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评论远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书法是一项神奇的文化行为,它本来诞生于高层知识分子中间,只有少数人才能享有的文化权利。随着社会发展书法便散落民间,即便是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社会,普通民众对于书法的热爱也日益升温。
大众对于书法的热爱也提高了书法评论的声量,各种媒体都有大量专业性的评论文章,众多的朋友圈也充斥的关于书法的论调,可谓前所未有之新局面。但是冷静下来,众多的评论中有多少是值得思考的?书法评论远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 古人是如何评论书法的
秦国宰相李斯建议秦始皇“书同文”,把各国文字统一为小篆,这种标准字体的产生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鲁迅称赞李斯为“书法鼻祖”。
▲泰山刻石
李斯还有《论用笔》一文传世讨论用笔之法,此文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字,据考证是最早阐述书法理论的文章,可以说开启了书法评论的先河。李斯的著述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不过书法史上最为耀眼的一颗明星却与书法评论紧密相关的。
提起“王羲之”这三个字可以说是神一般的存在,学习书法的人开口便会说:“我是取法王羲之的!”似乎沾了书圣的边,自己便会身价倍增,不过王羲之在他那个时代名气并没有现在想象的那么大。当时有个叫庾翼的名士,书法也是很出名,当他看到幼童们学习王羲之书法时便酸溜溜的说:“你们这些小孩不懂事,竟然跟王羲之学野路子,等我好好教教你们!”
▲王羲之《妹至帖》局部
王羲之地位的提高要从一百年以后的南朝说起了,当时梁武帝萧衍非常喜爱王羲之的书法。按照当时的排名,王羲之是排在儿子王献之的后面的,萧衍说王羲之还是比王献之写得好,他还选取王羲之的书帖复制出来供给贵族的学习。
唐太宗李世民自己也算是帝王中的书法家,他也是非常喜爱王羲之的字,他派出特使在全国上下搜寻王羲之的真迹,甚至演出了“萧翼赚兰亭”的历史悬疑剧。
他评价王羲之说:“学习书法,只需要学他一人就可以了,其他的人根本不足讨论!”有了两位帝王级的评论,王羲之的地位不断提高,直至现在他书圣地位屹立不摇。王羲之可以说是被书法评论推上神坛的成功案例。
▲蔡京书法
有没有失败案例呢?肯定有!说起宋代书坛可谓名家辈出,人们总结出了其中四位代表人物,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不过最初的“蔡”应该是蔡京而非蔡襄。
▲蔡襄《暑热帖》
蔡京虽然最初是学习蔡襄书法,但是他为人灵活,有机会接近宋徽宗后受到艺术皇帝的熏陶,自己的艺术天份也被激发出来。他的书法不受规矩约束,写出了潇洒的气质和自然的天性。据说,有一次蔡京和米芾闲聊,他问:“当今书法谁最强?”米芾恭维的回答:“当然是您和您弟弟了!”
蔡襄书法虽然也属上乘,但是其拘谨的弱点在宋人尚意的文化氛围中是无法超越蔡京的。不过蔡京的人品却被后世所诟病,“奸人”“庸劣之流”等等字眼加诸其身让他无法翻身,虽然书法和人品不能画上等号,但是蔡京最终还是在“名嘴”的谩骂声中从名人榜中踢了出来。
▲黄庭坚《诸上座帖》局部
在书法评论史上也有当面“抨击”的有趣案例。苏轼和黄庭坚亦师亦友,黄庭坚非常尊重苏轼,他曾在苏轼的《寒食帖》后题跋“于无佛处称尊”,这是对苏轼莫大的敬意。
又一次,两人谈论起书法的问题,苏轼给黄庭坚下的评语为“枯树挂死蛇”,黄庭坚听罢也给苏轼下了评语“石压蛤蟆体”。虽然两句评语初听上去颇为不雅,但是却一语中的点名了各自书法的特点,诙谐生动,为书法史谱写了精彩一笔。
▲赵孟頫《惠竹帖》
随着书法的发展,书法理论层出不穷,书法评论也越来越多元化,清末的康有为就是一位奇葩,他把改革的无畏精神转移到书法评论领域,成为了著名的“毒舌”评论员。他评论赵孟頫和董其昌说:“他们书法的毛病在于'怯弱’,像闺房中的丫头!”
▲董其昌《送李愿归盘谷序》局部
虽然康有为批评赵孟頫和董其昌的结论没有被能撼动他们的江湖地位,但也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最重要的是通过打击对方成功的树立了自己碑派鲜明形象。
- 如何做到高质量的评论
当今的书坛真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观点,有地相互奉承,如果你敢指出他的缺点,对方则可能立刻割袍断义;有的相互攻击,“丑书”“江湖书法”等等大帽子漫天飞舞,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好不热闹。在浮躁、热闹的背后,那些任意的评论终会被人们认清,如何做到高质量的评论呢?
首先,要深入研究书法理论知识,了解书法产生发展的历史,用笔的方法是如何演变和改进的。各个时期书法名家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们代表作品的艺术特色。最好能够通读历代书法理论的著作,毕竟前人的经验之谈是值得借鉴的。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乃是必读之作,他总结了历代名家的优缺点,对于传世的碑帖也有着中肯的建议,虽然康圣人的为人略有瑕疵,不过学问终究还是过硬的。高质量的书法评论不是程咬金的三板斧,一招制敌就可以获得精神上的胜利了,应该是专业的、学术性的,而且有着高度逻辑性的思辨过程,多学习理论知识是重中之重。
其次,要增加各方面学识,毕竟书法不止于技法的熟练,它更是文化修为上的成就。有人说西方可以用建筑史贯穿他们的历史,而中国则是用书法就可以作为历史发展的主线。书法包括了太多的内涵,从哲学到历史,从艺术到武术,所有的传统文化似乎都与书法有着内在关联。如果一味的关在房间里钻研技法上的精进,最终只是一名抄书匠而已,只有全面领略传统文化的精深,才能有轻松驾驭它的能力。
最后,学习书法是为了提高我们的修养,所以要秉持良好的心态,抛弃狭隘、极端的情绪,面对批评或者赞扬也应该以平常心去对待,凭着谦卑的胸怀理性思考,这样一定会在评价与被评价中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