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朱自清、老舍、巴金......大师笔下的云南,你见过么?
■
记录一个城市的美
除了摄影 最震撼人心的是文字
图源:云南发布
—
云南有多美
无需开口
作为必到旅游的榜单之一
它的美众所周知
除了美景你知道他厚重的人文历史吗
老舍、汪曾祺、林徽因、沈从文、朱自清
......
都曾在云南生活过
笔下都有过对云南的描摹
“翻开”这些文字你会发现
中国西南边陲的这座城市让人太过着迷
老舍“奇迹喜洲”
——老舍先生《滇行短记》
“喜洲镇却是个奇迹
想不起在国内什么偏僻的地方
见过这么体面的市镇
远远的就看见几所楼房
孤立在镇外
看样子必是一所大学校”
图源:大理文旅
东临洱海,西枕苍山,千年来,喜洲古镇静静伫立于苍洱西部。这里曾是南诏古国的陪都,早在南诏入主洱海周围之前,就是白族先民“河蛮”的聚居地。
比起热闹的大理古镇和双廊,今天的喜洲显得有些安静平和。
走在古朴的石板街道上,感受白族民居的雕梁画栋;
吃一块正宗的喜洲粑粑,或甜或咸,你自己决定;
走进一家扎染作坊,亲自体验一把白族扎染技艺,给自己做一块独一无二的小方巾。
这里是另一个江南,却更有味道~
图源:古韵喜洲
■ March
汪曾祺“想念昆明的雨”
——汪曾祺《昆明的雨》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 丰满的
使人动情的
城春草木深 孟夏草木长
昆明的雨季 是浓绿的
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
显示出过分的
近于夸张的旺盛”
图源:云南新闻网 摄:刘江玲
想念昆明雨的汪曾祺,是昆明的“怀乡人”;在昆明的七年里,他遇到他的好友、他的老师、房东母女、还有他一生的伴侣......40年后的花甲,他提笔写下了昆明的雨,来怀念那些过往的美好岁月。
昆明的雨“下下停停、停停下下”,连绵不断,就像汪曾祺多年后对昆明生活的时光一样,念念不忘。
图源:云南新闻网 摄:刘江玲
■ March
朱自清“无穷大的蒙自”
——朱自清《蒙自杂记》
“城里只有一条大街
不消几趟就走熟了
书店,文具店,点心店,电筒店
差不多闭了眼可以找到门儿
城外的名胜去处
南湖,湖里的崧岛,军山,三山公园
一下午便可走遍 怪省力的
不论城里城外 在路上走
有时候会看不见一个人
整个儿天地仿佛是自己的
自我扩展到无穷远 无穷大”
图源:红河文旅
千年蒙自,有着珍贵的历史文化,独特的饮食文明和秀丽的景色。这里是清末民初云南对外通商最大的口岸,诞生了云南第一个海关、第一条民营铁路、第一个驻滇领事馆......这些第一们,见证着蒙自不平凡的青葱岁月。
走在蒙自街头:在黄白相间的法式建筑里,感受昔日模样;
在南湖公园泛舟湖上,倾听风声划过鬓角的沙沙响动;
吃一碗最正宗的过桥米线,在鲜甜中回味无穷;
步行在滇越铁路的米轨之间,与“法式浪漫”来一场不散的自拍;
在西南联大旧址里,追忆文化大佬们的似水年华。
长桥海 西南联大旧址 图源:今日蒙自
■ March
巴金“个旧的春天”
——巴金《个旧的春天》
“我离开个旧的时候
太阳已经升到老阴山的上空
金湖给照得象一大片发光的明珠
云锡公司的大楼庄严地立在湖的那一面
车子继续地往前走
我的心却不愿意跟着它前进
我惋惜时间过得太快了
我刚刚爱上了这个地方
怎么能毫无留恋地离开呢”
图源:锡都个旧
个旧,一座因锡而生、因锡而兴的工业城市,素有“世界锡都”、“东方佛罗伦萨”、“北回归线上的明珠”等美誉。
坐落在哀牢山脉的个旧,经北回归线穿越而过,这里山峦叠嶂,这里河流纵横。只有深入这里,才能解锁出她更多的风光。
春天,去加级寨,看万亩梨花“白雪纷飞”;
夏天,去蛮耗热带雨林,在原生态的雨林中消散暑气;
秋天,去大屯海,感受秋风拂过脸颊;
冬天,来到个旧街头,吃一份香气扑鼻的沙甸烤鸡,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老阴山杂粮饭。
加级寨梨花谷 大屯海 图源:红河文旅
■ March
季羡林“无法歌颂的石林”
——季羡林《石林颂》
“但是 我却无论如何
也抑压不住自己的激情
我不能沉默无言
石林能使画家搁笔
歌唱家沉默
诗人徒唤奈何
我既非画家
又非歌唱家
更非诗人
我只能用这样粗鄙的文字
唱出我的颂歌”
图源:云南网
乃古石林在当地彝族的语言中是黑色的石林,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是世界唯一位于亚热带高原地区的喀斯特地貌风景区,素有“天下第一奇观”“石林博物馆”的美誉,也是与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桂林山水齐名的中国四大旅游胜地之一。
除了屹立在大地上鬼斧神工的石林,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彝族撒尼人,还形成了以"阿诗玛"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撒尼叙事长诗《阿诗玛》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译为20多种文字在世界多个国家广泛传播;电影《阿诗玛》享誉海内外。
《阿诗玛》剧照 石林 图源:云南发布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