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王谢风流”的典故来源考略

成语“王谢风流”,出自唐代诗人李缟《和三乡诗》:“会稽王谢两风流,王子沉沦谢女愁。归思若随文字在,路傍空为感千秋。”(见《全唐诗》卷七百二十六)

诗的意思是,会稽郡王谢共创江左风流,然而因为王凝之沉迷于五斗米道而让谢道韫失望而发愁。回想事情如若真象文字记载的那样存在,那么路旁闲荡者白白地为之感慨千秋万代。三乡,三乡驿,为唐朝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交通要道上一个重要驿站,唐玄宗李隆基《霓裳羽衣曲》就是在这里创作的。李缟,身世不明。然而从他另一首诗《送令狐秀才赴举》可知,其诗于作于唐德宗贞元七年(791),他与李逢吉是同乡、同僚、同代人,因为李逢吉当时也作了一首《送令狐秀才赴举》诗送给令狐楚。李逢吉(758-835),字虚舟,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人,举明经,范希朝表为振武掌书记,拜左拾遗。进士及第后,元和九年(814),改中书舍人。元和十一年(816)以中书舍人知贡举,不久拜相。元和、长庆两朝为宰相。敬宗年间,封凉国公,后改郑国公。太和中,以司徒致仕。九年(835)正月卒,谥曰成。著有《断金集》,《全唐诗》存诗八首。李逢吉《送令狐秀才赴举》云:“子有雄文藻思繁,龆年射策向金门。前随鸾鹤登霄汉,却望风沙走塞垣。独忆忘机陪出处,自怜何力继飞翻。那堪两地生离绪,蓬户长扃行旅喧。”从诗中可看出李逢吉对令狐楚情谊很深,且评价很高,期望很大。令狐楚(766或768—837),字壳士,宜州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贞元七年(791)登进士第。唐宪宗时,擢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出为华州刺史,拜河阳怀节度使。后为皇甫镈推荐,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入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宪宗去世,为山陵使,因亲吏赃污事贬衡州刺史。唐敬宗继位后,又重新提拔他为户部尚书、东都留守、天平军节度使、吏部尚书,累升至检校尚书右仆射,封为彭阳郡公,开成元年(836),以山南西道节度使致仕,不久病逝。追赠司空,谥文。诗作亦有名气,常与刘禹锡、白居易等人唱和。李缟是在和谁的诗呢?这可在唐代诗人陆贞洞的《和三乡诗》中得到答案。唐会昌间,若耶溪有女子随夫西入函关。夫殁,东还,邈然无依,一日过三乡驿,感慨题诗曰:“昔逐良人西入关,良人身殁妾空还。谢娘卫女不相待,为雨为云归旧山。时会昌壬戌岁仲春十九日,二九子为父后玉无瑕弁无首荆山石往往有题。”从介绍和落款可知,此诗作于唐会昌二年(842)二月十九日,作者“若耶溪有女子”名叫“李弄玉”,会稽人。因为“二九子,为父后”应是“李”字。“二九”即“十八”;“为父后”即“子”字。“玉无瑕,弁无首”应是“弄”字。“玉无瑕”是“王”字;“弁无首”是“廾”字。“荆山石,往往有”应是“玉”字。荆山,在今湖北省南漳县西部。漳水发源于此,山有抱玉岩,传为楚人卞和得璞处。若耶溪,今名平水江,是绍兴境内一条著名的溪流。溪畔青山叠翠,溪内流泉澄碧,两岸风光如画。陆贞洞,吴郡(今苏州)人,唐末进士。《全唐诗》录存其诗一首《武宗会昌二年,有若耶溪女子题诗三乡驿,自伤身世,贞洞过此,题诗和之,文士和者多达十人》:“惆怅残花怨暮春,孤鸾舞镜倍伤神。清词好个干人事,疑是文姬第二身。”后和之者多至十人,大都是描写女性情感,离愁别恨的。如:李昌邺《和三乡诗》:“红粉萧娘手自题,分明幽怨发云闺。不应更学文君去,泣向残花归剡溪。”王涤《和三乡诗》:“浣纱游女出关东,旧迹新词一梦中。槐陌柳亭何限事,年年回首向春风。”刘谷《和三乡诗》:“兰蕙芬芳见玉姿,路傍花笑景迟迟。苎萝山下无穷意,并在三乡惜别时。”高衢《和三乡诗》:“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张绮《和三乡诗》:“洛川依旧好风光,莲帐无因见女郎。云雨散来音信断,此生遗恨寄三乡。”韦冰《和三乡诗》:“来时欢笑去时哀,家国迢迢向越台。待写百年幽思尽,故宫流水莫相催。”王祝《和三乡诗》:“女儿山前岗气低,佳人留恨此中题。不知云雨归何处?空使王孙见即迷。”

(二)后来有羊士谔者对“王谢风流”的原意作了变通,引伸为王谢两家对国家政治和文化的深度影响力。他的《忆江南旧游二首》)诗云:“山阴路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曾作江南步从事,秋来还复忆鲈鱼。”诗的意思是,山阴路上芳香的桂花刚刚开放,王谢两家的丰功伟绩写满《晋书》。曾经起步在江南做过从事中郎,秋天一到就还会回忆起鲈鱼的味道。羊士谔(约762—819),泰山(今山东泰安)人,贞元元年(785)乙丑进士,顺宗(805)时,累至宣歙巡官,为王叔文所恶,贬汀州宁化尉。元和(806)初,宰相李吉甫知奖,擢为监察御史,掌制诰。后以与窦群、吕温等诬论宰执,出为资州刺史。工诗,妙造梁《选》,作皆典重。与韩梓材同在越州,亦以文翰称。著集有《墨池编》、《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时至金元两朝,出现一位甚具特色的人物——刘秉忠,他再次把“王谢风流”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在词中他将王导、谢安与汉朝萧何、曹参相提并论。其《风流子》词云:“书帙省淹留,人间事,一笑不须愁。红日半窗,梦随蝴蝶,碧云千里,归骤骅骝。酒杯里、功名浑琐琐,今古两悠悠。汉代典刑,萧曹画一,晋朝人物,王谢风流。冠盖照神州。春风弄丝竹,胜处追游。诗兴笔摇牙管,字字银钩。遇美景良辰,寻芳上苑,赏心乐事,取醉南楼。好在五湖烟浪,谁识归舟。”刘秉忠(1216—1274),初名侃,字仲晦,号藏春散人,因信佛教改名子聪,邢州(今河北邢台市)人,元代政治家、文学家。在元初政坛,他对一代政治体制、典章制度的奠定发挥了重大作用,兼擅诗文词曲。逝后元世祖赠太傅,封赵国公,谥文贞。元成宗时,赠太师,谥文正。元仁宗时,又进封常山王。(三)东晋时期,会稽是东晋江左最有光芒的大都市。那时门阀政治鼎盛,皇权削弱;会稽(今绍兴)王氏、谢氏为晋朝贵族,相继总揆朝政,实际地位在皇权之上。风流,代表大有建树,亦喻高门贵族中代有影响的人物出现,并以显赫功业传世。“王谢风流”的代表人物,是王导、谢安。王导、谢安当时都被人们称之为“风流宰相”,然而王导的来孙王俭却说:“江左风流宰相,惟有谢安。”(见《南史·王俭传》)王导(276—339),字茂弘,小字阿龙,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琊王氏,早年就与晋元帝司马睿友善,后建议其移镇建邺,又为司马睿联络南方士族,又安抚南渡的北方士族。东晋建立后,拜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又进位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领中书监。与其从兄王敦一内一外,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永昌元年(322),王敦谋反攻入建康,以王导守尚书令。王敦欲废晋元帝而立幼主,因王导不赞同,只得退回武昌。不久,元帝忧惧而崩,王导受遗诏辅立明帝,迁司徒。后王敦病重,王导诈称其已死,为其发丧,又派军击败王含,最终平定了此次叛乱。事后,王导进位太保。太宁三年(325),明帝崩,王导与外戚庾亮共同辅政。庾亮不听王导劝谏,执意征苏峻入京。不久即发生“苏峻之乱”,后叛乱为陶侃、温峤所平定,王导又驳斥了众人欲迁都的念头,稳定了局面。咸康五年(339)卒,时年六十四。成帝举哀于朝堂,遣使追谥文献。葬礼规格同霍光,为东晋中兴名臣之最。善书法,以行草最佳,习钟繇、卫瓘之法,而能自成一格,在当时有很高的声望。有草书《省示帖》、《改朔帖》传世。谢安(320-385),字安石,东晋著名政治家、宰相,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大名士谢尚的从弟。少以清谈知名,初次做官仅月余便辞职,之后隐居在会稽郡山阴县东山的别墅里期间常与王羲之、孙绰等游山玩水,并且承担着教育谢家子弟的重任。后谢氏家族朝中人物尽数淡出逝去,才东山再起。又成功挫败桓温篡位,并且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面对前秦的侵略在淝水之战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致使前秦一蹶不振,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战后功名太盛被晋孝武帝猜忌,往广陵避祸。后病死,谥号文靖。因追赠太傅,故后世称其为“谢太傅”。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王谢大族多为天师道信徒,对儒、佛、玄学均有较高的素养。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这与王敦、桓温之徒形成了鲜明对照。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儒将风范,这些都是谢安为人称道的品格。(四)风流,多指男女之间的爱情。从以下两个非常动人的爱情故事可见,王导、谢安的爱情观,在当时也是比较前卫的。据干宝《搜神记》卷十五“河间郡男女”载:“晋武帝世,河间郡有男女私悦,许相配适。寻而男从军,积年不归。女家更欲适之。女不愿行,父母逼之,不得已而去。寻病死。其男戍还,问女所在。其家具说之。乃至冢,欲哭之尽哀,而不胜其情。遂发冢开棺,女即苏活,因负还家。将养数日,平复如初。后夫闻,乃往求之。其人不还,曰:“卿妇已死,天下岂闻死人可复活耶?此天赐我,非卿妇也。”于是相讼。郡县不能决,以谳廷尉。秘书郎王导奏:‘以精诚之至,感于天地,故死而更生。此非常事,不得以常礼断之。请还开冢者。’朝廷从其议。”晋武帝年间,河间郡(今河北献县)有一对青年在热烈恋爱,已自订终身。不久男青年从军离家,且多年未归。女青年家中父母就要另找对象把她嫁掉。女青年当然不愿意,于是父母就硬逼迫她,不得已而出嫁了。不久,女青年因忧郁而病死。当男青年退伍回到家,就立即问起女青年现在哪里。其家就把全部情况都告诉了他。于是男青年就来到埋葬她的坟地,想在坟头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以倾诉衷肠,寄托哀思,然而却始终不能抑止住强烈的思慕之情。于是他大胆地发掘了坟墓,打开了棺椁,一相见那女青年竟然立即活了过来,于是就把她背负回到家中。休养几天,女青年的身体身体已恢复健康如初。后来她的丈夫闻知消息,就前去请求他归还。男青年当然不肯归还,说:“您的妻子已死,天下那里听说过死人可以复活的?这是上天特地赐给我的,已不是你的妻子了。”因争论不休,于是就为此打起了官司。郡县的长官却都不能给予判决,于是就上报到朝廷,由廷尉判处。不是青少年的秘书郎王导上奏说:“他们是以其至极的精诚,感动了天地,因而才得以死后复生。这不是一件平常的事情,也就不可以用平常的礼法来断案。我请求将女子归还给那个掘墓的人。”朝廷觉得有理就听从了他的意见。晋武帝篡魏、灭蜀、灭吴统一全国以后,逐渐怠惰政事,荒淫无度。统揽三国后宫妃子,多达万人,整日忙于植杨柳,调盐水,钗引羊车,以求宠幸。而王导就任朝廷秘书郎时,正值青少年时期,对性爱非常敏感,因此见解也颇奇特。(五)据唐张读《宣室志》:“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贸阝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英台,上虞县一祝家的女儿,女扮男装外出游学,与会稽的梁山伯一同完成了学业。梁山伯,字处仁。祝英台学完先行回家。二年后,梁山伯去造访她,才知道她竟然是一个女子,心情感到沮丧,好像丢了什么东西似的。加粗后告诉他母请求下聘求婚,然而祝英台已许配给马家儿子。梁山伯后来当了鄞县县令,却得病死了,埋葬在贸城(绍兴)西郊。祝英台出嫁到马家时,行船正好经过梁山伯的坟地,因为风起浪涌行船不能前进。一打听却得知这里是梁山伯的墓地,祝英台至此大声痛哭,只见地面突然开裂下陷,祝英台就跳下去,结果被一齐埋葬了。东晋丞相谢安知道后上奏皇上,表彰其墓为“义妇坟”。晋孝武帝是个地道的酒鬼,与其胞弟司马道子整日里酗酒,喝得天昏地暗,不省人事。谢安年过四十才东山再起,任丞相时已年过半百,所以考虑问题就非常老到。事无巨细,无不关心,就是对小小一介县令,也非常关心,因为他的人生观、爱情观、价值观都非常明确。既为爱情,就具有一定的人生价值指向。“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在中世纪东晋就已被上述二个故事的四个主人公表现得淋漓尽致。“王谢风流”,境界高远,含意深长。附:清邵金彪撰《祝英台小传》:祝英台,小字九娘,上虞富家女。生无兄弟,才貌双绝。父母欲为择偶,英台曰:"儿出外求学,得贤士事之耳。"因易男装,改称九官。遇会稽梁山伯亦游学,遂与偕至宜兴善权寺之碧鲜岩,筑庵读书,同居同宿。三年,而梁不知为女子。临别梁,约曰:"某月日可相访,将告母,以妹妻君。"实则以身许之也。梁家贫,羞涩衍期。父母以英台字马氏子。后梁为鄞令,过祝家询九官。家童曰:"吾家但有九娘,无九官。"梁惊语,以同学之谊乞一见。英台罗扇遮面,出身一揖而已。梁悔念而卒,遗言葬清道山下。明年,英台将归马氏,命舟子迂道过其处。至则风涛大作,舟遂停泊。英台乃造梁墓前,失声恸哭,地忽开裂,坠入茔中。绣裙绮襦,化蝶飞去。丞相谢安闻其事于朝,请封为义妇冢,此东晋永和时事也。齐和帝时,梁复显灵异,助战有功,有司为立庙于鄞,合祀梁祝。其读书宅称碧鲜庵。齐建元间,改为善权寺。今寺后有石刻,大书“祝英台读书处”。清俞樾《茶香室四钞》引邵金彪《祝英台小传》云:祝英台小字九娘,上虞富家女,生无兄弟,才貌双绝。父母欲为择偶,曰:‘儿当出外游学,得贤士事之耳’。因易男装,改称九官,遇会稽梁山伯,遂偕至义兴善权山之碧鲜岩,筑庵读书,同居同宿三年而梁不知为女子。临别,与梁约曰:‘某月日可相访,将告父母,以妹妻君’。然实则以身许之也。梁自以家贫,羞涩畏行,遂至愆期。父母以英台字马氏。后梁为鄞令,过祝家,询九官。家僮曰:‘吾家但有九娘,无九官也’。梁惊悟,以同学之谊乞一见,英台罗扇遮面,出一揖而已。梁悔念成疾,卒,遗言葬清道山下。明年英台将归马氏,命舟子迂道过其处。至则风涛大作,舟遂停泊。英台乃造梁墓前,失声恸哭,地忽开裂,堕入茔中,绣裙绮襦,化蝶飞去。丞相谢安闻其事于朝,封为义妇。此东晋永和时事也。……今山中杜鹃花发时,辄有大蝶双飞不散,俗传是两人之精魂。今称大彩蝶,尚谓祝英台云。明徐树丕《识小录》:梁山伯,祝英台,皆东晋人。梁家会稽,祝家上虞,同学于杭者三年,情好甚密。祝先归。梁后过上虞寻访,始知为女子。归告父母,欲娶之。而祝已许马氏子矣。梁怅然不乐,誓不复娶。后三年,梁为鄞令,病死,遗言葬清道山下。又明年,祝为父所逼,适马氏,累欲求死。会过梁葬处,风波大作,舟不能进。祝乃造梁冢,失声哀恸。冢忽裂,祝投而死焉。冢复自合。马氏闻其事于朝,太傅谢安请赠为义妇。和帝时,梁复显灵异助战伐。有司立庙于鄞县。庙前桔二株相抱。有花蝴蝶,桔蠹所化也,妇孺以梁称之。”按,梁祝事异矣。《金楼子》及《会稽异闻》皆载之。夫女为男饰,乖矣。然始终不乱,终能不变,精神之极,至于神异。宇宙间何所不有,未可以为证。明冯梦龙《情天宝鉴》:梁山伯、祝英台皆东晋人。梁家会稽,祝家上虞,尝同学。祝先归,梁后过上虞访之,始知为女。归乃告父母,欲娶之,而祝已许马氏子矣。梁怅然若有所失。后三年,梁为鄞令,病且死,遗言葬清道山下。又明年,祝适马氏,过其处,风涛大作,舟不能进。祝乃造梁冢,失声哀恸。忽地裂,祝投而死。马氏闻其事于朝,丞相谢安请封为义妇。和帝(502)时,梁得显灵异效劳,封为忠义。有事立庙于鄞云。”《新修上虞县志》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刻本、《上虞县志》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刻本、《浪迹丛谈续谈三谈》清梁章钜撰中均载: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贸阝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明李茂诚《义忠王庙记》:神讳处仁,字山伯,姓梁氏,会稽人也。神母梦日贯怀,孕十二月,时东晋,穆帝永和壬子(八年352)三月一日,分瑞而生。幼聪慧有奇,长就学,笃好坟典。尝从名师过钱塘,道逢一子,容止端伟,负笈担簦。渡航相与坐而问曰:‘子为谁?’曰:‘姓祝,名贞,字信斋。’曰:‘奚自?’曰:‘上虞之乡。’曰:‘奚适?’

(0)

相关推荐

  • 盘点绍兴王陵,皇帝陵,将相、名人墓园!有的宏伟大气,有的杂草丛生...

    作者丨月老 明日清明 扫墓祭祖向来是 一年一度必不可少的传统 说到扫墓 在绍兴这个历史文化名城 有着许多王陵,皇帝陵 将相.名人墓...... 你知道多少? 01 大禹陵 全国文保

  • 傅建祥·一曲《东山吟》,唱尽上虞—东山千年风流

    (一)中国文人的山水情结 山里不知日月,水边不舍昼夜.山水,是中国人的美学,在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意识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道:"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 ...

  • 《世说新语》品鉴之我谈(一):“魏晋风流”是何物?

    <世说新语>是我最喜爱的一部书,读了不知多少遍.每次读罢,都觉清风拂面,齿颊留香.每则小品文或发人深思,或文辞隽永,或写人笔法高超.其中士人.将相.君王谈吐气度均卓尔不凡,清新可喜,似要跃 ...

  • 书法解析:王羲之《上虞帖》译注

    原文:得书知问①.吾夜来腹痛,不堪见卿,甚恨.想行复来②,修龄③来经日,今在上虞④,月末当去.重熙⑤旦便西⑥.与别,不可言.不知安⑦所在,未审时意云何⑧?甚令人耿耿. 注释: ①得书知问:得到来信,知 ...

  • 范成英 | 曲水流觞醉兰亭

    你我的平台,大家的舞台 麻城文学微刊 主办单位 麻城市诗词学会 麻城市作家协会 智慧搜索 麻城文学微刊 老屋湾大赛全部作品|大赛评奖|颁奖盛典|获奖作品电子书|搜作品|搜作者|大美麻城|文化麻城|云峰 ...

  • 王谢风流满晋书:《上阳赋》背后的家族原型,令人嗟叹!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怀想古人的风流,似乎是千百年来未曾忘却的习惯.在过去,人们"怀古"的方式是写诗.写小说,而现在,又多了一个" ...

  • 小学语文必考成语,含释义、典故、造句等,附100个成语故事,快学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成语:刻舟求剑.鹬蚌相争.杯弓蛇影等. 点击下方搜索框学习相关成语吧! 本周我们将要学习成语: 励精图治.草木皆兵.多多益善.囫囵吞枣.宾至如归. 老师准备了以上5个成语的音频讲解,包含 ...

  • 中高考常出现的100个典故来源与意义,看...

    中高考常出现的100个典故来源与意义,看看咱孩子哪些不知道可以查找熟悉.收藏不迷路,转发给更多需要的朋友

  • 七律.望剡溪,思王谢

    沿堤溪水碧波粼,依岸残阳绿草新. 落日云间空入目,西风路面尽吹尘. 始宁车骑常怀隐,济度华堂每顾循. 考据文章虚浅浅,剡中圣哲爱频频. (注:始宁墅.车骑山,为晋代谢家封地,出谢奕.谢安.谢玄.谢灵运 ...

  • 行走南京~夫子庙景区~王谢纪念馆

    来自话题 #周边游推荐 1.3万篇 来自话题 周边游推荐 1.3万篇内容 17.6万人参与 订阅 发布于 9小时前 来自作品集手机随拍图片集 打开美篇查看全文

  • 《上阳赋》王谢夺权之争,牺牲无数手段残忍,皇权到底该落入谁手

    自古以来,身在皇家中人,都会为了争夺皇权对外征伐,手足相残,表面上看到的光鲜和华丽,背后其实隐藏的是刀光剑影,比如李世民就曾经通过玄武门之变杀死了自己的兄弟,为自己换的生机,并最终登上了皇位. 自古皇 ...

  • 《上阳赋》王谢两家明争暗斗,得利者却是二皇子,阿抚成了牺牲品

    章子怡新作<上阳赋>自从热播上映后,引来了一波又一波热点高潮,之所以他有如此高的流量和热度,除了豪华顶级的演员阵容外,还有幕后团队精心的制作,是一部名副其实炙手可热的古装剧作. 王谢两家明 ...

  • 天下李姓来源考

    一.为出自嬴姓,系皋陶之后 相传远古时,帝颛顼高阳氏生有儿子大业,大业生子女华,女华再生子皋陶,传说皋陶也叫咎繇,是上古东夷族首领少吴氏的曾孙,生于曲阜(今属山东省),曾继任东夷族的首领,因曲阜为偃地 ...

  • 燕归谁家?且问王谢台门

    一千二百年前,一位唐朝诗人被贬于和州任刺史.到了和州,也就走近了六朝古都金陵,走近了他所关切和缅怀的那个时代和那段历史的中心.视天下为己任的诗人,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昔日的历史焦点以及由此产生的热门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