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菜天下

冒菜天下

作者 ▏ 平叔

走在泉州的大街上,随处可见“火锅、“串串”字样的招牌,而且场面做得挺大。暗想,这一腔麻辣的吃法简直是侵略性太强了,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

再走,又发现一写着“冒菜“的小店,我问当地朋友,晓不晓得这“冒菜”是什么意思?朋友有些迟疑,说是不是姓冒的人开创的什么菜?完全是一头雾水的样子。我摇头,说还是让平叔在这泉州西街上搞个移动学习班吧,咱们一边逛着,一边聊聊冒菜的真面目。

何为冒菜?

简而言之,冒菜,首先得具备一锅汤料和食材。

讲究一点的汤料,也就是那些所谓号称百年传承的老汤料,其实就是中医大师用你不认识的字迹开出的几味中药,再按烹饪大师开出的各种调味品,你自己把他们混合在一起,然后放入天子九鼎里面,用普罗米修斯的火种慢慢熬制成充满秘诀的麻辣红汤,于是大功告成,就可以冒菜了。

这里的“冒”,就是一个将食材“烫熟”的烹饪过程。

那么,如何“冒”呢?

传统的冒菜场景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把菜(荤素皆可)甩进油腻黢黑的竹捞子里面(你千万不要嫌弃油腻和黢黑,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表明岁月的沉淀,才能说明是一家百年老店,才能让你爱死它);将竹捞子沉浸在滚锅里汆煮,然后将汆煮熟的菜倒进钵钵中,钵钵里面有已经提前放好了提神提味提高味觉神经的佐料,最后顺便再舀一勺热汤热汁浇进砂钵里,最后再做些面子活路撒上葱花、香菜等等,使其看起来绿绿葱葱好像是希望的田野上……这就是江湖上传说中的一碗冒菜。

冒菜的烹饪技术也许不太复杂,但政策性极强,关键是一定要懂政治守规矩。

冒菜的最大政治就是要烫熟,烫不熟就是在给顾客肚子里面下烂药,谨防顾客回头找你麻烦,让你拿话来说。

规矩就是要掌握好下菜的顺序,绝不能先下蔬菜后下肉肉,如此会耙的耙生的生,面相难看还坏了纲常。

那么,如何来科学定义冒菜呢?

这个要听成都人的,成都人最善于总结,成都人嘴巴里面说出来才是最简明扼要的。

成都人说:冒菜,就是一个人的火锅,火锅就是一群人的冒菜。

看似简单的一个“冒”字,要认真解读起来并不简单。“冒”,是四川方言,也是成都人的口头禅。

“冒”不仅仅是冒菜里将菜烫熟的意思,还有“冒皮皮”,“冒把”的许多说法。

要想真正把“冒字弄清楚,绝非是吃几回“冒菜”就可以解决的,而是要认真在成都呆两年,多在茶馆里面泡几碗老三花才弄得醒豁的。

关于冒菜的起源,我以为大概有两种版本。

其一为卤菜说。
川人嗜吃卤菜人所共知。四川的卤菜、凉拌菜味满天下,让天下人服气。

卤水可以卤肉,卤水也可以卤蔬菜。长时间为卤,短时间为冒,由此诞生成都一道风味吃食——冒菜。

譬如成都本土的“烤鸭”便是川菜冒界的翘楚精英。

另一种说法很古老。
西汉时期,四川尤其自贡的井盐大量开采使用,川人“尚滋味,好辛香”的饮食习惯初步形成。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社会动荡,军阀割据,群雄间征战不已,军队中各种疾病肆虐,士兵没有食欲,食不甘味,严重影响了战斗力。随军郎中为了防止疾病在军队中蔓延,命令随军伙夫在热菜汤中加入一些中药、香料,如此一则防病治病,二则产生香味,达成调味之目的,提高士兵进食的欲望。这样加药加料烫出来的菜,受到军中将士喜爱。

后来伙夫退伍离开军队,自谋职业开了一家卤水烫菜的馆子,生意不摆了。菜好吃,食客却不知其名,乃问询于伙夫,伙夫用四川方言回答冒了个皮皮,说是“冒菜”。

哈哈,这个说法比较古典,也比较“乱冒皮皮”,但是好多领导喜欢,因为它够历史,够文化,讲起来天花乱坠。管它“冒把”不“冒把”。

但不管冒菜起源自于哪一种版本,但基本做法却相对一致:必须得先制卤水,卤水是冒菜的基础,食材是上层,没得基础,上层只能生嚼。

冒菜能在全国大行其道,得益于它的包容与广泛性。世间所有的,不论荤、素、豆制品,也不管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没有什么食材不能往锅里扔,没有什么不能冒的。

冒菜,一个冒字走天下,何其了得!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