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厉害的人,都把这件事当成了“人生跳板”

【 蘑菇心理  第1811天 】

 ◆ ◆

文 | 实用菌

 01 

人们每时每刻都在遗憾。

“我真的再也遇不到那样对我好的人了,可能成为一辈子的遗憾了吧。”

“生活就是九分遗憾,一分惊喜,而往往那一分的惊喜却迟迟不愿来。”

“我在山顶看过日出,我在海边看过日落,可能遗憾就是风景里没有你。”

人生最痛苦的两件事:一是后悔,二是遗憾。

这两者相比较,遗憾比后悔更让人痛苦。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防止遗憾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宁愿后悔。

“遇事不决,可问春风,春风不语,即随本心。”

想做就去做吧。

 02 

很多时候,人们并不需要错过一件多么大的事情才会觉得遗憾,遗憾往往表现在一件件小事上。

一件件想做却不敢做的小事。

那个上学时想站起来回答问题却不敢站起来的你;

那个想认识新朋友却不敢打招呼的你;

那个想表白却害怕被拒绝的你;

那个想反击却害怕被报复的你……

一件件小事,积攒了大大的遗憾。

那种“我本该得到”、“我本可以”的感受会使人消耗巨大的能量。

也许,我们该想想,为什么遗憾总是落在自己头上。

总是遗憾来自于总是恐惧。

成年后的遗憾,本质都是童年的遗憾。

张爱玲在75岁时孤独地去世,去世后一星期才被发现。

她在去世之前的近30年,都是一个人生活的。

她的两任丈夫,一个是习惯性见异思迁的大渣男胡兰成,一个是比她大29岁的德裔美籍剧作家赖雅。

在世人看来,关于爱情、关于陪伴,是张爱玲一生之中的遗憾。

这不得不谈到她的父母,父母在她10岁时离婚,父亲吃喝嫖赌、母亲远赴海外。

父母的爱、完整的家庭,对张爱玲来说,是空白的。

所以她成年之后失败的、不同寻常的感情生活,也不难理解。

同样的,我们生活中那些习惯于忍气吞声、畏畏缩缩的人,也许也是延续了父母之中某一方的角色。

如果父母双方之间的关系是很明显的一方强、一方弱,那么孩子就很有可能不知道如何与人平等的相处。

从而就会延续父母之中弱势一方的行为模式,总是在妥协,什么都不敢做。

怕做不好,怕得不到好的评价。

好像只有自己变得完美以后,才能够去开始实现自己的心中所想。

 03 

然而,这个世界没有时间静止的按钮,“完美状态”永远不可能在机会来临前、事情发生前实现。

一次次的顾虑,只会让自己陷入“我不完美-不敢做-遗憾-低价值”的恶性循环。

一次次的不敢,只会让那个小小的自我永远的蜷缩在那里。

第五季《吐槽大会》全新改版,以“审问式”采访著称的易立竞走入大众视野。

也许她的几句话可以推动我们往前走一步:

“你想过逃离吗?那为什么现在还没有出发,是不甘心还是无处可逃。

你有想做却还没做的事吗?是因为懒,还是因为不敢。

你羡慕别人的生活吗?你喜欢自己的生活吗?”

她的提问句句扎心,却能够帮助我们深度思考。

生活是自己的,唯有勇敢的去感受碰撞、冲突,才能在往后的日子里不留遗憾,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最近在看一档女明星脱口秀节目《听姐说》,发现了一位宝藏艺人,黄小蕾。

她是演员、主持人,当过老师、歌手,还出过书。

她的经历就像她在节目中说的那句话一样,“女人只要活得潇洒,何必端庄优雅。”

我想,一个敢于潇洒的人,一定不会留下太多遗憾。

她在演艺事业上没有大红大紫,但是自己想做的事都做过了。

追求过程,好的结果自然会来。

即使结果没有那么好,那也是没有遗憾的。

 04 

曾经的遗憾就在那里了,它无法消失。

我们应该让曾经的遗憾成为未来表达自己、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动力。

遗憾是一种“失败”的经验。

一个人经历了伤痛才能体会到什么是对自己来说重要的东西、什么是自己在乎的东西。

当一个人开始勇敢的表达自己,越活越舒展,他会感谢那些曾经的遗憾。

在未来面对更多遗憾的时候,也能够坦然面对,因为自己争取过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