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品鉴之我谈 | 帝王之才情

《世说新语》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传世名著,为“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此书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近三百年间,上流社会王公名士的嘉言懿行、奇闻轶事,往往聊聊数语就将魏晋风流勾勒得活色生香。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体裁“世说体”。

书中涉及各类人物共1500多个,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虽千载上人,凛凛恒如有生气”

《世说新语》刻画了很多帝王的形象,比较立体、生动地展示了他们真实的一面,有的英武果敢,有的奸诈阴狠,有的却性格软弱,单纯得可爱,不妨选几位佼佼者以充观瞻。

其一、

“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帝曹操

查看全文

字孟德,小名阿瞒。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亦是英雄,亦是奸贼

曹公少时见乔玄,玄谓曰:“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恨吾老矣,不见君富贵,当以子孙相累。”————《世说新语·识鉴》

曹操年轻时去见乔玄,乔玄对他说:“天下正动乱不定,各路豪强如虎相争,能拨乱反正的,难道不是您吗!可是您其实是乱世中的英雄,盛世中的奸贼。遗憾的是我老了,看不到您富贵那一天,我要把子孙拜托给您照顾。”

汉末选拔人才,主要是参考风评,月旦评遂至于盛行。乔玄的评价十分精当地概括了曹操的个性与为人,一方面,他具备英雄的抱负与实力,能够拨乱反正,治理国家;另一方面,他不甘平庸,奸诈狡猾,同样也具有“奸贼”的特质。

智谋远胜袁绍

曹操之所以能统一北方,击败袁绍,他的能力其实从小时候就能看出来,可算是“有勇有谋”,临危不乱。两人的优劣,少年时就显示出来了。

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 ————《世说新语·假谲》

(魏武帝曹操年轻时,和袁绍两人常常喜欢做游侠。他们去看人家结婚,乘机偷偷进入主人的园子里,到半夜大喊大叫:“有小偷!”青庐里面的人,都跑出来察看,曹操便进去,拔出刀来抢劫新娘子。接着和袁绍迅速跑出来,中途迷了路,陷入了荆棘丛中,袁绍动不了。曹操又大喊:“小偷在这里!”袁绍惊恐着急,自己竭力跳了出来,两人终于得以逃脱。)

曹操是古往今来少有的大军事家。曹操的兵法韬略,堪比韩信、白起,且自创兵法,写下《孟德新书》,批注《孙子兵法》,可谓文武兼备,理论结合实战。

强调刑法,严正法纪,化乱为治。

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势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

他的立法是很严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他至死还是汉代大臣的身份,他的帝号是他的儿子追授的。曹操曾自己说过:“倘无我,不知有多少人称王称帝!”

重视人才,爱才

曹操十分爱才,强调“唯才是举”,不重出身门第,只看能力水平,只要有才能,即使缺少封建道德品质、出身下层的人,他也注意提拔。选拔了很多将才和谋士,他们都没有显赫的出身。

谲诈之能,好用权谋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世说新语·假谲》

这就是著名的“望梅止渴”的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篇。士卒皆很渴时,曹操用自己的言语编织出了一大片梅林,因为这片'梅林',也就是希望或目标,带众人走出了困境。他″以利钓人'的手段,显出了他的枭雄本色。

魏武常言:“人欲危己,己辄心动。”因语所亲小人曰:“汝怀刃密来我侧,我必说心动。执汝使行刑,汝但勿言其使,无他,当厚相报。”执者信焉,不以为惧,遂斩之。此人至死不知也。左右以为实,谋逆者挫气矣。 ————《世说新语·假谲》

(魏武帝曾经说过:“如果有人要害我,我立刻就心跳。”于是授意他身边的侍从说:“你揣着刀隐蔽地来到我的身边,我一定说心跳。我叫人逮捕你去执行刑罚,你只要不说出是我指使,没事儿,到时一定重重酬报你。”那个侍从相信了他的话,不觉得害怕,终于被杀了。这个人到死也不醒悟啊。手下的人认为这是真的,谋反者丧气了。)

曹操为了保护自己真的不择手段,神圣威严的形象的确树立了,只可怜那带刀的侍者,临死还不知怎么回事。

心机深沉

魏武将见匈奴使。 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世说新语·容止》

( 魏武帝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节。他自认为相貌丑陋,不能对远方国家显示出自己的威严,便叫崔季珪代替,自己却握着刀站在崔季珪的坐床边。接见后,曹操派密探去问匈奴使节说:“你看魏王怎么样?”匈奴使节回答说:“魏王的崇高威望非同一般,可是床边握刀的人,这才是英雄啊。”曹操听说后,趁使节回国,派人追去杀了他。)

魏甄后惠而有色,先为袁熙妻,甚获宠。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将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 ————《世说新语·惑溺》

(魏文帝曹丕的皇后甄氏,聪明而美丽,她本是袁熙的妻子,很受袁熙宠爱。曹操攻破邺城之后,命令立刻召见甄氏,侍从禀告说:“五官中郎将已经把她带走了。”曹操说:“今年大败敌人,正是为了曹丕这小子!”)

甄宓聪明绝色,被曹氏父子三人都看中了,据说曹植为了她写了名篇《洛神赋》。从曹操的话中,可以体会到隐隐失落,但他掩饰得很好,本来是自己想要拥有的美人,却被儿子捷足先登了。来不来台,他顺势改口,足见此人城府很深,奸诈狡黠而不动声色。

多才多艺的全能型人物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他既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还是一代书法家,在音乐上也是造诣极深。

前人评价,曹操是一个有优点,有缺点,功劳很大,罪孽也不小的历史人物。

其二、

“朕应天受命,卿何以不乐?”——魏文帝曹丕

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

建安文学的代表,建安风骨的主将

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 ————《世说新语·伤逝》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去世,当时还是魏王世子的曹丕与其交情非常深厚,亲临哭吊。在灵堂上,曹丕建议道:“仲宣(王粲字)生前喜欢驴叫,我们就各学一声驴叫来送走他吧!”于是吊客纷纷学驴叫,此事一时传为佳话。

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他的诗歌便娟婉约,语言清丽,感情缠绵。曹丕的《典论》曾评价过“建安七子”的文风,王粲是其中的佼佼者,曹丕与其最为交好,以这种独特的方式祭奠亡友,也体现了“魏晋风度”。

允文允武

弹棋始自魏宫内,用妆奁戏。文帝于此戏特妙,用手巾角拂之,无不中。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客著葛中角,低头拂棋,妙逾于帝。 ————《世说新语·巧艺》

(弹棋是从魏代后宫开始出现的,用梳妆的镜匣来游戏。魏文帝对这种游戏特别精通,能用手中角去弹起棋子,没有弹不中的。有位客人自称能这样做,文帝就叫他试一试。客人戴着葛中,就低着头用葛巾角去拨动棋子,比文帝做得更妙。)

六岁时,曹丕学会了射箭。八岁时,曹丕学会了骑马。从十岁起,曹丕就随父亲征战南北,南征张绣那次,曹操长子曹昂遇害,年仅十岁的曹丕乘马逃脱。

曹操、曹丕、曹植

争储

曹昂死后,曹丕虽是嫡长子,但曹操并不喜欢他,直到曹冲死后,曹丕、曹植二人才开始了真正的角逐,一度还落于下风。在司马懿的帮助下,最终成为魏王世子,然而他一直对曹植耿耿于怀,一直想除之而后快。

受禅登基,以魏代汉

篡位代汉

魏文帝受禅,陈群有戚客。帝问曰:“朕应天受命,卿何以不乐?”群曰:“臣与华歆服膺先朝,今虽欣圣化,犹义形于色。” ————《世说新语·方正》

(魏文帝称帝,陈群面带愁容。文帝问他:“朕顺应天命即帝位,你为什么不高兴?”陈群回答说:“臣和华歆铭记先朝,现在虽然欣逢盛世,但是怀念故主恩义的心情,还是不免要流露出来。”)

曹丕在历史上首开了假禅让、真篡位之先河,导致后代权臣纷纷效仿,曹丕虽然对待汉帝还不错,奉汉帝为山阳公。但仍导致了史学上对他的一片骂名。

偏狭狠毒、刻薄寡恩

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骁壮。因在卞太后阁共围棋,并啖枣,文帝以毒置诸枣蒂中,自选可食者而进;王弗悟,遂杂进之。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预敕左右毁瓶罐,太后徒跳趋井,无以汲,须臾遂卒。复欲害东阿,太后曰:“汝已杀我任城,不得复杀我东阿!” ————《世说新语·尤悔》

(魏文帝曹丕忌惮他的弟弟任城王曹彰骁勇强壮,就趁两人一起在卞太后阁中下围棋、一同吃枣子的时候,把毒放在枣蒂里,自己挑无毒的吃。曹彰不知道,于是吃进了有毒的枣子。中毒之后,卞太后要找水来解救他。但曹丕事先命令手下的人把装水的瓶罐都打碎了,卞太后匆忙间赤着脚赶到井边,却没有东西可以汲水。一会儿,曹彰就死了。魏文帝后来又想要杀害东阿王曹植,卞太后说:“你已经害死了我的任城王,不许再杀我的东阿王!”)

七步成诗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其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世说新语·文学》

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这就是人尽皆知的曹植“七步诗”的由来,可见曹丕的气量狭小、外宽内忌,手足相残。然而对于卞太后来说,打击是最大的。

此外,曹丕称帝后开始喜新厌旧,宠爱郭贵嫔,因甄氏(魏明帝曹睿的生母)偶尔流露出一些不满,曹丕大怒,就遣使赐死了甄氏。

彻底失望

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宫人自侍。及帝病困,卞后出看疾;太后入户,见直侍并是昔日所爱幸者。太后问:“何时来邪?”云:“正伏魄时过。”因不复前而叹曰:“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至山陵,亦竟不临。 ————《世说新语·贤媛》

(魏武帝曹操死后,文帝曹丕把武帝的宫女全都留下来侍奉自己。到文帝病重的时候,他母亲卞后去看他的病;卞太后一进内室,看见值班、侍奉的都是从前曹操所宠爱的人。太后就问她们:“什么时候过来的?”她们说:“曹操将死之时过来的。”太后便不再往前去,叹息道:“禽兽不如,确是该死呀!”一直到文帝去世,太后竟也不去哭吊。)

英年早逝

曹丕去世,时年四十岁。前人评论,从曹丕的政治设施来看,也有些不错的。拿曹丕与其他封建帝王相比,尚属中等偏上。

垣荣祖说:'昔曹操、曹丕上马横槊,下马谈论,此于天下可不负饮矣!'

其三、

“东宫顷似更成进,卿试往看。”——晋武帝司马炎

开国之君,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

司马炎继承了他祖父、父亲的基业,代魏建立晋朝,又灭吴,成就大一统。采取了无为与宽松的政策,并完善推行三省六部制,使得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太康之治”。

宽厚待人

晋武帝问孙皓:“闻南人好作《尔汝歌》,颇能为不?”皓正饮酒,因举觞劝帝而言曰:“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帝悔之。 ————《世说新语·排调》

晋武帝问孙皓:“听说南方人喜欢作《尔汝歌》,你可会作吗?”孙皓正在饮酒,于是举杯向武帝劝酒,并且作歌道:“从前和你是近邻,现在给你做小臣。权献给你一杯酒,祝你寿长享万春。”武帝为这件事很后悔。(尔、汝都是不敬的称呼,晋武帝无心一问,反倒给了孙皓逮个空子讥讽了一番)

司马炎非常宽宏大量,绝少杀人。对刘禅和孙皓这些末帝也给了最好的待遇,包括他们的后代,司马炎都给他们封侯。那些投降的将军、臣民也是同样待遇丰厚,不比在原来的国家差。 攻下吴国后,晋武帝下令免去江南二十年的赋税。也正因为他施行了仁政,才让蜀汉、东吴归心,后来东吴的地盘还成为东晋的后方基地,成功地支持了司马家在江南的政权又维持了一百多年。

滥用分封制

为对抗士族,晋武帝大肆分封司马家族亲王,为“八王之乱”埋下了隐患,他登基后共封了57个王,500多个公侯,司马家的子弟,全部封王。

晚期贪图享受、荒淫无度、君臣赛富。

武帝尝降王武子家,武子供馔,并用琉璃器。婢子百馀人,皆绫罗绔裤,以手擎饮食。烝豚肥美,异于常味。帝怪而问之,答曰:“以人乳饮豚。”帝甚不平,食未毕,便去。王、石所未知作。 ————《世说新语·汏侈》

(晋武帝曾经到他女婿王武子家里去,武子设宴侍奉,全是用的琉璃器皿。婢女一百多人,都穿着绫罗绸缎,用手托着食物。其中有一道蒸小猪肉,又肥嫩又鲜美,和一般的味道不一样。武帝感到奇怪,问他怎么烹调的,王武子回答说:“这是用人奶喂的小猪。”武帝心中非常愤慨不满,还没有吃完,就走了。这是连王恺、石崇也不懂得的作法。)

消灭了东吴,统一中国后,朝廷又颁布了清明的法律,使得政治安定,国家富强,累积了大量的财富,于是晋武帝一改以前节俭的作风,纵情享受,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将孙皓的后宫美女都收入后宫,宫中姬妾近万人。

因此,每天晚上到底要临幸哪个妃子,就成为一个让他十分头疼的问题。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坐着羊车,让羊在宫苑里随意行走,羊车停在哪里他就在哪里宠幸嫔妃。

羊车望幸

石崇是天下巨富,可王恺也不遑多让,两人常常斗富比阔,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资助王恺,帮着他斗富。上行下效,致使天下风气穷奢极欲,为西晋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最大的败笔,选错了太子

和峤为武帝所亲重,语峙曰:“东宫顷似更成进,卿试往看。”还,问何如,答云:“皇太子圣质如初。” ————《世说新语·方正》

(和峤是晋武帝所亲近、器重的人,有一次武帝对和峤说:“太子近来似乎更加成熟、长进了,你试去看看。”和峤去了回来,武帝问他怎么样,和峤回答说:“皇太子资质同以前一样。”)

晋武帝既不悟太子之愚,必有传后意。诸名臣亦多献直言。帝尝在陵云台上坐,卫瓘在侧,欲申其怀,因如醉跪帝前,以手抚床曰:“此坐可惜!”帝虽悟,因笑曰:“公醉邪?”

————《世说新语·规箴》

(晋武帝既然不明白太子愚蠢,就坚持要把帝位传给他。众位名臣也多有直言强谏的。一次,武帝在陵云台上坐着,卫瓘陪侍在旁,想趁机申述自己的心意,便装做喝醉酒一样跪在武帝面前,用手拍着武帝的座床说:“这个座位可惜呀!”武帝虽然明白他的用意,还是笑着说:“你喝醉了吧?”)

晋武帝一生育有成年封王的儿子18个,而且他的弟弟齐王司马攸,声望很高,朝中大臣多属意齐王,但他却选择了一个傻瓜做为他的继承人——著名的傻瓜皇帝晋惠帝司马衷。

晋惠帝司马衷

但他为什么独独立这个司马衷呢?晋武帝又何尝不知道这个儿子傻呢?关键是有两大因素使他犹豫不决,首先司马衷是嫡长子,不能轻易废,况且他的生母乃是杨皇后,外戚杨氏是武帝需要倚重的。其次,司马衷有个好儿子司马适,司马炎特别喜欢这个孙子,希望这个孙子将来能够继承皇位,成为一名杰出的皇帝。如果司马衷能够继承皇位,那么今后这个懂事聪明的孙子就顺理成章可以做一名杰出皇帝。他的如意算盘最终还是落空了。

他到死都没有下定决心废立太子。

前明后暗是对晋武帝最公正的评价。

如果说统一中国、“太康之治”是晋武帝最大的功绩的话,那么他选择了一个傻瓜做为他的继承人,从而造成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中华文明几乎毁于一旦,造成了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其四、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晋明帝司马绍

字道畿,东晋王朝第二位皇帝,司马懿的玄孙,晋元帝司马睿长子。堪称晋朝为数不多的一代明君。

性情孝顺,聪慧过人,深得晋元帝的喜爱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世说新语·夙惠》

(晋明帝才几岁的时候,一次,坐在元帝膝上。当时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起洛阳的情况,不觉伤心流泪。明帝问父亲为什么哭,元帝就把晋室东渡过江的意图全都告诉了他。于是问明帝:“你觉得长安远,还是太阳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从没听过有人从太阳那边来,当然是太阳远。”元帝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奇。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宴会,就把昨天的事告诉了大家,并又重问他一遍,不料明帝却回答说:“太阳近。”元帝惊愕失色,问他:“你为什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抬头可以看见太阳,可是看不见长安。”)

文才武略,敬贤爱客,喜爱文章辞藻

晋元帝在江东即位称帝后,立司马绍为皇太子,当时他18岁。司马绍敬重亲近当时的名臣,从王导、庾亮到温峤、桓彝等,引为良师益友。平时与大臣们谈论,有理有据。又好习武艺,善于安抚将士。所以当时江东人才济济,远近都归心于太子,将他视为帝国未来的希望。

决断力强

晋明帝欲起池台,元帝不许。帝时为太子,好养武士。一夕中作池,比晓便成。今太子西池是也。 ————《世说新语·豪爽》

司马绍想挖池塘,修亭台,他的父亲晋元帝不答应。当时司马绍还是太子,喜欢招养武士。有一晚半夜叫这些人挖池塘,到天亮就挖成。这就是当时的太子西池。

深以为耻

王导、温峤俱见明帝,帝同温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由。温未答,顷,王曰:“温峤年少未谙,臣为陛下陈之。”王乃具叙宣王创业之始,诛夷名族,宠树同己,及文王之末高贵乡公事。明帝闻之,覆面著床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长!” ————《世说新语·尤悔》

(王导和温峤一同去见晋明帝。明帝向温峤询问前世帝王得到天下的原因。温峤默然不答,过了一会儿,王导说:“温峤还年轻,不知道这些事,我来为陛下讲讲。”于是详细地讲了宣王司马懿在创业初期,诛杀名门望族,扶植同党的事情,以及文王司马昭晚年,诛杀高贵乡公的事情。晋明帝听后,掩面伏在御榻上,说:“如果像您说的那样,我晋朝的国运怎么能够长久呢!”)

晋明帝能够以家国天下为忧,意欲了解先辈们的创业史,表现了一种学习历史、引以鉴戒的热忱。对于祖先不择手段的丑恶行径,他深感愧疚。这种羞耻之心,在一个风雨飘摇、内忧外患的时代,难能可贵。

有勇有谋,前线侦察

晋元帝司马睿驾崩后,太子司马绍登基为帝,是为晋明帝。明帝即位时只有23岁,外有江北胡夷窥伺,内有大将军王敦专权,局势异常的危峻。尤其大将军王敦挟兵威而震慑人主,将欲窃夺神器,晋元帝因此忧惧而死。武卫将军王允之乘酒宴而知道王敦的图谋,于是回京与其父一同报告晋明帝,得以早作防备。

王大将军既为逆,顿军姑孰。晋明帝以英武之才,犹相猜惮,乃著戎服,骑巴賨马;赍一金马鞭,阴察军形势。… ——《世说新语·假谲》

(王敦将举兵向京师进发,晋明帝暗中得知,于是骑着巴滇骏马微服出行,到王敦驻地芜湖观察王敦的营垒,他沿着王敦的营区走了一圈就出来了。王敦的士兵发现了,说:“这不是普通人啊!”这天王敦白天睡觉,梦见太阳绕其城,受惊而起,说:“这必定是黄胡须的鲜卑奴来了!”司马绍的母亲荀氏是燕代人,司马绍状貌类似外族人,胡须黄色,所以王敦这么说。

于是王敦派五个骑兵去寻找追赶晋明帝。晋明帝也策马奔驰而去,马拉粪时,就浇上冷水。遇到旅舍卖饭的老妇,送给她一把七宝鞭,对她说:“后面有骑兵来,可把此鞭给他们看。”过了片刻,追骑来到旅舍,问老妇,老妇说:“人已经走远了。”并把七宝鞭拿出来给他们看。几个骑兵传递着玩赏,停留了很久。又见马粪是冷的,认为确实已走远,便停止追赶。晋明帝因此得以脱身。)

这就是“遗鞭脱身”的故事。

信任王导,平定反叛

王敦引军垂至大桁,明帝自出中堂。温峤为丹阳尹,帝令断大桁,故未断,帝大怒瞋目,左右莫不悚惧。召诸公来,峤至,不谢,但求酒炙。王导须臾至,徒跣下地,谢曰:“天威在颜,遂使温峤不容得谢。”峤于是下谢,帝乃释然。诸公共叹王机悟名言。 ————《世说新语·捷悟》

(王敦率领军队东下,将要逼近朱雀桥,晋明帝亲自出到中堂。温峤当时任丹阳尹,明帝命令他毁掉朱雀桥,结果仍旧没有毁掉,明帝怒目圆睁,非常生气,随从的人都很恐惧。明帝立刻召集大臣们来,温峤到后,没有谢罪,只是求赐酒肉请死。王导接着来到,他光着脚退到地上,谢罪说:“天子的威严就在眼前,于是使温峤吓得不可能谢罪了。”温峤这才退下谢罪,明帝也就心平气和了。大臣们都很赞赏王导的机敏而有悟性的名言。)

司马绍坚定地信任王导,并不加罪于王氏全族,稳定了局势。他还封王导为司徒,作为大都督总揽对敌。为了消除将士对王敦的畏惧之心,王导带领子弟为王敦发丧,而司马绍亦假称王敦已死,下诏讨伐王敦的党羽;众人都以为王敦已死,登时士气大振。大败王含,斩杀其前锋将领何康。王敦听说后大怒,欲强撑病体亲赴前线督战,最终因病重乏力而未能成行。王敦在重病之中愤恨交加,当日便死在姑孰军府,接着,朝廷军队势如破竹,摧枯拉朽,王敦之乱遂平。

他在把王敦解决了之后,停止追究王敦党羽,全力重用丞相王导,保持与江东士族和谐关系,成功做好“王敦之乱”善后工作,稳定东晋王朝的局势,对安定国家大局和皇室权威影响深远。

早逝之谜

十分让人可惜的是,晋朝这位唯一有可能成为一代明君的人,却在二十七岁就“因病”去世了,仅仅执政四年。死前,他唯一感到遗憾的是,未能继承父祖辈的遗业,廓清中原,以雪愍、怀二帝被掳之耻,以成统一中国之大业。

史家之憾事

司马绍是东晋王朝唯一有可能大有作为的天子,假设司马绍并没有去世那么早的话,克服中原指日可待,五胡乱华的局面便会改变。但是世事弄人,司马绍去世得早,也正是因为他的努力,司马家的国运又维持了近100年,直到被权臣刘裕取代。清人王夫之感慨地说:“明帝不夭,中原其复乎!”

其五、

“会心处不必在远”——简文帝司马昱

字道万。东晋第八位皇帝(372年1月6日-9月12日在位),晋元帝司马睿幼子,晋明帝司马绍的异母弟。先后封琅玡王、会稽王,至抚军将军。历经7朝,后来桓温废司马奕,改立司马昱为帝,他才当上的皇帝。司马昱名为皇帝,却多受桓温牵制。在位仅八个月后,便因忧愤而崩,年五十三。

善于清谈

司马昱善于清谈,史称“清虚寡欲,尤善玄言”,可谓名副其实的清谈皇帝。

宅心仁厚,不迁怒于人

晋简文为抚军时,所坐床上,尘不听拂,见鼠行迹,视以为佳。有参军见鼠白日行,以手板批杀之,抚军意色不说。门下起弹,教曰:“鼠被害,尚不能忘怀;今复以鼠损人,无乃不可乎?” ————《世说新语·德行》

晋简文帝还在任抚军将军的时候,他坐床上的灰尘不让擦去,见到老鼠在上面走过的脚印,认为很好。有个参军看见老鼠白天出来跑动,就拿手板把老鼠打死了,抚军流露出很不高兴的神情。他的下属弹劾那位参军,抚军批示道:“老鼠被害,我尚且不能忘怀;现在又因为老鼠去损害人,恐怕不行吧?”

颇有才情

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处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世说新语·言语》

司马昱进华林园游玩,回头对随从说:“令人心神交会、有所领悟的地方,不必在那遥远、幽深之处,林木蔽空,山水掩映,就自然会产生濠梁、濮水间的意趣,觉得鸟兽禽鱼自热而然地来与人亲近。”

待人真诚,傻得可爱

名士王濛曾请求出任东阳太守,但司马昱没有同意,后来他病重,在他临终时,司马昱哀叹说:“我要对不起仲祖(王濛的字)了。”便下令任命他为东阳太守,王濛说:“人们说会稽王傻,真是傻。”

有羞耻心

简文见田稻,不识,问是何草,左右答是稻。简文还,三日不出,云:“宁有赖其末,而不识其本!” ————《世说新语·尤悔》

司马昱看见田里的稻子时不认识,问是什么草,近侍回答是稻子。他回去后,三天不好意思出门,说:“哪有吃米饭却不认识水稻的!”

缺乏济世大略

司马昱任丞相时,一件政务,事情要整年的时间才能批复下来。桓温很担心他做事迟缓,长春市劝他快点。司马昱说:“一天之内有那么多纷繁复杂的事务,哪里快得了!”

从此可以看出,作为当政者,他的办事效率不如桓温。同时,他当时虽然担任丞相,在名义上主理朝政,但实际上却由桓温掌握大权。后来司马昱名为皇帝,却多受桓温牵制,一直郁郁而终。

镇静自如

司马昱曾与桓温和武陵王司马晞共坐一辆车,桓温暗中叫人在车前车后敲起鼓来,大喊大叫,以观察兄弟俩的反应。仪仗队受惊混乱,司马晞神色惊惶恐惧,要求下车。桓温回看司马昱却镇定自若,满不在乎。后来桓温告诉别人说:“朝廷里仍然有这样的贤能人才。”

顾惜手足之情,直斥权臣

桓宣武既废太宰父子,仍上表曰:“应割近情,以存远计。若除太宰父子,可无后忧。”简文手答表曰:“所不忍言,况过于言。”宣武又重表,辞转苦切。简文更答曰:“若晋室灵长,明公便宜奉行此诏;如大运去矣,请避贤路。”桓公读诏,手战流汗,于此乃止。太宰父子,远徒新安。 ————《世说新语·黜免》

(桓温罢免了司马晞父子后,仍然上奏章说:“陛下应当割断私情,考虑长远之计。如果把司马晞父子杀了,可以免除后患。”简文帝在奏章上亲手批示说:“我说都不忍心说,更何况你还要做出来!”桓温再次上表,言辞越发迫切。简文帝再批示说:“如果老天保佑晋朝国运长久,就请阁下照我的话班;如果晋朝气数已尽,不如让位给你!”桓温读着诏书,害怕得手发抖、直流汗,这才停止上奏。司马晞父子被流放到遥远的新安郡。)

简文帝虽然是在桓温扶持下坐上帝位,但是简文帝并非无情之辈,终于勃然一怒震慑了权臣。

综上这些帝王,有雄才伟略的开国帝王,却因晚年昏聩而铸下大错;有被人诟病的继任者,却在文学上多有建树;有励精图治的明君风范者,却英年早逝;有性格软弱的末世傀儡,却有一颗赤子之心。

论文采风流,不必寻那“唐宗宋祖、南唐后主”,只看魏晋一朝,可也!

(0)

相关推荐

  • 魏晋人物谈 | 王敦之三:帝王之梦的彻底碰壁

    南开大学宁稼雨的雅雨书屋:青灯摊书.传道授业.以文会友.闲情雅致. 三.帝王之梦的彻底碰壁 三.帝王之梦的彻底碰壁 二十年的政治成功使王敦产生了错觉,他认为按既定道路走下去,就会无往而不胜,包括实现帝 ...

  • “我爱过王位、爱过美酒,但没爱过嫂子”

    “我爱过王位、爱过美酒,但没爱过嫂子”

  • 三国时期的五月发生了哪些事?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四月已经走过,五一假日如期而至,突然间萌生了一个想法,梳理了一遍<三国志>中五月发生的事,挑了一部分在本篇聊一聊. 建安七年(202年),绍自军破后,发病欧血,夏五 ...

  • 品读|晋武帝的宽容

    作为晋朝的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在<世说新语>里也算频频亮相.当然,通常不是主角,但给人的印象倒也不坏. 因为灭了吴国,晋武帝还见到了自己少年时代的一个老朋友--诸葛靓. 三国时期,琅琊诸 ...

  • 司马昭弑杀曹髦,让后人晋明帝也羞愧?这只是历史的片面解读。

    晋文帝司马昭当街斩杀魏后废帝(高贵乡公)曹髦之事,一直被传统儒家士大夫,认为是开启了弑杀皇帝的恶例. 唐太宗李世民亲笔撰写<晋书>时,就认为此举是:[晋明掩面,耻欺伪以成功:石勒肆言,笑奸 ...

  • 《世说新语》品鉴之我谈(三):最光彩照人的人物之权臣篇

    <世说新语>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传世名著,为"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此书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近三百年间,上流社会王公名士的嘉言懿行.奇闻轶事,往往聊聊数语就将魏晋风 ...

  • 《世说新语》品鉴之我谈(一):“魏晋风流”是何物?

    <世说新语>是我最喜爱的一部书,读了不知多少遍.每次读罢,都觉清风拂面,齿颊留香.每则小品文或发人深思,或文辞隽永,或写人笔法高超.其中士人.将相.君王谈吐气度均卓尔不凡,清新可喜,似要跃 ...

  • 《世说新语》品鉴之我谈 | 女性的“魏晋风度”

    那个在大雪天脱颖而出的"咏絮才女"谢道韫,大家都很熟悉了.连<三字经>里也有"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的句子.不仅如此,谢道韫对玄理也有很 ...

  • 谈帝王权谋之制衡之策

    中国古代帝王高居于王朝权力体系的宝塔顶端,帝王高高在上,在他下面是庞大的文武百官构成的各级权力组织,帝王居高临下,是如何保证帝王权力的至高无上呢?帝王是如何掌控整个的官僚系统呢?如何让百官的权力绝对服 ...

  • 谈帝王权谋之用人之道

    中国古代社会封建的大多数王朝的版图虽然没有现代中国这么辽阔广大,但是,也算得上是地大物博,广阔的疆域,复杂的社会,众多的人口,都被规定为是帝王所掌管的,<诗经>有诗曰:"溥天之下 ...

  • 谈帝王权谋之驭将之术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中国进入了封建集权政治时期,从秦朝至清末,中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以专制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皇权时强时弱,但多数时候是比较强的,而且,从趋势上看,是不断被 ...

  • 子玉说001|浅谈帝王庙号

    文 | 天马行空 子玉聊史 美文欣赏: 司马迁:人生本苦,且行且珍惜 庙号是东亚地区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最早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庙号常用"祖"字或"宗 ...

  • 子玉说002|浅谈帝王庙号(二)

    文 | 天马行空 子玉聊史 上期回顾: 子玉说001|浅谈帝王庙号 今天和大家继续聊聊帝王的庙号,探究庙号中潜在的一些规则和规律,算是上一篇<浅谈帝王庙号>的补充和完善吧. 庙号早期只有成 ...

  • 【世说新语】从吃谈起 | 随笔 谭丰华

    家乡人一直流传这个习惯,见了面,打个招呼,先问吃了吗?对方会随口回答,吃过了.这一问一答听起来很自然,并不是十分热情,似乎有点敷衍的意味.即使是东邻西舍,终日碰头磕脸,明知是客套,这个问候语必须有,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