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前期的山水画派与“金陵八家”

大清王朝为时260多年,美术史家根据这个时期的山水画发展情况,将其分为两个时期,清代初期至乾隆为前期,嘉庆至清末为后期。

中国绘画发展到明清之际,文人画可谓盛极一时,文人画家的著作也陆续问世,他们对文人画推崇备至,文人画在画坛占据压倒一切的地位。

文人画的发展过程中,虽然都以传统绘画为基础,但是对待传统的态度并不一样,“摹古”与“创新”一直不断地争斗着,两种说法,两种画风,截然不同,泾渭分明。

明末至清代乾隆,约有180年的时间,期间杰出的文人画家辈出,他们在绘画的造型、笔墨以至诗词题跋等方面,由于经过精心的探讨,获得一定的成就。

在艺术创作思想上,尽管他们表现出一种消极的意趣,但是在艺术技巧上追求精炼,有的画家精进不懈,成果卓著。

革新的一派,在绘画创作上,强调个性的解放,要求“陶咏乎我”,提出“借古开今”,反对陈陈相因。

他们不愿受古人约束,自辟蹊径,强调“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

清代石涛画作

这一派的代表画家有弘仁、髡残、朱耷(八大山人)、原济(石涛)等所谓的“四僧”,其中石涛最为突出,稍后有金农、郑燮(郑板桥)、罗聘等所谓“扬州八怪”。

与之对立的所谓“正统派”的娄东派、虞山派,即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等“四王”,他们强调“日夕临摹”、“宛然古人”,要求做到与“古人用鼻孔出气”。

清代画家王鉴山水艺术作品(局部)

这两大绘画派别或体系,前者有一定的创造性,适应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尽管在当时不为当道者所重视,也仍然在发展着。

后者持“正统”的态度,符合当时朝廷粉饰太平的需要,取得当道者的支持,有的画家如王翚、王原祁曾一度出入禁宫,能够在大江南北造成煊赫声势。

“金陵八家”是指明末清初时期,生长或长期居住在南京的八位著名画家,他们是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谢荪、胡慥。

他们回避当时的社会矛盾,大都隐居不仕,往来于江淮一带,以书画为生。有时聚在一起,以诗酒自娱,也就在这种生活状态下,流露其政治抱负与艺术主张。

郑板桥《竹石图》

这些画家,各擅所长,能于吴门派、华亭派之外讨生活。“所惜相传日久,积弊日滋,流为板滞甜俗,至有人谓之纱灯派,不为士林所见重”。这八家以龚贤为首,远宗董源、巨然,用墨深厚,独得其法。

明末清初,画史上往往将几位画家一地域相同而合称之,或以志趣相近而合之,也有的自称画社,按其社名合称之。合龚贤等为“金陵八家”,就是在这种风气中产生的。

此外,在这个时期,与龚贤同籍的画家,尚有称“玉山十三家”者,包括潘澂、归世昌、徐梦龙、沈宏先、张檟、桂琳、沈柽、张炳、徐开晋、顾宏、许瑔、龚定、姚曦等,他们都是昆山人,曾组织画社,又称其“玉山高隐十三家”,自明末入于清初,只在一地活动,影响不大,附之以闻。

(0)

相关推荐

  • 曹星原的中国美术课7.野逸与独创

    野逸与独创 明清时期,中国画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怎么能够不沿袭他人.独辟新径,成了特别困难的事情.而野逸与独创,就是说有些画家突破了传统,走出了当时被认为有点"野",但现在看来却具 ...

  • 品鉴丨石涛:挥洒笔墨写天地(下)

    这时期,石涛在文人荟萃的南京地区如鱼得水,与当地许多诗人画士结识,其中著名的有屈大均,孔尚任.龚贤.戴本孝.查士标.程邃.黄云等,还认识了卓子任.郑瑚山.博问亭等官吏名流,他们对石涛艺术境界的升华大有 ...

  • 「觅画记」戴本孝:擅长枯笔,深得元人气味(上)韦力撰

    戴本孝是清初画家,其字务旃,号鹰阿山樵,安徽和县人,属于正统的遗民画家.束新水在<从实景到画景:戴本孝澄怀味象画故国>中就给出这样的界定:"严格地说,遗民必须生活在新旧两个王朝交 ...

  • 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四王”国画欣赏

    丹青留芳,与子同享 王翚<夏山烟雨图> 在明末清初的文人画坛上,有两个风格迥异,但影响力都极大的画派.这两个画派的代表人物,我们都挺耳熟. 一派是由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四位互为亲友 ...

  • 清朝四僧山水美学之比较

    石涛(款) 深山秋水图 古人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古人喜欢纵情山水,在精致的小桥上.飞流的瀑布旁.潺潺的河流便.奇巧的树木下与远离人世喧嚣的房屋小舍里肆意歌唱--他们在山水的涤濯中,对内在世界的了解 ...

  • 前面写过山水画派之虞山派奠基人黄公望与常...

    前面写过山水画派之虞山派奠基人黄公望与常熟虞山的故事, 今天写个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吴中四才子"之一唐寅与常熟虞山的故事, 传说常熟虞山是活的,山长18里,山高160丈, ...

  • 南方山水画派之祖巨然,山势圆润平淡奇绝,处处透露出禅意

    导语:北宋沈括称之曰:"江南董源僧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后人多以"董巨"并称,视之为南方山水画派之祖. 巨然是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僧人大画家,他是南宗山水 ...

  • 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期末考前小测

    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期末考前小测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表中耕地面积增加的原因是( ) 年代 耕地面积(顷) 顺治十八年(1661年) 5493576 ...

  • 清朝前期全国地图的测绘

    清朝前期全国地图的测绘 中国的地图测绘已有悠久的历史.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三幅绘在帛上的地图,显示了两千多年前的测绘水平.那时人们绘制地图,既包括了山脉.河流.居民点和道路等地形图的基本要素,还注 ...

  • 中国龙形山水画派

    中国"龙形山水画派"是中国画流派之一."龙形山水画派"创始人赵伟先生,他将中国龙文化和中国山水画文化进行融合,而发明创造的"龙形山水画"是具 ...

  • 清朝前期,中国有三大宝岛

    清朝乾隆皇帝年间,平定了准葛尔,把西域彻底纳入中国版图,至此,清朝完成了大一统. 清朝的版图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完美的版图,它把东北.蒙古.西域.青藏.中原.云贵.台湾.南海诸岛全部囊括进来.当时大清朝疆 ...

  • 清朝前期,中国的五大群岛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极盛时期的版图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西北包括唐努乌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包括库页岛),南达南沙群岛,面积约1316万平方公里,国家空前统一,版 ...

  • 清朝前期,中国的五大高原

    清朝前期,国力强大,疆域广阔,东到库页岛,西逾葱岭,北到西伯利亚,南到曾母暗沙,极盛时期的面积高达1316万平方公里. 当时的中国,有五大高原:蒙古高原.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