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孔庙:不是最老的,规模不是最大的,级别却是最高的
如果说过去中国啥 庙最多,该是土地庙,关帝庙以及文庙。土地庙"管"吃饭,关帝庙管"侠义",文庙是天下学子"出世"的理想。过去像点 样的城镇都有文庙。
孔子,可以说是中国教育的象征,从汉朝开始,历代帝王就特别喜欢给孔子加封号,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给孔子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曲阜孔林孔子墓碑上就是这个称谓。
在国内众多的孔庙中,论规模和历史该数曲阜孔庙,毕竟那是孔子家庙;以国家典礼祭祀孔子的,当然也有曲阜孔庙,但那里毕竟离京城太远,皇帝参与不容易。所以,元明清三代,以 北京孔庙为皇帝祭祀孔子的场所。北京孔庙,皇帝出席祭祀的次数最多,当然是规格最高的孔庙。
北京孔庙建于元朝,按照传统的建筑布局,这里是"左庙右学",即孔庙在左和国子监(太学)在右,两者并列相伴,以持敬门相通。
国子监(太学)与孔庙是并列布局,中间以持敬门连通。过持敬门是孔庙的外院。
外院中有三座碑亭和198座高大的 进士题名碑,其中元代3座、明代77座、清代118座。过去考上进士可比现在考上大学难,毕竟那时候读书的人不多,也不是每年都有科考。还有,考上进士就可以做官了,考上大学还需要四年的学习才能毕业工作。
进士题名碑碑文大多斑驳了,如果仔细找还是可以发现很多熟悉的名字的,比如张居正,于谦、徐光启,严嵩,纪昀、刘墉及刘春霖、沈钧儒等。哈哈,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成为人才,才有"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加号诏书"碑,1307年特诏命孔子加谥为"大成至圣文宣王",这块石碑还耸立在大成门前。
孔庙坐北朝南,有三进院落,中轴线上的建筑从南向北依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门及崇圣祠,主体建筑都覆以黄色琉璃瓦。
孔庙的第一道大门是先师门。通常,孔庙的第一道门是"棂星门",北京这个叫"先师门",孔子是至圣先师,这个名字更具体、更霸气。大成门,孔庙的第二道门,创建于元代,清代重修。"大成"有集大成之意。孔子就是集大成者。
过大成门就是孔庙的主院落。一条御路直通大成殿。大成殿是北京孔庙的主建筑,供奉着孔子神位,祭孔时皇帝行礼的地方。御路两侧碑亭11座,元代以来的古树若干。
大成殿是整个孔庙的中心建筑,它是黄色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建筑,这种建筑规格很高,与故宫三大殿同等级别,表达着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尊敬。
大殿正中孔子的牌位
大殿内悬挂着很多匾额,从康熙开始,每位皇帝第一次来到孔庙都要题写一块匾。本来正中上方挂的是康熙题写的“万世师表”,民国了,黎元洪做大总统的时候也来祭孔,题写了匾额“道洽大同”。挂哪呢?殿内已经挂满了,正面更是没地方。这位大总统干脆把清代皇帝的匾额统统摘下来,把自己的挂在了正中间。
首都博物馆在孔庙成立后,大成殿内匾额按照原样恢复悬挂。民国也是一段重要的历史,就把它还是放在中间。康熙的匾额也不合适放在侧面,只好挂到了大门外,这样也不算降低康熙匾额的“地位”。
“生民未有”是雍正帝御笔,“与天地参”是乾隆御笔,“圣集大成”是嘉庆的,“圣协时中”是道光的,咸丰题写“德齐帱载”,“圣神天纵”、“斯文在兹”和“中和位育”分别是同治、光绪和宣统御书。
九位皇帝的书法聚集一堂在其他地方很难看到,正好可以一比高下。但宣统在退位的时候都是小孩,认字就不错了,能写这么成熟的字吗?代笔吧。
孔子神牌两侧分立有颜回、孔伋、曾参、孟轲四大弟子的配享牌位。此外于东西两边还置有十二哲(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朱熹)的牌位。
这贡品小猪够萌的啊
院内被清朝皇帝挤进去11座御制记功碑
记得有一年逛孔庙赶在了考试季,孔庙很热闹,不像冬季这般冷清。对于升学考试呢,也许家长比学生还要紧张。家长很紧张,孔子就很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