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斗彩天字罐
成化斗彩中,
有没有跟鸡缸杯齐名的品种?
有,天字罐!
天字罐为成化首创,是成化皇帝本人的御用之物,在成化斗彩各器型中属顶尖之器,有“天子罐”之称。天字罐制作极为精良,体态丰盈不失灵秀,如双拳大小,是一种小型斗彩盖罐。其特征为直口,短颈,圆肩,鼓腹,下部内敛,内挖圈足,附盖。盖多平顶微凸,直壁,覆于罐口。天字罐装饰题材有螭龙纹、夔龙纹、应龙纹、飞象纹、飞马纹、缠枝莲纹、莲托八宝纹等,惟独没有人物纹。罐底书写的“天”字,特征是无栏无框。
斗彩天字罐的釉上彩种类一般为红、绿、黄三种。其中,红色鲜艳而不浮躁,在纹饰中起点缀作用;绿色透明鲜亮,略带黄色;黄色则变化丰富,杏黄微微闪红,浅黄柔和透明, 姜黄浓艳深沉……各种色彩均以柔和淡雅的青花勾边,显得匀静温雅。
成化官窑瓷器款识以青花料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双行六字款、外围以青花双圈或双框的为多。另外,也有在底足或高足杯的足内以青花料自左向右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直行款的,“天”字款仅见于这种斗彩罐的外底部。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天字罐”的纹饰。
飞象、飞马纹
飞马、飞象此类海兽纹为成化御窑中典型的重要装饰纹样,且存世御窑显见。海兽纹始创于永乐官窑,宣德至成化早、中期都很流行,但一般多画九种。成化斗彩罐上的海兽纹则被简化,只画海象和海马。
海兽形体由象头、狮身组成,体粗壮,四肢短健有力,穗尾蓬松,长鼻弯曲,呲长牙,两侧生翼,神态极为凶猛。两海兽填红彩,两填黄彩,相间排列,神态不一。红者回首惊奔,黄者昂首飞腾。海兽间衬以大小朵云,云与海水均为深浅不一的青花蓝色。天字罐肩、胫部分别以黄彩填绘覆、仰双重蕉叶纹。罐底心书青花“天”字楷书款。
此罐腹部主题纹样绘四匹神马踏浪飞奔,俗称“飞马纹”;间绘海水江崖、朵云纹,海水覆施绿彩,波涛汹涌,浪花飞溅。四海马均两膊生焰,其二青花绘就,其二平填红、黄两色。口、足处黄彩芭蕉叶纹边饰。
此罐画风端巧工细,釉水温润细滑,飞马两膊生焰,形象灵活生动,似踏浪而来,又似凌空遨游。扬鬃奋蹄,大有陆游诗中“快哉天马不可羁”的昂扬气势。
螭龙纹
一般将“螭”解释为“古代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即《说文》所说“无角曰螭”。螭龙纹是原始社会形成的图腾标志之一,在古代建筑以及青铜、玉、陶瓷等工艺品中经常出现。
《宋书·志第八》中记载:“初,高祖入关,得秦始皇蓝田玉玺,螭虎钮,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高祖佩之,后代名曰'传国玺’,与斩白蛇剑俱为乘舆所宝。”描述秦始皇玉玺上雕刻螭虎,随后各朝纷纷仿效,常以螭为钮制作宝玺。
成化斗彩螭龙纹天字罐器型,肩与腹下各绘一道变体莲瓣纹,染以红彩。罐腹以瓜果藤蔓为地,青花二螭龙穿游其间。
藤瓜果龙纹
成化斗彩藤瓜果龙纹天字罐器型,其绘画与螭龙纹近似。天字罐上龙体盘绕,不刻鳞甲,头爪似走兽,青花发色幽菁明艳,瓜果施以淡雅绿、黄二彩,清润莹透,龙纹状若平和,却隐露威严,双目威仪不失神采。
夔龙纹
战国至汉代初年成书的《山海经·大荒东经》中介绍过一种神兽:“东海中有流坡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一些古代文献说夔是蛇状怪物,如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解释:“夔,神魅也,如龙一足。”总之,“夔”因似龙而被称为“夔龙”。
台北故宫藏成化斗彩夔龙纹天字罐,全器纹饰用釉下青花勾勒轮廓线,加填红、绿、黄诸彩。罐腹绘二夔龙,通染以绿彩,间饰青花如意纹,肩与近足处各绘有一周黄彩变体莲瓣纹。夔龙作象鼻、双足、无鳞、花式尾,舌衔莲花,故俗称“含花龙”。
应龙纹
“应龙”指有翼的龙,俗称“翼龙”“飞龙”。汉代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览冥训》中记载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后“乘雷车,服应龙,骖青虬,援绝瑞,席萝图,络黄云,前白螭,后奔蛇,浮游逍遥……”;《吴志·吾粲传》中也曾提到“夫应龙以屈伸为神,凤皇以嘉鸣为贵”。
成化斗彩应龙纹天字罐整体设色以釉下青花、釉上红、绿彩相配,明丽悦目。罐腹以绿彩如意纹间饰,青花二应龙穿游其间,肩与腹下各绘一道变体莲瓣纹,染以红彩,釉质白润,画意生动,堪称一代绝品。
缠枝莲纹
此罐盖罐腹部主题绘缠枝莲纹,六朵盛开的莲花以青花绘出,不施釉上彩,茎蔓与叶片以青花双勾后填以绿彩。罐肩、胫处以青花覆仰莲瓣纹作配饰。盖面中央绘青花团莲一朵,覆以红彩,盖边绘一周青花卷枝纹。
此罐构图虽饱满,但虚实处理得当,毫无壅塞感。在色彩运用上,以单一的草绿色衬托淡雅的青莲,越显出莲花清高典雅的风姿。
《千字文》开篇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古代宫廷器物常以“千字文”进行编号排序。天,即“宇宙万物”,历代帝王“敬天法祖”,均以“天子”自居。天字罐则因此也有“天子罐”之称,非一般御窑瓷器可比,为成化皇帝本人御用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