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托克:10首简易钢琴小品-3.斯洛伐克男孩舞蹈
演奏:Jandó Jenő / Michel Béroff & Jean-Philippe Collard
有兴趣演奏的朋友,可以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加微信索取电子版乐谱,免费。
▼
这个作品挺好听的,写得很有意思,弹起来过瘾。技巧也不难,大概4级而已!
巴托克按照自己的习惯,并没有给作品标调号,但其实它是一个C小调,或者说C爱奥尼亚调式。
主题一共5小节,很简洁,是一个六声的爱奥尼亚调式(缺VI音),从 p 的力度开始。
但这主题是个光棍,它是单声部的,带有很浓厚的民间舞曲风格。
这里有两个小事项需要注意的:
① 3-4小节的渐强与渐弱记号,很多学生会无视这个,弹得太平淡。
这两小节的旋律像过山车一样,先是往上再朝下,必须配上渐强与渐弱的力度,才能把这种情绪变化表现出来啊,不然就是…
② 第5小节,按照一般的弹法,重音肯定是落在长音符上,也就是C音上的,但这里的D音有个强音记号“>”。
这里正是画龙点睛之处喔,一般来说,这个乐句最后只要解决到主音C音上就OK了,可以不要D音,写成这样的:
看似差不多,一样可以,对吗?
是可以,但这样一来旋律就变成街边货,没有任何惊喜了!
所以巴托克加了个II级音,并且带着强音记号“>”,这样旋律一下就活跃起来,有种意外的、像抛个媚眼一样的感觉。
所以弹的时候就注意啦,跳跃的强音,别跟后面的C音连到一起去了啊。
第6-10小节是前面5小节的整体移位,向上移高了五度,变成了G爱奥尼亚调式,并且加入了左手的八度…这些都意味音乐情绪比前一句更激昂一些,所以力度也从 p 变成了 mf。
▼
第11小节开始左手加进了伴奏,在强拍上点缀着,模仿着打击乐的拍点,还有跳舞时跺脚的声音。
旋律是下行的模进,以两小节为单位,所以力度上也是渐弱。
当下行到F音的时候,又来了一个过山车力度(渐强与渐弱),最后重复一下后半句的旋律。
▼
最后结束的句子,有一个短时间内加快,并且又变慢的过程:
练习时这里的速度一定要有这个变快变慢,千万不能统一的速度弹完,会非常呆板的!
至于为什么会时快时慢呢?
后面说!
作品右手的旋律其实写得很声乐化,完全可以唱出来,巴托克只是给这段舞曲配上伴奏而已。
我个人觉得练习这个作品,有三个基本要求:
1. 触键;
2. 断奏(跳音)技巧;
3. 速度变化。
前两点是演奏技巧上的要求,第3点则是音乐风格的把握,也是我觉得最为重要的一点。
▼
作品的英文标题叫Slovakian Boy's Dance,斯洛伐克男孩舞蹈。
斯洛伐克,嗯…就是捷克斯洛伐克的那个斯洛伐克…
实际上,这是一首吉普赛风格的斯洛伐克舞曲,所以在那套上海音乐出版社引进美国Alfred的钢琴经典必弹里,标题直接就叫Bohenmian Dance,可以翻译成“波西米亚舞曲”或者“吉普赛舞曲”。
“波西米亚”原意指豪放的吉卜赛人和颓废文人。
而在更早一些时候,比如布拉姆斯、甚至李斯特年轻时那个时代,欧洲则把他们叫“匈牙利舞曲”。
因为当时欧洲的音乐家都误会了,以为这些吉普赛风格的音乐,就是匈牙利的民间音乐。
所以李斯特所写的匈牙利狂想曲、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其实都是匈牙利的吉普赛音乐风格而已。
这种吉普赛音乐风骚走位,速度时快时慢,很难捉摸,有种很勾人的,搔首弄姿的感觉。
巴托克这首斯洛伐克男孩舞蹈在演奏上,为什么会有这种速度变化,原因也在此。
所以我在巴托克的作品音频结束后,加了一首由Béroff和Collard四手联弹的布拉姆斯第19号匈牙利舞曲。
旋律很好听喔,大家可以跟着打一下拍子,感受是不是一下快一下慢,非常不稳定的速度。
话说回来,所以大家在演奏巴托克这首曲子时,一定要有这种速度变化,才能弹出作品的味道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