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教学反思:“水膜成像”让课堂“活”起来
2013年暑假远程研修期间,有一份优秀作业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助学团队研修期间,李强老师撰写的《水膜成像的太空之旅》研究性学习设计,让所有参加研修的老师眼前一亮,李老师很好地利用太空授课的素材与透镜的应用作为研究性的课题,很有时代气息和学科的韵味。
对于李老师的巧妙设计,省专家孔祥龙老师也做出了精彩点评:
李老师的选材很好地抓住了机遇,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带来非知识方面的教育价值。这种意识非常值得老师们学习借鉴,把物理课和广阔的世界和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在李老师的研究性学习设计中,最值得借鉴的一处就是关于“情境”的环节设计。当初李老师是这样设计本节课的情境导入:
观看神舟十号简要发射过程,体会伟大祖国的科技进步。然后观看王亚平在太空教学讲解的水膜成像,奇妙的水膜不仅形状规则而且还能成像,镜头中看,水膜成的像是什么像?这是为什么呢?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应该说这样设计可以起到双重效果,一则通过观看神十发射的视频,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二则通过太空授课这种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视频,可以极大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为本节课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开了一个好头。
在认真研读了李老师的研究性学习设计以后,又将“太空授课视频”下载截取,将王亚萍老师进行“水膜演示”一段进行了编辑,制作成PPT课件,今天就用到了课堂教学之中。
通过今天在课堂上将“水膜成像”作为情境导入的素材,让整节课立刻“活”起来,气氛异常活跃。
第一步:让学生观看神十发射的部分过程
第二步:观看宇航员王亚萍演示“水膜”的制作过程
1.当学生看到水膜出现的时候,异口同声发出了“啊”的声音,那份惊奇与兴奋溢于言表,这是在地面上很难见到的现象。
2.当宇航员王亚萍轻轻甩动水膜,学生看到一滴晶莹剔透的小水珠在空中漂浮时,一起喊到:哇!惊奇和兴奋再度升华。
3.在学生还在兴奋之中时,引出了这节课最需要的素材——“水膜成像”。当同学们看到画面中出现的像时,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了,学生已经被这一系列的奇妙现象所震撼了。
应该说,这节课独特的情境导入让课堂空前“活”起来。此时此刻,我更加体会到远程研修给自己的课堂带来新的变化,只有潜心研修,学习和借鉴优秀教师的经验,并能很好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际中,这就达到了研修的目的,也才会真正领悟到研修的真谛。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作者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在《当代教育家》、《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中学物理》、《新课程评论》等国家、省级报刊、杂志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