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里的东岳泰山
△泰山为东岳,在泰山博县西北。
岱宗也,王者封禅于其山,示增高也。有金策玉检之事焉。
泰山(岱宗),古称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时改为泰山,为我国五岳 (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之一,称为东岳。古人以东方为日出之地,故有 “五岳之长”、“五岳独尊”之称誉。其山势磅礴雄伟,峰峦突兀峻拔,景色壮丽。自秦始皇以下,历代帝王登基之初,或太平之年,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汉武帝上山时赞叹泰山说:“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 山上名胜古迹众多,为我国名山之首[1]。
上述图片摘自网络
泰山博县,博县的故址即今泰山区邱家店镇的旧县村[2]。
“封禅”,即“封土于山而禅祭于地也”(《汉书·郊祀志》),即天子亲自到岱顶聚土筑圆坛以祭天,为高山增高,再到泰山之下的小山丘积土筑方坛以祭地,为土地增厚。封禅已成为王者易姓告天报地的政治仪式,也是最高规格的山岳祭祀仪式。秦始皇登封泰山是在其东巡狩之际,自岱阳登顶,立石颂德,自岱阴下,至梁父禅地。汉武帝效仿秦始皇封禅之行,另在肃然、蒿里、石闾等支山禅地,在泰山东麓明堂觐见朝臣,仪式更加隆重。这种祭祀天地的封禅仪式直接影响了当时的山岳格局,即以岱顶为天、支山为地的“天地”礼制空间格局[3]。
金策玉检之事,古代帝王封禅泰山,其祭告天地文书皆镌之玉版,敛之金匣,封埋祭坛之下,史称“金箧玉册”(亦作玉简、玉牒、玉检)。《汉书·武帝纪》注引孟康之语:“王者功成治定,告成功于天,......刻石纪号,有金策石函金泥玉检之封焉。”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卷五《封禅》篇亦云“树石九旻,泥金八幽;鸿律蟠采,如龙如虬。早在汉代之初,已有泥金检玉之制。《史记封禅书》载:“(汉武帝)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玉牒书,书秘。”又明王思任(登泰山记)称岱顶有“汉武玉检碑”。此后诸帝多有封禅玉册之事(汉光武玉册制度见(后汉书·祭祀志》),但其文皆秘而不传,据唐人贺知章称:“玉牒本通神明之意。前代帝王,所求各异,或祷年算,或求神仙,其事微密,故外人莫知之。(《大唐新语》卷十三(郊禅》[4]
[1]来源:《中国名胜诗词大辞典》
[2]周郢: 名山之城:泰安古城的历史变迁, 《中国长城博物馆》2012年第3期
[3]张婧雅,张玉钧:然保护地的文化景观价值演变与识别——以泰山为例2019,自然资源学报
[4]周郢:金箧何人探汉策──泰山玉册出土述闻,中国典籍与文化. 199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