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菲菲记忆法听课笔记
为什么一本书读完什么也记不住?
其实卢老师这里也没解释清楚,但有一句话说的却很有道理,“你可以看很多的书,但这个世界上的书却没有被谁看完过,而看完很多书但没有思想能力的人却不少。”可能卢老师想表达的意思是,我们读完书后,往往少了个内化的过程,我们需要在读完书后把输入的东西,通过各种方法,放到自己的脑力里,
那么卢老师高效阅读的方法是什么呢? 分为三步:
1.梳理逻辑脉络
一本书最重要的内容是序言和流程图(目录),用5分钟以内的时间快速浏览,看书中的各种标题、副标题、表格、插图、加粗、斜体等重点内容,对于框架有所理解。(这里像元学习法中苍蝇模式vs蜜蜂模式,先对整体有把握,再在重点下功夫)
2.提取关键词建立有效的要点链接
书是由关键词组成的,对关键词进行归纳总结,便于后期记忆,可化繁为简。
什么是关键词:
1.文章的重点要点,
2.名词动词副词形容词
3.印象深刻的词,
4.概括性的词
5.简洁精炼的结语
我们读完书之后,需要根据我们掌握的关键词,试试是否能够将重点还原。
3.枯燥的内容转化成故事
将难记的东西编成一个生动形象的故事,故事越古怪越容易记忆,这个需要勤加训练。(关于这点卢老师简单提了一下,但是没太get到她的意思,可能主要针对书中一些逻辑性不强,又需要记忆的内容,我们要运用卢老师教的记忆方法来转化记忆)
思维导图的应用
所以按照卢老师的观点,看完一本书可以将这本书整理程思维导图来练习速读,
思维导图的绘制技巧如下
1、在纸中心绘制主题图
2、画主分支,加标题
3、针对每个小标题,通过次分支加上要点和支撑性的细节
4、增添更多图像,突出重点,使记忆深刻
5、着色:不同分支不同颜色,色彩对比鲜明
课后思考:
其实,为什么读完了书后来就忘了,就在于我们往往只是读,读完了就把书扔一边。脑子里残留了几个概念,能够一句话把文章的主旨复述一遍就不错了。缺少内化的过程,也就是上学的时候老师们说的把书读薄的过程。
卢老师这里就给出了一个怎么把书变薄的方法,就是三步,迅速浏览书籍掌握逻辑框架,提炼关键词补充到框架中,并尝试将书记内容复述,不能复述的部分,那就通过记忆方法来加强记忆。
自我改进建议: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追求量,这是我们的本能,总是被好奇心驱使着不断地去购买新鲜的课程,新奇的物品,而我们手里已经有的课程我们都还没完全掌握,或者物尽其用。所以在很多书籍中,如《知道做到》一上来就让我们先简化自己要学的东西,别瞎学,挑出真正好的东西,反复学、习(操练),直到内化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或者你自身操作系统的一种更高级的处理程序。这个比盲目地追求数量要来得有用得多。
因此,看完书不能算真正读完,得把他的思维导图搞出来,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并且能够将书中的内容运用到生活、工作当中,通过实践的反馈,来写出自己的总结,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方法,这才算是真得读完了一本书。
天底下没有新鲜的东西,很多书其实讲的道理是很像的,因此,只要内化了一本书,很多同类型的书,无非是在这本书的基础上进行了概念的微调,看这些书的时候往往只需要提取关键词,做些与原先掌握书的对比,或者对于你自身程序的对比,即可更高效的掌握新书。
课程的改进建议:
第一次听卢老师的课,稍微有点不适应,给我的感觉是思维很跳跃,我感觉需要仔细讲的点没讲清楚就直接掉走了,而且还增加了一些逻辑上不是特别相关的内容,这篇听课笔记也是听了3遍之后,勉强整理出来的。给个改进的建议,可以每节课就讲一个点,比如这节课就讲如何高效阅读,把这三点都好好讲清楚,最好有一个案例的实操,思维导图可以单独作为一个新的音频,所有的东西都堆到一块,给人的感觉也是贪多嚼不烂。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