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血证(一)

1.患者鼻衄,血色鲜红,口渴欲饮,鼻干口干臭秽,烦躁,便秘,舌红苔黄,脉数。治疗宜选

A.白虎汤

B.玉女煎

C.泻白散

D.茜根散

E.化肝煎

2.鼻衄,目眩耳鸣,烦躁易怒,两目红赤者,首选

A.大柴胡汤

B.泻心汤

C.黛蛤散

D.龙胆泻肝汤

E.滋水清肝饮

3.鼻衄,或兼齿衄,血色鲜红,口渴喜饮,口臭便干,舌红,苔黄,脉数。治法应选用

A.滋阴清火,凉血止血

B.滋阴润肺,凉血止血

C.清肺泄热,凉血止血

D.清热润肺,凉血止血

E.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答案与解析

1、【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胃热炽盛证的代表方:玉女煎加减。

2、【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肝火上炎证的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3、【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胃热炽盛证的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要点五 血证

(一)辨证要点

首先辨病证的不同。如从口中吐出的血液,有吐血与咳血之分;小便出血有尿血与血淋之别;大便下血则有便血、痔疮之异。应根据临床表现、病史等加以鉴别。
其次辨脏腑病变之异。同一血证,可以由不同的脏腑病变而引起。例如同属鼻衄,但病变脏腑有在肺、在胃、在肝的不同;吐血有病在胃及病在肝之别;齿衄有病在胃及在肾之分;尿血则有病在膀胱、肾或脾的不同。
再次辨证候之虚实。一般初病多实, 久病多虚;由火热迫血所致者属实,由阴虚火旺、气虚不摄甚至阳气虚衰所致者属虚。

(二)治疗原则

对血证的治疗可归纳为治火、治气、治血三个原则。实火当清热泻火,虚火当滋阴降火;实证当清气降气,虚证当补气益气;另要适当地选用凉血止血、收敛止血或祛瘀止血的方药。应针对各种血证的病因病机及损伤脏腑的不同,结合证候虚实及病情轻重而辨证论治。

(三)证治分类

以下分别叙述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七种血证的辨证论治。
1.鼻衄鼻腔出血,称为鼻衄,它是血证中最常见的一种,鼻衄多由火热迫血妄行所致,其中以肺热、胃热、肝火为常见,但也可因阴虚火旺所致。另有少数病人,可由正气亏虚,血失统摄引起。
(1)热邪犯肺证
证候鼻燥衄血,口干咽燥,或兼有身热,恶风,头痛,咳嗽,痰少等症,舌质红,苔薄,脉数。
证机概要燥热伤肺,血热妄行,上溢清窍。
治法:清泄肺热,凉血止血。
代表方:桑菊饮加减。
常用药: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甘草、芦根、丹皮、白茅根、旱莲草、侧柏叶。
加减:肺热盛而无表证者,去薄荷、桔梗,加黄芩、栀子清泄肺热;阴伤较甚,口、鼻、咽干燥显著者,加玄参、麦冬、生地养阴润肺。(2)胃热炽盛证

(2)胃热炽盛证


证候:鼻衄,或兼齿衄,血色鲜红,口渴欲饮,鼻干,口干臭秽,烦躁,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证机概要:胃火上炎,迫血妄行。
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代表方:玉女煎加减。
常用药:石膏、知母、地黄、麦冬、牛膝、大蓟、小蓟、白茅根、藕节。
加减:热势甚者,加山栀、丹皮、黄芩清热泻火;大便秘结,加生大黄泄热;阴伤较甚,口渴,舌红苔少,脉细数者,加天花粉、石斛、玉竹养胃生津。
(3)肝火上炎证
证候:鼻衄,头痛,目眩,耳鸣,烦躁易怒,两目红赤,口苦,舌红,脉弦数。
证机概要:火热上炎,追血妄行,上溢清窍。
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药:龙胆草、栀子、黄苓、木通、泽泻、车前子、生地、白茅根、蒲黄、大蓟、小蓟、藕节。
加减:若阴液亏耗,口鼻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者,可去车前子、泽泻、当归,酌加玄参、麦冬、女贞子、旱莲草滋阴凉血止血;阴虚内热,手足心热,加玄参、龟甲、地骨皮、知母滋阴清热。
(4)气血亏虚证
证候:鼻衄,或兼齿衄、肌衄,神疲乏力,面色晚白,头晕,耳鸣,心悸,夜寐不宁,舌质淡,脉细无力。
证机概要:气虚不摄,血溢清窍,血去气伤,气血两亏。
治法:补气摄血。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黄芪、酸枣仁、远志、龙眼肉、木香、阿胶、仙鹤草、茜草。
对以上各种证候的鼻衄,除内服汤药治疗外,鼻衄当时,应结合局部用药治疗,以期及时止血。可选用:①局部用云南白药止血。②用棉花蘸青黛粉塞入鼻腔止血。③用湿棉条蘸塞鼻散(百草霜15克,龙骨15克,枯矾6克,共研极细末)塞鼻等。

(一)辨证要点

2.齿衄齿龈出血称为齿衄,又称为牙衄、牙宜。以阳明经脉人于齿龈,因为骨之余,故齿衄主要与胃肠及肾的病变有关。
(1)胃火炽盛证
证候:齿衄,血色鲜红,齿龈红肿疼痛,头痛,口臭,舌红,苔黄,脉洪数。
证机概要:胃火内炽,循经上犯,灼伤血络。
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代表方: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加减。
常用药:生地、丹皮、水牛角、大黄、黄连、黄芩、连翘、当归、甘草、白茅根、大蓟、小蓟、藕节。
加减:烦热,口渴者,加石膏、知母清热除烦。
(2)阴虚火旺证
证候:齿衄,血色淡红,起病较缓,常因受热及烦劳而诱发,齿摇不坚, 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证机概要: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络损血溢。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加减。
常用药: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泽泻、茜草根、黄芩、侧柏叶、阿胶。
加减:可酌加白茅根、仙鹤草、藕节以加强凉血止血的作用。虚火较甚而见低热、手足心热者,加地骨皮、白薇、知母清退虚热。
3.咳血血由肺及气管外溢,经口而咳出,表现为痰中带血,或痰血相兼,或纯血鲜红,间夹泡沫,均称为咳血,亦称为嗽血或咯血。
(1)燥热伤肺证
证候:喉痒咳嗽,痰中带血,口干鼻燥,或有身热,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数。
证机概要:燥热伤肺,肺失清肃,肺络受损。
治法:清热润肺,宁络止血。
代表方:桑杏汤加减。
常用药:桑叶、栀子、淡豆豉、沙参、梨皮、贝母、杏仁、白茅根、茜草、藕节、侧柏叶。
加减:兼见发热、头痛、咳嗽、咽痛等症,为风热犯肺,加银花、连翘、牛蒡子以辛凉解表,清热利咽;津伤较甚,而见干咳无痰,或痰黏不易咳出,苔少,舌红乏津者,可加麦冬、玄参、天冬、天花粉等养阴润燥;热势较甚,咳血较多者,加连翘、黄芩、白茅根、芦根、三七粉(冲服)。
(2)肝火犯肺证
 
证候:咳嗽阵作,痰中带血或纯血鲜红,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证机概要:木火刑金,肺失清肃,肺络受损。
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代表方: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
常用药:青黛、黄芩、桑白皮、地骨皮、海蛤壳、甘草、旱莲草、白茅根、大蓟、小蓟。
加减:肝火较甚,头晕目赤,心烦易怒者,加丹皮、栀子清肝泻火。若咳血量较多,纯血鲜红,可用犀角地黄汤加三七粉冲服,以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3)阴虚肺热证
证候:咳嗽痰少,痰中带血,或反复咳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颧红,潮热盗汗,舌质红,脉细数。
证机概要:虚火灼肺,肺失清肃,肺络受损。
治法:滋阴润肺,宁络止血。
代表方:百合固金汤加减。
常用药:百合、麦冬、玄参、生地、熟地、当归、白芍、贝母、甘草、白及、藕节、白茅根、茜草。
加减:本证可合用十灰散凉血止血。反复及咳血量多者,加阿胶、三七养血止血;潮热,颧红者,加青蒿、鳖甲、地骨皮、白薇等清退虚热;盗汗加糯稻根、浮小麦、五味子、牡蛎等收敛固涩。
编辑:六月底
(0)

相关推荐

  • 血证诊治精粹

    凡由多种原因引起火热熏灼或气虚不摄,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溢于前后二阴,或溢出于肌肤所形成的疾病,统称为血证. <内经>对血证的生理及病理有较深入的认识,对血溢.血泄.血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血证】

    血证 血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火热熏灼或气虚不摄,致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疾患,称为血证.即非生理性出血疾患称为血证.常见病证有: 1.鼻衄 鼻腔出血,称 ...

  • 中医内科学——血证

    一.概念 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统称为血证.在古代医籍中,亦称为血病或失血. 二.病因病机 1.外感六淫 2.酒食不节 3.情志过极 ...

  • 中医内科学——血证(二)

    中医内科学——血证(二)

  • 中医内科学:尿毒症

    中药治疗尿毒症的方法 一.中药内服 尿毒症病程缠绵,病机错综复杂,并分不同阶段,治疗时一定要根据疾病的特点辨证论治,一般可选用生黄芪.附子.虫草.仙灵脾.巴戟天.姜半夏.丹参.车前子.苏梗.黄连.大黄 ...

  • 【中医】中医内科学辨证歌诀

    温馨提示 今日是大众医学助手陪伴您的第508天 截止今日已收录医学笔记 共计1442篇 大众医学助手提醒您 今日别忘记阅读收藏哟! 对本平台有要求及需要寻找的文章,请在下方留言! 十一月-十二月阅读排 ...

  • 【中医】第七版中医内科学总结版

    特别提示 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今日文章 第七版中医内科总结版 大众医学助手提醒您阅读愉快 因为排版出现乱码,建议复制 ...

  • 【中医】中医内科学考试笔记最全总结

    中医内科学考试笔记 大众医学助手提醒您阅读愉快 一.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及范围 中医内科古称"疾医"."杂医"."大方脉", 外感病主要指 ...

  • 中医内科学方剂速记,实用收藏!

    来源:正保医学教育网医师资格考试 这样熟记中医内科学方剂. 感冒 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风热感冒: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暑湿感冒:清暑祛湿 ...

  • 中医药辨证论治高尿酸血症的体会,中医内科学论文

    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而致尿酸盐沉积,男性和绝经后女性血尿酸浓度大于 420μmol/L(7.0mg/dl),绝经前女性大于 348μmol/L(5.8mg/dl)均为高尿酸血症: ...

  • 中医内科学 part 2

    痢疾 痢疾湿热芍药分,寒湿胃苓不换金 疫毒白头共芍药,阴虚黄胶驻车临 虚寒桃花真人养,休息发作连理汤 瘀阻少腹逐瘀入,寒热错杂乌梅勤 脾胃虚弱补中益,噤开口痢或六君 胁痛 胁痛湿热龙胆肝,肝郁逍遥柴疏 ...