,都用胶粘接,有的至今都很牢固。至于是什么胶,仅凭我们的想象认为无外乎是骨胶或大漆制作的胶。日本的瓷器修复行业至今仍然使用生漆加工的胶,沿用传统工艺,这样修复的瓷器牢固度是永久的。
商代青铜器神兽尊,镶嵌的白玉就是胶粘的,至今牢固如初。
春秋战国青铜器,镶嵌的白玉就是胶粘的,至今牢固。
战汉时期的,嵌宝估计就是天然树脂仿宝石的,粘接至今牢固。
留言(五)
先不管宝石真假,看看那些历朝历代的瓷器,本身就是疑点太多,很多瓷器与当代馆藏真品,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正如留言者所说,瓷器本身对不对乃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镶嵌器的识别,首先要看瓷器本身是否到代。
(部分插图源于网络)
收藏家对藏品不但要有“看得懂”的能力,
还应该具备“会欣赏”的素质,
进而达到“能陶醉”的境界。
微信号aoshima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