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陶瓷:惟妙惟肖的像生瓷

      像生瓷是指模仿动物或花果形像的瓷器,历史上特指仿制的供陈设观赏的盘装花果。从陶瓷发展史看,像生瓷最早可追随到明代,在明代时期的江苏宜兴,就开始用各色紫砂泥制作紫砂陶像生器,但那时的像生陶像没加上彩,以原色为主。随着我国的制瓷工艺的进步,到了清代时期,像生瓷开始进行了彩瓷制作。

粉彩像生果品高足盘       清代乾隆时期是我国彩瓷史上发展的昌盛时期,有了康雍两代对景德镇官窑的大力支持,到乾隆时期景德镇已经完全掌握了陶瓷对釉、彩配方及烧窑的技术,让这一时期的像生瓷更是达到了随心所欲惟妙惟肖的地步。

如此件乾隆御窑像生瓷“粉彩像生果品高足盘” 盘内摆放与盘连烧在一起的粉彩绘雕塑果品,中间为一蜜柑式盒,周围有核桃仁、桑椹、樱桃、荸荠、石榴、桔子、枣、白果等。无论形态还是质感均酷似原物,像生果品形态逼肖,质感真实,惟妙惟肖,巧夺天工。

  粉彩像生果品高足盘

在清代像生瓷由于仿肖逼真而又不会干瘪变质,可随时观赏,因此在清代宫廷深受皇帝和后妃的喜爱。乾隆时御窑像生瓷除了果蔬类,尚有海螺、蚌、蝦、鸡、鸭、像、鹤、残荷、灵芝等,均造型比例准确,栩栩如生。正如清乾隆年间朱琰《陶说》所云:“戗金、镂银、琢石、髹漆、螺甸、竹木、匏蠡诸作,无不以陶为之,仿效而肖。

文章来自:想得到真实答案就去中历的中历收藏品鉴定中心,为第三方专业鉴定平台。专注于:瓷器、铜器,钱币,陨石、玉器、石类等各类收藏品鉴定服务。过程公开透明,藏家可全程参与。采用传统眼学鉴定或物品成分分析辅助眼学综合鉴定方式。鉴定结果客观公正得到了专业人士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