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把《圣教序》讲透了!国展评委谈创作实战:抓准结字与用笔精髓,摆脱临创难题

就碑写碑,是学《集王圣教序》的大忌。

常常会有书友抱怨:临帖时感觉还不错,但是想要试着创作,却发现根本找不到临帖时的书写感觉。

这恐怕是大多数学习《集王圣教序》的书友的现状。

1

《集王圣教序》价值在于先启发而后学,你能学到很多很多的险绝手法,结构的变化...
“复归平正”,懂得变化,或者研究过变化的人,在《集王圣教序》中就会发现处处有变化。
而不懂字的人,没研究过变化的人,看《集王圣教序》是平和的。
研究近20年《集王圣教序》的刘京闻老师认为,这并不代表你就比别人差,而是在学习方法上“栽了大跟头”:
一是临帖的目的没有明确,就是我为什么要临帖,临这个帖想要学它什么;
二是临帖时没有太多思考,仅就写形而写形,依葫芦画样,大脑没有对起笔、行笔、收笔的特点和结字特点形成记忆,手上没有形成与原帖一致的书写状态和习惯;
三是估计个人坏习惯根深蒂固,无法在创作中融入所临的帖的精神。
这样一来,要是写起《圣教序》,肯定会困难重重了。

刘京闻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书法工作室导师,廊坊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作品多次入展全国书法展及兰亭奖,曾获全国第二届青年展二等奖,全国第三届扇面展一等奖,2013年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三名”工程,同时入选中国书法杂志主办的“全国中青年60家”作品展,曾多次担任由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书法展览评委,2015年为中国书协主办的“中国书法公益大讲堂”专家组成员。

2017年入选中书协主办的《民族脊梁——全国百名书家作品展》在国家博物馆展出,2018年入选由中国书协主办的“现状与理想——当前书法创作学术批评展”,2019年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源流·时代”书法展,作品多次被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等专业机构收藏。

刘京闻老师作品

没有变化的字,就如同古人说的“状若算子”,呆板机械,了无生趣。
那么,变化的“火候如何掌握?
《圣教序》是对王羲之最精华的采摘,细品《圣教序》单字,守律而合于自然,其在纵横取势、对比变化、奇肆古风等简直完美到无懈可击。
就是这完美得“无懈可击”,让学习它的书友头痛不已!究竟该如何解读这里面的变化?
一起听听刘京闻老师的解读...
4月11日晚8点直播开讲,长按二维码立即进群

2

《圣教序》中的字,来自于王羲之不同的帖中,实际上王羲之是一帖一面目,将这么多规定内容的字收集起来,并要做到风格大致协调,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怀仁采取了避免连带,字字分开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
对于学员来说学此帖,最大的好处是解决字形,而最大的障碍在于字和字之间的连贯和行气的畅达。

刘京闻老师作品

对此,刘京闻老师提出:结体原则和空间的处理是解决问题的两大关键!
刘京闻老师说:“对《圣教序》这种笔法森严、结构完美、变化无常、刻工精良的碑帖,结构处理用的招数很多,我们只能够一招一招地琢磨”!
多变的结构在《圣教序》里随处可见,就等着你去发现,发现了,《圣教序》是变幻无穷,多姿多彩...

或许会发现:

这个字有一点疏密对比的特点、那个字有一点欹正变化的特点、那个字又另外有一些小特点...

如果把这2000多个字总结出变化规律和特点,那就会成为一个“大的特点,大的变化”,甚至会成为一个书法家未来创作中,风格形成的基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