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古村随记

白马古村随记

白马古村,在这片热土,既可寻找到红色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又可从村里那些日久失修、残破不堪的颓垣败瓦中,感受到藴藏着四百多年风格古朴的民居建筑特色,还有那些神奇的传说。
   和一帮好友,再次踏进这个民风淳朴的白马古村,去村里寻访古村风韵和红色革命踪迹。陪同行的白马小学黄校长,还有村贤琛哥和广燕。

做戏坡,就是邵贞昌经常给村民宣传红色革命思想的地方。从白马小学大门口左边小卖部旁边一个路口进去,水泥小路一直延伸到村外,大约一百多米,路两旁的荔枝树枝,给鲜红的荔枝压得往下垂。走上一段路,远远就可以看到一棵葱葱郁郁的参天大树,在白炽的阳光下,显得更加的翠绿。

做戏坡就是解放前白马村里举行"宰牛节"的地方,"宰牛节"又叫"青苗会",邵贞昌烈士就利用这个机会,向前来参加"宰牛节"的村民宣传革命。
    做戏坡原来叫凤头坡,白马村的原名叫凤头坡村,古代有风水先生说白马村的地形象凤鸡(凤凰),做戏坡是鸡头,以前的村口,所以叫凤头坡。鸡嗉就是村西边的锅耳屋。凤尾就是进村的村口,也是牌坊的位置。

凤头坡村改名叫白马村,究竟是哪个朝代了,也没有人记得。农历八月初九是"宰牛节","宰牛节"就是嘉庆时,七、八月期间,村人的庄稼将要收获蛙,一个叫铁牛的贼经常在夜里去偷庄稼。

铁牛体格魁梧凶猛,练得一身好功夫,偷别人的庄稼时,把前来的田主打伤。白马村村民集中到村里的李太尉庙,自发组织了"宰牛会",顾名思义"宰牛会"就为了对付铁牛的村民组织。召集身体强壮的男人轮流巡视,组成护苗队,一旦发现铁牛来偷东西,就敲锣打鼓通知大家,操家伙去追杀铁牛。

白马村原来有五口水塘,现在只剩下白马小学后面叫上塘的水塘,上塘是白马村的风水塘,原来还有一口叫下塘的水塘,扩建学校时,从上塘挖起塘泥填平下塘,建成学校的篮球场和操场。

风水塘向东的田园,大约有一百米距离的地方,有一片葱郁的参天古树,在一个大土堆上面,是文昌阁的遗址。文昌阁原先是三层的古瓦塔楼,在六十年代中期拆了。茂密的杂树丛掩盖着的文昌阁方块石头墙脚基石,站在旁边可以看得清楚。东边的小树丛中,文昌阁的两块门槛石杂草萋萋。

据说,上、下风水塘和文昌阁是康熙的国师,叫邬万吉(音),康熙驾崩后,雍正当了皇帝,邬万吉害怕新登宝殿的雍正对康熙的旧臣动手,逃亡江湖避难,来到了白马村,邬万吉对地理风水研究也非常精通。

他发现了白马村东北面不远的山剑村后面的文峰岭,地形象一把利剑,直插白马村,邬万吉就给村人想了一些克阻利剑的对策,带着村人在东面村边沿,挖了两口风水塘和建了一座三层的文昌阁,用来克阻这把剑。

其实真正的威胁并不是什么利剑,而是利用文昌阁来挡住从文峰岭山谷吹过来的"羊角风",也即是东北风。冬天到了,村里东边给冷飕飕的"羊角风"刮着,整条村萧瑟冰冷,有文昌阁挡住这股"羊角风",村子就暖和多了。

大革命时期,邵贞昌烈士曾在文昌阁开了一次秘密会议,参加会议的都是一些骨干革命者。

邬万吉在白马村做了四件事情,第一件是风水塘,第二件是文昌阁,第三件是放罗盘定了方向,建了凤鸡门楼,凤鸡门楼不在了,只剩下几块青黛的基石,半掩野草丛里。第四件是放罗盘定位了锅耳屋,锅耳屋现在也是剩下几块青石基石。能够建锅耳屋的人必须要有地位和身份的,白马村的锅耳屋是六个锅耳的,一直是白马村的象征。

锅耳屋的青石基石往东走,有一堵有门的墙孤独地矗立在一处新房旁边,它另外的墙都塌倒了,木椽和木梁、瓦碎压堆一起,成了废墟。
    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村道,村中的断壁残垣,乱草丛生,从那些祼露出来的青石台阶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辉煌曾在这些青石头停留过。从那些错落有致的古屋建筑群体布置,鳞次栉比,飞檐壁画,栏钩色沉,可以看出白马古村古建筑的玄巧精致和工艺精巧。
   有着四百多年悠久厚重历史的白马古村,这里有智慧的先人留下凝固的文化结晶,只要你在村里随便一翻,都可以寻到岁月的痕迹。

村里的龙眼井,九世祖在这里开枝散叶后,村里就挖了两口对称的水井,村西边的一口井,村东边一口井,这两口井就相当龙王的眼睛。先去看村西边的龙眼井,井口用不锈铝板做的圆盖盖着,掀开盖,露出了石头井圈,狭窄的井口,岁月将圆形的井圈磨得光滑,井底里,沉淀着几百年的厚重历史。
   白马古村村后有几座起伏连绵、四季葱翠的山,像一道坚固的天然屏嶂。白马村的十二世祖的坟墓就在这山上,那风水宝地叫"美女坐深房"。这是龙牌石岭,大家把它叫成"灵牌石"。山谷有一个葫芦坑,现在叫葫芦水库。山上以前有座葫芦宫,脚下是葫芦坡,三百多年前,大户人家邵纯儒在葫芦坡建了一间私塾,现在葫芦坡上还有私塾的遗址。

在乐山公祠堂附近的一个古门楼拍照时,一个老阿婆拐着拐杖走过来问我们是做什么的,广燕告诉她,我们是来采风的,宣传白马村的。我们问阿婆有多少岁了,阿婆说她八十点岁了,同行的鹏哥问阿婆,拍照的门口有多少年历史。阿婆说她二十多岁结婚时,这门楼就有了。阿婆一个人住,就在门楼旁边,是一间一房一厅一卫一厨的小套间,广燕说,阿婆生了两个女儿,这房子是政府帮她建的。

鹏哥请阿婆坐门楼的古青石门槛上,帮阿婆拍照。问阿婆的身世,阿婆说她三十多岁时就丈夫就不在了,一个人带着女儿生活,直到女儿嫁了。阿婆虽然八十多岁,说话声音清晰,听力非常好,我们提出的问题,都能答复。
    村东边的龙眼井就在门楼不远,依然是做了井口防护盖,拉来盖,露出一个水井,圆形的井圈仍然是麻石,比西边村的井圈显然薄了很多,青砖砌成的井壁,如果没人去介绍,谁也不会想到,这井沉着几百年的岁月。

白马村的民风淳朴,都非常重视教育,邵琛哥说,无论学校有什么困难,我们村里人都是近心尽的去支持学校。

村里路边,种着各种果树,荔枝和龙眼、黄皮都结果了,都熟了,从来没看到有路人去摘捡。广燕说,村里的摩托车随便停放,都很安全的。 将近三点,我们结束了白马村的寻迹活动,出到村口牌坊时,从车后视镜我又看到那四平八稳的牌坊,牌坊上的对联是前琛哥很多年前写的,借琛哥的对联来结尾吧。"白发胸心敢把老躯肩日月,马舒远志浑将四足展风雷"。

白马古村,我会继续来的。

(0)

相关推荐

  • 这个840多年的古村,至今尚存两口泉水,却被当地人用来洗菜

    粗略参观了石阜村的一些老房子,外观陈旧,甚至有的已经开始坍塌,大概是早几年没有足够重视的缘故,让我尤其疑惑的是:"村民们宁愿就在边上盖起新楼,也没想到要维护或者翻新吗?"当然,也可 ...

  • 中国地理:海南省(儋州篇)

    海南省地图 中国地理:海南省(儋州篇) 古称"儋耳"的儋州市,海南省地级市, 位于海南省西北部,濒临北部湾,海岸线长240公里. 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越南隔海相望: 与临高县.澄迈县 ...

  • 【世纪作家•游记】金山梨花·白马关‖何均(四川)

    [作者简介] 何均  原名何军.现居四川绵阳.提倡"慢写作". 创作以诗歌为主,有长诗<神明之光><水仙花开了><如果必然><年轮> ...

  • 神奇的白马古村

    神奇的白马古村 端午节前二天,张慧谋老师给我信息说,志豪,你还在电城吗?这段时间太忙了,有些累,想回小城小憩.我回了信息给他:还在电城,叔,您回来. 周六中午,张老师回到小城.我和族弟留生.许景东老师 ...

  • 北山:200年古村“变形记”。

    *走在青瓦路上 北山村,有2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自2010年举办首届北山音乐节以来,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并吸引了各类艺术家.投资人.创作者扎根于此--与一路之隔的华发商都不同,文化,才是这里的根基. ...

  • 探访白马古村

    第一次到白马去,并不知道是古村落.二十多年前,有同事刚嫁到白马,一行几个年轻人随同事到白马去,是因为村后有条美丽的溪流.巨石跌宕,绿树掩映,流水清澈.间中有条小瀑布,瀑布下有个漂亮的水潭.夏季冲凉避暑 ...

  • 古村巡游记之大梁江村

    回到正题,这次的目的地大梁江村已被列入历史文化名村,也许只有申请下历史文化名村,我们才能发现它,巡游到此,否则大海捞针,绝对不会知道这个村庄.从北京西站坐高铁1小时零10几分钟到达石家庄火车站,石家庄 ...

  • 【品瓷】龙潭古村的文艺气息——王品刚采风记

    第一次知道龙潭村是我在抖音上见到的 ,第一眼就让我有想去的冲动,疫情的原因,一直到去年暑假才得以如愿. 龙潭村,位于屏南县东部.四面环山,一条小溪从村中流过,溪水清澈见底,村尾最古老石拱桥大约建于明代 ...

  • 丽水印象,云和梯田,古堰画乡,松阳古村,缙云仙都自由行旅行记。

    丽水印象,云和梯田,古堰画乡,松阳古村,缙云仙都自由行旅行记. 原野 05-20 阅读 819 关注 来自话题 #带你去旅行 10.7万篇 初夏的云和梯田,进入灌水时期,也是最美的观赏时间,期待在梯田 ...

  • 古村坚守志愿人 ——记清明辽西行走之旅(三)

    静谧山村人烟稀, 鸡鸭牛马满疏篱. 立根台里守护人, 扎根长城志不移. 本次清明辽西访古团之旅,我们观赏了前所古城西城门,攀爬了建成以后没有维修过的古老长城,之后又去了渤海湾边眺望了碣石,聆听了历史与 ...

  • 【诗情画意】武建维丨古交后沟村采风记

    作者简介 武建维:山西省古交市人,供职于西山煤电马兰矿.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员.古交市作协会员.古交市诗协会员.西山文联会员. 文学 古交后沟村采风记 作者:武建维  老 农 一个荷 ...

  • 民间老手艺再展风采——记筠麓古村(岭脚村)“我是民间手艺人”第二期活动(一)

    作者  洪小尘  点击上面蓝色字体可以关注我们哦 换个角度  洞察世界 一叶轻舟 期待与你相遇  发现更好的所在 2018年6月5日的早上,淅淅沥沥的下雨声并没有阻挡去筠麓古村(岭脚村)参观的八方游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