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贷平台转身消费贷就合规吗?监管规则预计将出台
12月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标志着现金贷盛宴曲终人散。
现金贷指的是无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无客户群体限制的小额资金出借业务,其特点是金额小,期限短,利率高,无抵押,这是官方首次定义现金贷。
通知要求暂停发放无特定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的网络小额贷款,逐步压缩存量业务,限期完成整改。
基于官方对现金贷的定义,场景的价值正在快速回归,无论有没有牌照的平台都纷纷改头换面,或者与电商平台合作,或者自建电商平台,做起了消费金融业务。
那么传统的消费贷款业务是如何定义的?消费贷款与现金贷到底有何关联和区别?现金贷平台转身消费贷款合规吗?
目前消费贷款并无一个官方版本的定义,在银监会颁布的《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第三条提到:
本办法所称个人贷款,是指贷款人向符合条件的自然人发放的用于个人消费、生产经营等用途的本外币贷款。
一般来说,用于个人消费用途的贷款就是消费贷款。但是如何界定用户是用于消费用途呢?
广义的消费贷款包括房贷、车贷、信用卡、信用借款等主流模式。其中,房贷属于有抵押的中长期贷款,也是整个消费贷款中占比最高的资产。数据上来看,在30万亿左右的广义消费贷款中,房贷余额大约在21万亿左右,占比70%左右。汽车贷款属于有抵押的中短期贷款,预计规模在1-2万亿左右。
狭义的消费贷款主要为无抵押、纯信用的消费贷款,预计狭义的消费贷款规模在9万亿左右(含非金融机构发放)。结构上来看,信用卡、银行消费贷款在其中占据绝对份额。截至2017年9月,信用卡应偿信贷总额为5.17亿,银行消费贷款资产也在2-3万亿左右。其他消费贷款提供方(包括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等)作为银行业务的补充,占据了小部分市场份额。
根据《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消费贷款业务,贷款资金应该不通过借款人的账户,而是要直接发放到借款人的交易对象。但是根据《办法》规定,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也可以把资金直接打入借款人的账户:
(一)借款人无法事先确定具体交易对象且金额不超过30万元人民币的;(无法确定具体交易对象,30万元以下)
(二)借款人交易对象不具备条件有效使用非现金结算方式的;(对方不具备非现金结算方式)
(三)贷款资金用于生产经营且金额不超过50万元人民币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采用借款人自主支付的,贷款人应与借款人在借款合同中事先约定,要求借款人定期报告或告知贷款人贷款资金支付情况。贷款人应当通过账户分析、凭证查验或现场调查等方式,核查贷款支付是否符合约定用途。
这就给消费贷款业务开了一个口子。因此消费贷款业务按照资金是否经过借款人账户等特征,可以分为消费分期型业务和消费借款型业务。
消费分期业务的典型代表为信用卡,其典型特征为每一笔信贷都对应了真实的消费行为,资金直接由放款方付给商户,不经过借款人账户。
消费借款型业务的典型代表为银行大额消费贷款,其典型特征为借款人申请借贷后,放款方通常将资金打到借款人账户进行自行使用。
通常银行要求借款人在借款时填写相应用途,监管也要求银行对消费用途进行跟踪监督(例如上传对应购物发票),但放贷机构对资金用途的监管能力较消费分期型产品很弱,本质上其实是无法监管的。
对于消费分期业务,各个平台的思路也比较容易理解,意见也比较统一,但是消费贷款业务分歧就比较大。
因为这种消费贷款型业务的特征与各个平台开展的现金贷业务本质上非常相似。
根据《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现金贷”定义为“具有无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无客户群体限定、无抵押等特征”的贷款。
1、“无抵押”相对容易理解,狭义消费金融业务均为无抵押的借贷。
2、“无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无客户群体限定”的含义则存在一定疑义,需等待监管进一步的解读。
3、“场景”在《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也并没有具体定义。
4、借款人自行申报用途是否属于无指定用途?此前银行的消费借款业务就是消费者自己填报用途。
“无客户群体限定”的定义也较难理解。从流程上来看,无论之前的现金贷,还是消费贷,都是借款人首先向放贷机构提交相关材料,在放贷机构审核后才进行贷款的发放。这种“审核制”的流程基本满足“具有客户群体限定”的特征。
通知要求,暂停发放无特定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的网络小额贷款,逐步压缩存量业务,限期完成整改。如何整改并没有说清楚,或者说整改的标准是什么也没有指明。
《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是针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对于小贷公司、P2P公司等从事以互联网为主要渠道的消费贷款业务的机构,一直以来并没有明确的业务规范。根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未来金融监管的体系也将发生重大变化,从以前的机构监管扩展到职能监管和行为监管,所有的金融业务都将纳入监管范围。在这种背景下,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管规定预计也将适时推出。
对于欲转型消费贷的平台而言,需要针对《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中的要求,提前进行未雨绸缪,在合规上做足准备。(完)
“科技金融在线”专注科技金融领域独家报道。致力于为广大读者提供最有价值的科技金融信息。
声明: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爆料/投稿/合作,请联系(微信号:mxsb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