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在我国泛滥的水花生,现如今怎么很少见了?
提到水花生,相信在南方农村生活过的人,都印象深刻,水塘里、菜地里、河流里、田边上,到处都是它们的影子,这些家伙,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适应能力更强,到哪都能活,明明才拔了才几天,又长成了一大片, 让人抓狂。
事实上,水花生是空心莲子草的别称,有的地方还将它们称之为革命草、水花生、喜旱莲子草等,它们属于苋科的一种植物。
水花生为多年生草本,根茎部一般匍匐在地上,茎部为空心的管状,幼茎和叶腋处有白色或锈色柔毛,叶片呈矩圆形。它们通常生长于海拔50米-2700米的地区,喜欢水分充足的地方,在各种水沟、池沼、潮湿的地方,都有水花生的身影。
别看它们的枝干非常脆弱,开着白色的小花,看起来是一种不起眼的植物,仔细看,它们盘根错节的枝蔓,相互绞缠在一起,一根枝蔓上,又能长出来数十个分叉的枝条,层层叠叠,见识过它的人,都知道它们的厉害之处。
水花生并不是我国的原生物种,它们原产于巴西,20世纪30年代末,当时的日本军队将水花生引种至上海、浙江,培育后,用来作为马饲料。
到20世纪50年代,因为人们大量的垦荒造田,加上经济水平不高,导致牲畜普遍缺乏饲料,于是,我国南方一些省份引进水花生,还把它当作“优良猪羊饲料”,在田地间,广泛放养种植。
刚开始,水花生生长快,短时间内,确实满足了牲畜饲养的需求,不过后来,人们发现水花生中含有有毒物质,便不再使用。
然而,这个时候已经晚了,水花生已经开始大面积蔓延,它们水陆皆能生长,生命力非常顽强,一株水花生,只要一年就可以发展成一大片。就算是猪、羊等牲畜吃了以后,粪便中排出的未消化的草茎,只要找到合适的土壤,它们又能接着生根发芽。
在很多地方,水花生越过池塘荒地,哪怕是一小段,也能够扎根,不断蔓延,慢慢地,农田、果园到处都是它们的身影,它们与各类农作物、经济作物争夺养分和生长空间,直接造成了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严重减产。
据统计,水花生入侵我国22个省份,遍地成灾,有水花生的水域,水面基本上被水花生占满,造成局部水域的水体交换受阻,水质严重恶化,最终造成导致水体严重缺氧,鱼虾蟹频频死亡,经济损失严重。
水花生一度给我们国家的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航运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003年1月,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科学院将水花生列为了第一批外来16种入侵物种。
湖北处于长江流域中下游,湖北省内河湖众多、沟渠纵横密布,良好的生态、广阔的水域成了水花生蔓延、肆虐的“乐土”,成为了受水花生影响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
2004年来,洪湖、梁子湖、三峡库区等等水域,都因为水花生的大面积泛滥,严重制约了发展。
据统计,到2009年,洪湖区域,水花生疯狂繁殖,形成了几百个大小“岛屿”,其中最大面积有近1万亩,其总共占领的水域面积,超过3万亩。
仅2013年一年,湖北向阳湖区域的渔民,因为水花生的危害,渔民户均损失6万余斤鱼、2000多斤蟹苗。
2007—2010年,湖北全省水花生最多时,分布面积超过300万亩,每年因渔业受灾、作物减产、打捞人工等造成的经济损失、花费超过1.9124亿。因此,水花生一度被认为是湖北水域生态之痛”。
为了防治水花生,科学家也是绞尽脑汁,以前,防治水花生,在农田、果园等地方,只能靠人工打捞,人工除治,机械粉碎等物理防治手段,不仅防治成本高,而且稍不注意,还会造成水花生的繁殖区域扩大;而在其他区域,则是使用农药等化学防治方法,但是这样会把其他植物也杀死,同时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我们知道,在自然界,要想制约某种生物的生长,最好的方法无疑是生物防治手段,为此,科学家开始尝试从国外引进水花生的天敌。
初步的尝试是在1986年5月,中国农科院从美国引进了“水花生”的天敌,一种名为“水花生叶甲”的甲壳虫,在湖南、福建等省份释放了300万头后,初步见效,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水花生的生长。
这种水花生叶甲,是一种亚热带物种,专门以水花生为食,而且它们和水花生一样,只要温度适宜,能够很快的繁殖,合适的温度下,只需要25天,就能够繁育一代,一只成虫繁育一代,一般能够繁育30只左右。
2013年,湖北荆州从广西大学引进5000只叶甲,到2014年夏天,水花生叶甲防治的水花生发生面积,就超过了2万亩,这些甲虫的所到之处,池塘、沟渠、河流等等地方,水花生在15天内就被吃光,然后枯死。
但是在引用水花生叶甲开展生物防治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在广州等偏南方地区,水花生叶甲基本没什么问题,但越往北,在湖南、湖北等地方,冬季气温低,大部分叶甲的虫卵及幼虫都难以正常越冬,导致来年天敌虫源基数大幅降低,如何让水花生叶甲在冬天气温低的时候,也能顺利生存,成为了生物防治的关键。
为此,有的地方探索设立水花生叶甲越冬繁育基地,帮助水花生叶甲冬季繁育。
在湖北,2010年-2019年间,已经打造了15个水花生叶甲越冬繁育基地、水花生天敌越冬繁育示范区31万亩;水花生生物防治示范与推广面积达173.8万亩。
通过水花生叶甲的生物防治办法,水花生的防控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因此现在,水花生大片繁殖的情形已经少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