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宝贵的财富正在不知不觉中流失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相信都有过类似下面的体验和经历:

学习的时候,每过一会儿就不由自主地点开微信朋友圈,看看谁又发布了新消息;

本来正沉浸在工作中,手机上突然弹出的一条花边新闻,就忍不住打开一看究竟,之后就一条接着一条,等想到该干正事的时候,已经半个小时过去了。

原打算利用下班之后的时间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但最终还是没能抵挡今日头条、非诚勿扰、王者荣耀的诱惑,直到深夜。然后一边告诉自己,明天再不能这样了,一边洗漱睡觉;然而,第二天照常如此。

现如今,互联网作为现代社会的信息基础设施,的确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空前的便利,使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变得更加容易;

但另一方面,网络游戏、偶像剧、各类娱乐综艺、热点消息的触手可及,也在更大程度上占据着我们有限的时间和注意力。

长此以往,我们在做事时需要的专注度和深入思考的能力将会逐渐衰退。

就像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当中讲到:“接收的信息越多,过滤和思考的能力越差。”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休闲娱乐都是不好的,否则人生也太没劲了点。

可如果不主动把握并调节好休闲娱乐和自我放纵之间的分寸和尺度,一个不小心没准还真就会被这个时代给“娱乐至死”了。

01

“注意力”是最宝贵的财富

每一个人身上都拥有三种最珍贵的资源:时间、金钱、注意力。

假如现在要让你对它们的价值和珍视程度进一步排序,你会怎么排?

在我看来,正确的顺序应当是下面这样的:

首先,时间 > 金钱。

这个道理很简单,多数人也都明白。金钱是一种可再生资源,花了还能挣,走了还会来;而人一生的时间就那么多,过一天少一天,不能复用,也不可再生。

对于很多聪明人来说,能花钱解决问题绝不会浪费时间,因为他们要用这些时间来创造更高的价值。

其次,注意力 > 时间

曾有人在美国2000名员工中做过一项调查统计,虽然每个员工每天的固定工作时间为8小时,但能够完全集中精力进行高效率工作的时间只有2小时53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精神涣散、情绪低迷、分心走神的状态下工作的。

也就是说,无论你的时间管理方法有多科学,不管你在一天里能挤出多少时间,如果你无法集中注意力或者状态不佳,基本也都是无效时间。

况且,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个小时,抛去生活中的必要时间支出,所能节省下来的时间也不会相差太多。

而相比之下,单位时间内的注意力和使用率的提升,所能带来的效用和收获更大。

因此,“时间管理”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关于“精力”或者“注意力”的自我管理。

最终得出的结果就是:

注意力 > 时间 > 金钱。(希望你能记住这个公式)

注意力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注意力有两个特点:

一是你任何时候都在花费注意力,不用在这里就用在哪里,即不能关闭也不能赞起来;

二是注意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这里用的多,那里就用的少,即不能复制也不能共享。

注意力的价值和特点,决定了它终将会形成一门生意,从而沦为商家们的必争之地。

02

互联网商业的本质是获取注意力

在当今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条件下,商业通过销售产品赚取利润变得越来越难,注意力聚集的地方逐渐成为交易的入口。

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中曾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做“国民总时间”——是目前最稀缺的资源,于是商家们开始不遗余力地争夺这个国民总时间,也就是我们的注意力。

不信可以看一下你手机上的各种App,或者电脑上安装的互联网软件,一定是使用人数越多,使用时间越长的价值越大,所属企业的估值也越高。

注意力既可以卖给广告商,也可以直接变现。

而夺取注意力的商业本质,注定了互联网和大众媒体自带以下属性:

俗化

注意力生意不好做,需要不断推出新鲜刺激的内容才能吸引大众的眼球,而且人脑的适应能力很强,再新奇有趣的内容,也很快就变成熟悉的事物。

唯一的办法就是往越来越“低俗”的方向走。各种娱乐圈花边新闻、耸人听闻的社会事件、宣泄情绪的标题党文章、低幼化的网络游戏...从来都是网络媒体的流量黑洞。

内容生产工业化

获取注意力既然是一门生意,那也要讲究个成本收益率。只有以最低的成本生产更多内容才能获得尽可能高收益。

而你所看到的很多内容,很多都是职业网络写手(内容生产者)速成的廉价作品。

他们首先用专业的软件监控用户的搜索流量,根据关键词找到用户最感兴趣的话题,然后以几十分钟一篇的速度生产最吸引眼球的内容。

写手在写文章时,所关心的只是能吸引多少流量、能带来多少广告收入,用多长时间写完;至于质量,一点都不重要。就好像现代化的养鸡场一样。

获取流量手段多样化

为了能引起你的注意,各种高科技手段加上心理学、行为经济学、认知神经科学的“套路”也被用到了极致。

当你浏览信息的时候,系统会根据历史记录分析出你的习惯和偏好,为你推荐最感兴趣的内容;

对于你的每一次交互,都会做出充分的反馈,让你不断获得成就感,从而继续操作下去;

当你打算离开的时候,各种“相关推荐”、“猜你喜欢”、“大家都在看”这些试图将你留下的信息一定会及时出现。

这些低俗、刺激、碎片化的信息不仅会占据和分散你的注意力,更严重的是,它会进一步重塑你的大脑结构,让你的思维变得浅薄。

03

新工具带来的社会分层终将不可避免

大量科学研究已经证实,人的大脑是具有极高的可塑性的。

研究人员发现,出租车司机大脑后部的海马体就比一般人都大,因为这个部位主要负责在大脑中绘制空间环境的映像,海马体变大更有利于司机对地点和路线的识别和记忆。

也就是说,人的大脑会被经常接收的信息所塑造。你接收什么样的信息,大脑结构就会被什么样的方式所塑造。

低俗、刺激、碎片化的信息让人不需要太费力就能轻易获得愉悦感,让大脑的兴奋阈值不断升高。久而久之,也就很难再去做那些需要集中精力而且不那么愉快的事情,比如阅读、学习和思考。

并且,长期接受碎片化的信息,学习和思考方式变得更快、更浅、更浮躁,注意力更容易分散,从而使长时间深入的思考变得越来越难,也会让那些只有在专注状态下才能产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离我们越来越远。

等遇到需要分析和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时,也只会本能地到外部去寻找现成的答案。

布热津斯基说:“公众们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最终他们会期望媒体为他们进行思考,并作出判断。”

当然,在互联网信息革命的冲击之下,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陷入低俗、浅薄、碎片化信息的洪流与陷阱之中。

人类历史的发展有一个规律,就是任何一个新技术新工具的出现都会把人分为两类:

20%的人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新工具所带来的便利条件和正面作用,最终取得更快的发展和进步;

80%的人看不起、看不惯、看不懂,甚至被新技术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所奴役,最终被时代远远地甩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大后方。

就像有的人利用互联网金融工具理财,有的人上当受骗;

有的人开网店赚的盆满钵满,有的人连网上支付都觉得不安全;

有的人在海量信息中萃取知识,有的人只会消遣娱乐。

时代每向前发展一步,都在把人类分层,结果就是,20%的人最终占据80% 的资源,贫富差距和阶层分割在所难免。

当一个人越来越难以集中注意力,也就越来越不愿意去学习和思考有深度的、复杂的内容,最终只能通过浏览低幼化的娱乐性信息来耗散他们无处发泄的精力,最终被固化在人类认知的边缘。

就像麦克卢汉所说的:“我们创造了工具,工具反过来塑造我们”。

同样的道理,你选择了什么样的信息和媒体,它也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塑造你。

04

如何应对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从而尽可能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在有用的地方?这里给为你提供3个建议:

1、主动学习

人心就像一块田,不长庄稼就长草,如果你不去主动学习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它就会被没用的垃圾所占据,这不是用意志力所能控制的。主动学习自然就会主动筛选信息,将垃圾信息过滤掉。

找到自己的兴趣,并设定一个长期学习目标和方向,主动地去学习某一个领域的知识。

目标不需要太大,每次学习的内容不需要太多,只要有进步就好。

目的不是为了成名成家、财务自由,只要能对抗生活中的庸俗、琐碎和空虚,保持清醒的头脑,别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就够了。

2、屏蔽抢夺注意力的信息

别小看你手机上和电脑上的任何一条消息推送,其背后大多都是专业团队群策群力精心设计的成果,目的就是诱导你将其点开。

最好不要跟专业对抗,从长期来看,你必败无疑;更好的办法,是将没用的消息推送功能设置为关闭状态,还能让手机省点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