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札记:不做“年度价投”、“季度价投” 闲来札记:不做“年度价投”、“季度价投” (作于2021年...
闲来札记:不做“年度价投”、“季度价投”
(作于2021年4月18日,发个人同名微信公众号)
近一段时间,正是上市公司年报、季报密集公告期,自己所持公司的业绩表现如何,自然是投资者十分关心的问题。我们看到,如果自己所持公司业绩表现亮眼,于是一些投资者便弹冠相庆,兴奋莫名,而对公司的点评也可谓是好评如潮;相反,若低于预期,便不免沮丧,甚至对于自己所持公司产生种种质疑,有的还会发表一些攻击性言论。更有甚者,有的虽然口口声声地喊着要做长期投资,但却将公司年报、季报的业绩表现作为自己买入或者卖出的依据。我甚至发现有这样的投资者,即在公司年报或季报发布日期到来之际,他们心里紧张得要死,直到连夜看到业绩报告确实符合自己的预期,才会如释重负。我想,谁如果做投资做到这份上,也着实够让人可怜的,不要说最终亏钱,就是他们最终赚些钱,我认为这也失去了赚钱的最终意义。
为什么一些投资者最终沦落成为这种“年度价投”、“季度价投”呢?说到底,还是投资的一种短视行为,或者说,其实还没有真正进入投资的大门。
我们知道,一家公司再优秀,哪怕从优秀走向卓越,其业绩增长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也是波浪式前进的,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公司的发展都会受到国内外宏观经济、行业周期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其管理层采取的长期或短期措施得当与否,也会直接影响着公司发展的快慢,新冠疫情之类的黑天鹅事件也会对公司的发展造成临时性的影响,作为企业的外部投资者,对这种种影响因素哪怕你不吃不喝不睡觉地进行所谓的深入研究,若想全部弄清弄懂也是不可能的。
我们所要做的,也是能够做到的,唯有两点:一是深入地研究其商业模式的优劣,二是深入地研究其企业文化的优劣(长期跟踪,不断地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感知)。只要一家企业的商业模式优、企业文化好,我们下足这两个方面的定性功夫,便完全可以安枕入眠的,至于其年度、季度的增长或快或慢,是完全可以忽略不研究的(因为这种定量的研究,也多是瞎研究、白研究)。如果说,自己这些年在长期投资上有些经验的话,这是很为关键的一点。此其一。
其二、买入时的安全边际。近两年,我大A股的“赛道说”甚嚣尘上。当然,我也是“好赛道”的拥趸,然而再好的“赛道”股买入之时也必须符合安全边际的原则。我说过,买入股权、安全边际、利用市场、能力圈,这“四项基本原则”已经构成了价值投资的完美逻辑,也是被无数的投资实践证明了的完美逻辑,是任何时候也不能违背,不能顾此失彼的。
比如,固守着安全边际原则(当然如何确定安全边际是另一回事),有可能让我们错失一些大牛股,但是也能够有效地防止我们“踩雷”之后受重伤。我想,随着今年以来一些好赛道股的深度大幅度调整,以及近期一些白马股的业绩暴雷(有观点说现在是日杀一白马,当然这种观点也有些夸张),让一些投资者很为受伤,其中的教训又再一次为我们的投资敲响了警钟。而在股市上投资,做到警钟常鸣,不受重伤,这一点无论怎么强调也是不过份的。
其三,捕捉战机。虽然说,我们不做“年度价投”、“季度价投”,但是通过年报、季报进一步检视自己的持有标的,还是十分必要的。有时,调仓或者买入的机会就常常隐藏其中。
在股市上,我向来是个“择机派”,即认为投资的大机遇常常有三:一是大熊市、大股灾之时,二是“王子”一时遇难;三是优秀的公司一时增长放缓,进而对股价进行大幅度估值杀。如果说,前两种机遇可遇不可求,但第三种机遇,就常常出现在上市公司年报、季度公告之时。如2015年格力电器出现收入下滑,进而股价接近腰斩,现在来看是一次绝佳的买入机会。2018年第三季度贵州茅台的业绩因为不及所谓的预期,进而股价跌停至500多元,我估计今天仍会让很多的投资者心里不住地发出“惜夫,惜夫“的感叹!类似的案例,也可谓举不胜举。
有道是,机会常常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所以,我们若想抓住这种机会,关键还是自己多做这方面的功课,以便及时扣动板机,进而减少自己以后“惜夫、惜夫”的再次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