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程模型:人人都能写出高价值的文章|思维模型No.46
所谓教程,就是教会他人理解相关知识或者指导其完成任务的材料,可以是文字,视频,语音等多种形式。这篇文章我们讨论的是文字教程,因为其他形式的教程都是以文字为基础制作出来的。
理论上来说,教程是最好写的一种文体,因为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做事,将做事的过程记录下来就是一份教程。
但实际中,教程又很难写,由于「知识的诅咒」,当一个人知道一件事后,他就无法想象自己不知道这件事,所以他写出来的教程就不能指导新手行动。
所以很多专家高手做出的教程,有很多专业术语,特殊操作,小白用户根本就看不懂,搞不明白。高手们在制作教程时忘记了自己是如何从一个小白变成高手的,自然的以为看教程的人都具有和他相似的背景,一样的知识。
所以要写出有用,能帮助他人教程的一个假设是:
看教程的都是小白用户。
因为会做的是不需要看教程的,只有新手才需要教程指引。那么一个合格的教程要能够:
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必要时引入类比,可视化,实例等方式,教会小白理解一个信息或者习得一项技能。
因为最终目的是要教会,而类比,可视化,实例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当小白不理解,学不会时,尝试从这三个方向来改进。
做电商平台时,产品上线后要写帮助文档,老板总是让我写,他说我写的他能明白,用户也能看懂。这或许因为我是个半路出家的产品经理,自己本身是个小白,思维受限不多,能以小白视角使用产品,写出操作指引。
所以,判断一个教程有没有价值,关注这两个就可以,即能不能:
教会人们如何依照步骤做事
教会人们怎样提高效率
根据这个要求,教程就是 Knowledge for action ,即关于行动的知识。
并不是所有关于行动的知识都是有价值的,有用的教程还能指导读者达成他们想要的目标。
我来举个例子,去年我在专栏发了一篇如何学习双拼的文章获得了97个赞,再加上回答问题获得的39个赞,已经有一百多人觉得这个教程有用,这还不算点了感谢和收藏的,比点赞的人还要多。
这个教程受欢迎,很重要的一点是我根据 2WSH 这样一个教程框架来写。这个框架是我的原创。即依次说清楚:
What(是什么)
Why(为什么要学,有什么用)
Situation(这个技能、知识在什么情境中使用)
How(怎么做)。
套用这个框架,人人能写出可以帮助别人的,有价值的教程。下面我逐个来解释这个框架的4个要素:
1.What(是什么,你要教什么东西)
在你告诉别人怎么做之前,先要让他知道你要教什么东西,解释清楚概念,概念模糊会造成后续操作的混乱。
2.Why(为什么要学,有什么用)
人的大脑喜欢归因和自我归因,喜欢寻求为什么,可以说,人类寻找为什么的好奇心在推动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在我们在思维模型No31.黄金圈法则里说过从为什么开始,由本质出发,才能激励每个人行动。
我们总是先问为什么之后,再明确怎么做。具体到我的双拼教程,为什么就是:
我为什么要学双拼,它好在哪里,什么原理让它打字的速度比全拼要快3倍?
于是就在前面原理部分做了铺垫解释,告诉读者双拼打字的原理和设计理念,我还说明了为什么这么好的东西没有普及的原因,说服读者继续往下,去看How怎么做的部分。
3.Situation(知识、技能在什么情境下使用)
很多教程缺这个环节或者将它放在最后面。他们忘记和忽略了任何技能和知识都在特定的形势和情境下才能有用。有个网上的段子,在前面铺陈了一大段说的挺热闹,告诉你如何轻松赚到100万,可以用这100万来投资,实现梦想,最后真相是,你得有个有钱的爹,赚100万的方法是,找你爹要三千万,然后存在银行,每年利息就不止100万。
知识离开了它存在的情境,就不能促进行动。我见过很多软件教程,不说系统环境,一上来就给出具体步骤,当我们按照步骤执行时,发现行不通,最后作者才说这个方法只适合 Mac 平台 ,而 Windows 系统不能这么搞,绝对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如果要写软件教程,一定先要在具体操作前让用户明白,教程适用环境,什么系统,具体到那个版本。其他教程也是,如果对完成情境有特殊要求,也一定要提前告知,让用户构建好相应环境后,再按照教程往下操作。我认为这是一个教程写作者的基本素养。
4.How(怎么做的详细步骤)
之所以称为教程,就是要教会人们具体的行动步骤,这是教程核心部分。在How部分务必 Step by Step,一步步的告诉用户如何行动。
每一步都要详实而清晰,小白用户能根据指引步骤实现教程要教会的效果,执行无误后可以实现有效产出。需注意下面四点:
1)保证指令清晰,精确
因为看教程的都是小白用户,他们一片茫然,根本不知道怎么做,指令一定要具体,清晰和准确。我记得学驾照时,在教练场里前面没有任何东西,坐在副驾上的教练说「减速」,因为对汽车构造还是有一定了解的,知道减速不止一种方式,就问他,怎么减速?
在这个情境下,「减速」指令就不够精确清晰,会开车的人都知道,让一个手动挡汽车减速,有好多方法,比如:
松油门
踩刹车
踩离合
这三者还可以相互组合,「减速」其实是一个结果,即让车慢下来,而不是具体可操作的动作,新手听到这个后不知道该怎么办。只有踩刹车,踩离合,松油门这样的动作指令对新手才有效。这个教练就犯了我们前面说的「知识的诅咒」,他不知道新手如何理解减速这个结果性描述。
当然熟练后就不需要这么具体的指令。像现在我开车,不仅通过「减速」这样的结果性要求,我就知道采取什么措施最好,甚至只需说「有人」这样一个状况,我也知道怎么处理,可能会刹车,可能会躲避,还有可能会为了不撞到人而去撞栏杆,这是一个熟手应有的意识和技能。
但不能要求小白用户也具有这个能力。有价值的教程一定要实现的要求是,指令清晰而具体,详细到每一步操作,每行输入,每次鼠标点击等。
2)要写完整
教程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有改变,有产出,那么不完整的教程肯定就不会让读者有产出。既然要写教程,一定要写完整,不能烂尾。
我们看到网上大把的教程都是不完整的,前面兴致勃勃的写了几篇,就没有下文了。更可怕的是不完整的教教程步骤还是互依的(一个环节依赖于另一个环节),就是说,如果作者没有后续,读者在前面步骤花的时间完全白费。这是大部分人写教程犯的通病,没有一个完整的产出。
写完整是个很高的要求,有时候事情特别复杂,限于精力和时间很难写完整。有个办法就是模块化,将复杂的工作拆分成更小的模块,每个模块间要独立,不互依的(我写的这个思维模型系列每篇文章就是一个独立的模块)。
然后再写细分模块的主题。比如提高打字速度这是一个很大的主题,我也写不出一个体系化的教程,但限定在双拼上,就好写了,再具体到如何使用小鹤双拼输入方案来提高打字速度,就更好写了,不到两千字就可以解决问题。它就是一个有用的,完整的教程。
3)保持更新
教程应该与时俱进,保持更新。特别是软件相关的教程,版本迭代快,教程需要及时更新。这样看来,公众号真不适合作为一个教程平台,因为它发表后就没法更改了。
你或许说,我懒,只想写一遍,写好了就不愿改了,有没有不改的招。不愿更新就写变化比较慢的事物的教程。比如同样写修车教程,你写修发动机的教程可能就不需要怎么更新,因为几十年来汽车发动机变化都不大。但如果写汽车导航的教程,电子设备更新快,每代车的导航可能都在变化,就要保持更新。
4)要有总结
教程的最后要有总结,如果能夹带干货更好,比如我在提高打字速度一文中,最后总结是这样的:
1)双拼除了能提高输入速度外,它可以减少按键次数,符合认知习惯,让我们的大脑更多去思考,而不是将注意力放在击打键盘上;
2)创造使用环境,不要做单纯的无意义的练习,边用边学更有成就感;3)坚持使用,逐渐熟练,形成习惯,这其实是学会任何技能的方法。
这个简单总结,让整篇文章提升了一个层次,它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教如何打字的文章,而升华为认知方式提升,习惯养成,以及学会其他任何技能的方法论上,是不是看上去高级了许多。
本文总结
最后我们也对这篇如何写出高价值教程的文章也做个总结。我们假设教程的目标用户都是小白用户,所以尽量使用通俗的语言,必要是引入类比,可视化,实例等方式,一步一步教会他人如何做事,或者教会他人如何提高效率。
写作过程中努力完成2WSH这样的一个框架,要让人知道你想教会他什么东西,为什么要学它,有什么用,在什么情境下操作,指令一定要清晰而具体,这样才能让新手按照教程获得一个有效的产出。
有价值的教程是一种高效的社交手段,它能展示创作者的价值,技能,读者也能够从作品中看出其喜好,风格等。行为设计学这个公众号用户量并不大,但每天都有新人关注,每个月有一万多次页面的浏览,如果靠点对点的交流,沟通,我整天什么事不干都无法完成。
教程就是将自己的知识和时间批量化的工具,也是建立信任,获取精准用户的高效途径。有的朋友在看了我的几篇文章后,什么都不问,就扫码付款申请进入「多元成长群」(这个广告植入的好,回复关键词:成长 可查看入群步骤)。
建议你将自己做事的方法根据我们今天的框架,花点时间整理成有价值的教程,既是对自己的备忘,更有可能帮助到他人,赚到钱。
今天推送的二条是我文中的案例,如何用双拼提高打字速度的教程,你可以据此教程操作,看能不能学会小鹤双拼。如果需要经常打字,强烈建议你学一下这个技能,2周就能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