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补气要药)人参
二、人参
古代本草认为,人参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本经》)。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自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疟,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时珍)。
今高校《中药学》教材说: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现代药理证实:人参健脑、强心、扩血管、双向调血压、抗休克、保肝、促进蛋白合成、降血糖、消炎、抗应激、抗衰老、降血脂、抗动脉硬化、抗肿瘤、促造血。增强肾上腺皮质以及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
我认为,人参补五脏六腑,不是只补脾肺,也不是补脾肺心三脏,更不是专门补脾。后人注重人参补脾肺,不过是脾肺(即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虚证更常见,因而这方面的经验积累较多而已。值得注意的是,现代人参药理研究,很少涉及人参对“肺”(呼吸)和“脾”(消化)的作用。其实,必然是因为其补益作用而对该两脏的虚证症状呈现双向调节。比如,人参既可以治腹泻,也可以治便秘;既可以止咳喘,也可以兴奋呼吸。当然,前提是均属虚证所致者。人参大补元气,不等于它只补和血相对的气。相对于血,气指统血功能;相对于宏观的血肉(器官、组织等)之躯,气指功能,也指肉眼不可见的细胞、细胞器、大分子、小分子和离子。人体的元气既包括血肉,也包括血肉之功能。没有脱离肉体存在的精神,也没有脱离血肉存在的机体功能,于是,补气之方药必然能补血,只是侧重不同而已。
人参的现代药理研究结论可一言以蔽之:强化或双向调节全身机能。如对血压,人参抗休克是升血压,但血压异常升高时它又可以使之下降而趋向正常。再如人参既可治多困、嗜睡,又可治失眠,即因其对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有双向调节功能。人参的主要药理成分是人参皂甙,现有多种注射剂。
以下列举人参单味验案并加上我的按语。
案1:流产血崩欲脱
召翁夫人,怀孕三月,胎动血崩发晕,促往视之。乃告翁曰:“妊娠胎下血晕,已为重险,今胎未下而晕先见,倘胎下晕脱奈何?”翁嘱立方,予曰:“血脱益气,舍独参汤,别无良药。”翁问:“所需若干”?予曰:“数非一两不可”。翁出取参,予闻房内雇妇私语:“胎产服参不宜”。急呼之出,语曰:“尔何知?勿妄言以乱人意。”少顷,翁持参至,予欲辞回,思适才向雇妇所言,恐病人闻之疑而不服,岂不偾事,只得俟之。翁持参汤,予随入房,病人果不肯服,翁无如何。予正色言曰:“性命安危,在此一举,今若不服此汤,胎下晕脱莫救。俗见胎产忌服人参,无非恐其补住恶露,在胎下后,犹或可言,今胎未下,与平常临产无异,岂平常临产可服参,今昏晕欲脱,反不可服乎。予治此证颇多,勿为旁言所惑”。病人释疑,一饮而罄。予曰:“有此砥柱中流,大势可守,尚防胎下复晕,其参相再煎与服为妙。”诘朝复诊,翁云:“昨遵谕,仍将参相煎服,薄暮胎下,恶露无多,晕亦未作。”(《杏轩医案》)
案2:流产血崩,气随血脱
冯某,31岁,1978年6月12日8时诊。已妊3个月,不慎跌倒,即感小腹隐痛、下坠、连及腰部,次日阴道出血点滴,持续不断。当地医生予安胎止血药治疗,效果不显。复因劳作,小腹疼痛加剧,阴道出血增多,随出血下一胎盘,阴道出血仍不止。并见面色苍白,头出冷汗,手足逆冷,眼黑头晕,神志恍惚,唇舌色淡,脉极细,摇摇无根,血压4/1.5kPa。中医诊断:产后血崩,证属气随血脱。急刺人中,又以红人参60g,切细急煎10分钟,取药汁频频服下,第2次煎10分钟,取药汁继续服用。到2小时,血压15.9/8.7kPa,阴道出血停止。追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