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是靠什么“动力”瞬间达到光速的?
随着科学迎来一次次的大爆发,科学的重要性也被人们日益重视,地位逐渐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许多著名的理论被相继提出,为人类打开了崭新的大门,让人豁然开朗,比如牛顿三定律,用力学让宏观世界变得逐渐清晰起来;但也有的理论让这些现象更加模糊,让人难以理解,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了。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基础是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光速不变原理和相对性原理,进而推导出不论是物质、能量还是信息,他们的极限都是光速。并且基于此提出的很多理论甚至都推翻了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在当时,很多人都认为爱因斯坦这属于无稽之谈,并没有多少人愿意理会他,但之后随着人们打开微观世界的大门以及对宇宙研究的逐渐深入,相对论终于得到承认,爱因斯坦因此成为了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来看,光速是极限,而其相关推导也是建立在光速之上的,那么是否说明光速是宇宙万物的基础所在。这时就有人提出问题,光速是如何来的呢?作为速度极限的光速,动力来源于何处?或者说按照能量守恒定律来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只会进行转移,再结合爱因斯坦相对论,根本能量来源就是光速,也就是光子的运动。光1秒钟飞300000公里,那么光子的能量又来自哪里,是谁赋予了它动力呢?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虽然有调侃的意味在里面,但不可否认的是,量子力学确实构成了目前一切现象的基础,包括爱因斯坦相对论在内。从本质上来讲,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是从光子力学角度出发,用于微观世界的。
在具体解释光动力的来源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些光子力学的起源。当下的科学概念公认是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按照相关文献记载,当时古希腊将研究区分为两个方向,分别是研究万物之所以形成万物的原因和规律的形而上学以及构成万物最小单位的自然哲学。其中关于形而上学,至今依然被保留,只不过很大程度上是体现在哲学中。而另一条路径自然哲学则是演化成为了现代科学。科学的发展路径也从之前的宏观再度回归到了最初的微观问题上。
而关于物质形成的最小单位,就目前研究来看,是在20世纪中期,对撞机的产生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将之前众人所认为最小的电子和原子核成功进行了轰击,形成了更小的粒子单位。之后科学家将这些粒子单位统分为费米子(又被细分为夸克和轻子)以及玻色子这两种。其中费米子是指物质构成的最小单位,而玻色子则是用来来接物质每一层次的粒子,将其层次进行拔高。
以氧气为例,氧气最初是由三个夸克(费米子)经过胶子(玻色子)连接形成质子和中子。然后质子和中子再通过一种玻色子为介质形成原子核,原子核和电子在电磁作用下形成原子,再依靠化学键形成氧分子,氧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氧气。
世界万物皆是如此。但这时科学家又发现,粒子越小,他们的运行速度也将会越快。而随着例子的变大,质量开始上升,速度开始减慢,动能转为为了物质内在的能量。但经过进一步推算发现,就算是推倒目前人类所能够发现的最小粒子夸克,还是存在一定质量的,其所有质量中99%来自于加速,但剩下的1%却始终无解。
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紧接着有人提出了希格斯玻色子的猜想。按照粒子越小速度越大的现象,人们会发现夸克是最接近光速的,但依然没有达到光速。那么是否说明存在这么一种玻色子,将原本为光速的粒子进行了束缚减速,使其形成了夸克这种费米子,从而获得了最初的那1%的能量。而后也确实有实验证实了这一猜想,该猜想的提出者顺利成为了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光子之所以可以达到光速是因为粒子在静止质量为0时传播速度就是光速,只是大多数的粒子由于被希格斯玻色子减速从而获得质量,所以大多数粒子并非光速,而光子并没有被希格斯玻色子减速,因此,可以保持光速。
那么从上面这些论述我们就可以发现,万物最初的状态都是运动的,而运动的最原始形态就是光子,速度也就是光速。之后由于希格斯玻色子等一系列玻色子的存在,使得光子形成费米子,之后再结合形成各种物质。也就是说光子的动力不是任何人给予的,而是其本身就带有的东西,是它将自己的动力给予了别人。
其实这一论断在哲学中也有相同的答案,那就是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世界万物皆在做着运动,而运动的本质就是光速。所以说白了,光速其实是一种现象,而不是一种物质,物质是由光速这种现象经过转化之后才形成的。
玻色子:满足玻色-爱因斯坦分布的粒子。具有整数自旋,它们的能量状态只能取不连续的分立值,但允许多个玻色子占据同一个量子态。
费米子:满足费米-狄拉克分布的粒子。费米子的动量的自旋量子数为半奇数整数倍。费米子遵从泡利不相容原理,即系统中任意两个费米子不可能占据完全相同的量子态。
光子是典型的玻色子。
电子是典型的费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